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2020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1 . 青藏高原人口地域分异可以通过连接祁连县与吉隆县的“祁吉线”体现,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人口比例悬殊。“祁吉线”长期稳定,但是1978年以来东南半壁人口占比持续微降,西北半壁人口占比持续微增。下图为2010年青藏高原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青藏高原“祁吉线”长期稳定的根本因素是(     
A.民族政策B.自然环境C.交通发展D.产业结构
2.青藏高原东南半壁人口占比持续微降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质量恶化B.经济水平下降C.人口老龄化加重D.人口迁出活跃
3.为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青藏高原地区应(     
A.大力发展工业增加就业机会,以吸引人口迁入
B.促进人口向城市集聚,减少对生态脆弱区破坏
C.将东南半壁人口大量向西北半壁迁移,以平衡人口分布
D.将东南半壁人口大量向沿海地区迁移,以减轻人口压力
2021-04-16更新 | 274次组卷 | 6卷引用:黄金卷1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

2 .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的状态。下图示意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省及全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表示意人口结构类型与老龄化系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人口结构类型老龄化系数P(%)
年轻型P<4.0
成年型Ⅰ期4.0~5.5
成年型Ⅱ期5.5~7.0
老年型Ⅰ期7.0~10
老年型Ⅱ期10~14.
老年型Ⅲ期P≥14
1.199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结构类型由(     
A.年轻型进入成年型Ⅰ期B.成年型Ⅰ期进入成年型Ⅱ期
C.成年型Ⅱ期进入老年型I期D.老年型Ⅰ期进入老年型Ⅱ期
2.1990-2000年,粤港澳大湾区人口老龄化系数回落的主要原因是(     
A.少儿人口快速增长B.青壮年人口显著增加
C.老年人口大量外迁D.人口生育率明显下降
3.2000-2015年,粤港澳大湾区老龄化进程在加快,但慢于广东省,更慢于全国。这表明粤港澳大湾区(     
A.气候环境更宜居住B.经济发展水平更高
C.海陆空交通更便捷D.劳动密集型企业更多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7年,根据中央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战略部署,福建对口支援宁夏,世代居住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数万百姓,整体搬迁至贺兰山东麓,闽宁镇应运而生。2014年,闽宁镇引入光伏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建设光伏大棚,棚顶安装光伏面板发电,并入国家电网;棚下发展菌草培植等产业,使得广大百姓真正“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扎下根”,成为中国特色开发式扶贫的成功典范。

材料二: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



(1)分析闽宁镇采用整体搬迁移民方式的原因。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角度说明整体移民方式对西海固地区自然环境的有利影响。
(3)简要说明发展光伏产业给闽宁镇居民脱贫致富带来的收益。
2021-03-14更新 | 530次组卷 | 4卷引用:黄金卷05-【赢在高考·黄金20卷】备战2021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河北专用)
4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扶持宁夏发展,福建省以宁夏平原西部的闽宁镇为示范点,经过20多年的努力,这里由茫茫戈壁、连绵沙丘,转变为以“特色种植特色养殖”等为主导的特色小镇。闽宁镇陆续接纳了来自“西海固”地区(宁夏南部西吉、海原、固原等贫困县)的20多万名移民,取得了扶贫工程和区域开发的双重成就。

福建省的菌草专家将原产于北非的巨菌草引种到闽宁镇,该菌草种植管理粗放,年内植株生长最高可达7米以上,亩产鲜草每年最高可达15吨,栽种1年,可连续收割10年以上。 目前,该地已从单一的菌 菇种植业(巨菌草可作为香菇、灵芝等菌类的培养料)向以“种草、种菇、养畜、制沼”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



(1)据图文信息说明闽宁镇在众多植物中优先选择种植巨菌草的原因?
(2)闽宁镇陆续接纳来自南部“西海固”地区的人口,据图文材料分析原因?
(3)闽宁镇脱贫致富对贫困地区的发展有何启示。
2021-03-09更新 | 800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武邑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地理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人口跨省流动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流动的目的也不同。流动人口的来源地受地区间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地理性置、气候条件以及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流动人口对流入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文化变迁等也产生重要影响。下表为跨省流入西藏的人口主要来源地分布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四川甘肃重庆河南青海五个地区合计
占全部流入西藏人口的比重(%)50.7211.896.945.224.9379.70

