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的空间变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9 道试题

1 . 为了让群众摆脱长期贫困的状况,2011年宁夏启动生态移民工程。宁夏实施生态移民10多年来,涉及多达110万人的异地安置,这意味着全区六分之一的人正在抛弃故土。读宁夏自然要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宁夏实施生态移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政策B.地形C.经济D.气候
2.从自然条件考虑,下列区域人口容量最大的是(     
A.Ⅰ区域B.Ⅱ区域C.Ⅲ区域D.Ⅳ区域
3.宁夏部分人口抛弃故土(     
A.增加了故土劳动力B.有利于减少故土地震灾害发生
C.促进了故土矿产资源开发D.有利于改善故土生态环境

2 . 上海市是我国人口净流入数量最多的城市,“十三五”期间上海制定了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下图示意我国七次人口普查时期(约10年一次)上海市常住人口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上海市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最高的数据产生于(     
A.第二次人口普查B.第三次人口普查
C.第六次人口普查D.第七次人口普查
2.第七次人口普查发现,与江苏相比,安徽人口迁入上海较多,其主要原因是(     
A.地理位置邻近B.教育水平相当
C.人口基数较大D.经济结构互补
3.近年来,上海市净流入人口规模明显缩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产业政策引导B.人户分离管控
C.逆城市化现象D.生活成本太高

3 . 图是某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迁入人口规模与月均工资水平相关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安徽人口迁移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教育资源短缺,就业机会少B.地势低平,多洪涝灾害
C.以农业为主,工业基础薄弱D.月均工资水平低,离上海较近
2.下列四地中,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将会出现迁入人口大规模回流的是(     
A.天津B.广东C.上海D.北京
3.西藏的月均工资水平较高,主要是因为当地(     
A.经济、交通的快速发展B.富有特色的文化魅力
C.高寒缺氧的自然环境D.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

4 . “候鸟老人”是随季节变化而迁移居住地的老人。据统计,2016年海南省的“候鸟老人”已超45万人,主要来自东北三省、北京市和长三角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题:

   

1.在海南省形成“候鸟老人”现象的首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B.养老设施C.气候条件D.婚姻家庭
2.