资料来源:《中国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1.影响跨省流入西藏的人口主要来源地的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地理位置
C.地域文化D.气候条件
2.人口跨省流入西藏的主要目的是(     
A.工作调动B.学习培训
C.务工经商D.家人团聚
2021-03-04更新 | 779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张家口一中、唐山一中、保定一中、邯郸一中、邢台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6 . 2020年11月1日,中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七人普”)正式开启,和以往相比,普遍存在的“人户分离”现象仍然为人口普查带来困难(人户分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二者不一致),但这次人口普查有所不同的是,全国700多万名普查员将在这天开始走入千家万户,逐人逐项开展普查登记,并全面采用电子化方式开展,直接实时上报数据。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广大务工人员“人户分离”的主要原因有(     
①旧城的危房改造   ②经济的快速发展   ③严格的户籍管理   ④教育水平的区域差异
A.②③B.①②C.②④D.①③
2.“人户分离”现象包括两种形式,是指“有户(籍)无人”和“有人无户(籍)”,下列地区中,“有人无户(籍)”现象相对普遍的是(     
A.安徽省B.四川省C.上海市D.黑龙江省
3.“七人普”中,通过细致划分普查区域、运用大数据比对核查等方式,确保普查登记真实准确、不重不漏。在下列技术中,为细致划分普查区域提供资料的主要技术是(     
A.地理信息系统B.遥感C.北斗导航系统D.数据可视化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桂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因自然条件优越,曾是古人类活动活跃的地区。迄今为止,桂林低山丘陵区已发现有人类活动的洞穴遗址38处,其中大部分洞穴与地下河相连,洞内多沉积、堆积物,如洞穴化学沉积物、文化堆积物(古人类活动的遗留物)、河流沉积物以及坍塌堆积物等。全新世中期,整个西南地区受西南季风影响,东亚夏季风强盛,气温升高,桂林地区降水增多,许多古人类开始向洞外迁移。下图为桂林地区城市和古人类洞穴遗址分布示意图。



(1)说出古人类洞穴遗址与城市分布的差异。
(2)推断图示地区分布有古人类洞穴的优势条件。
(3)分析古人类在全新世中期向洞外迁移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巴马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部,被誉为“世界长寿之乡”,每年都有大量外地季节性移民来此避寒越冬或养老、养生。当地依托区域优势,积极推动扶贫示范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引资大力发展康养地产、民宿、季节性居养产业,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季节性移民社区群落。下表示意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类型及特征。下图为巴马县盘阳河流域不同类型季节性移民社区发展阶段及空间分布图。

类型特征聚居空间景观设施
交融性社区追求原生态巴马生活自然村落,散居住宅条件简陋,乡村景观
优势性社区群体多元,消费能力差异大商业生活区,高密度聚居公共设施多“村中城"景象
共享性社区中端消费,季节性康养田园度假村,散居村容有致,连排乡村别墅,旅游设施多
纯粹性社区社会精英,海外人士,购买第二养生居毗邻长寿养生景品质门控社区,高尚康区,低密聚居养景观,设施丰富所

(1)描述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的空间变化特征。
(2)说明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季节性移民社区快速发展的原因。
(3)分析纯粹性社区分布在巴马县盘阳河流域北部且数量少的主要原因。
2021-01-13更新 | 85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9 . 近几年京津冀地区147个县域中,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的有138个,其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变化如下表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类型特点县城个数农业劳动力数量变化率(%)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变化率(%)
Ⅰ类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快,老龄化程度增速慢114-24.993.15
Ⅱ类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较快,老龄化程度增速快24-15.816.77
1.表中I类型县域中城市的特点是(     
A.城市化速度较慢B.城市面积扩张速度快C.老龄人口迁出较多D.人口死亡率较高
2.表中Ⅱ类型县域中乡村最有可能是(     
A.以园艺业为主的城市周边乡村B.以畜牧业为主的落后地区乡村
C.从事现代农业的南部平原乡村D.从事休闲农业的水库周边乡村

10 . 人口变化能够反映城市的发展趋势。在一线城市上海市,人口的增减也体现了多级的特点,总体的趋势是市中心人口减少,城市边缘人口增加,偏远城镇人口减少。下图示意上海市区及郊县人口密度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市中心人口减少,反映出城市中心区(     
A.产业萎缩,环境质量差B.人去楼空,趋于空心化
C.房价昂贵,基础设施落后陈旧D.商务用地扩大,住宅用地减少
2.上海市偏远城镇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     
A.生活状况差B.经济发展缓慢C.交通闭塞D.基础教育落后
2021-01-12更新 | 449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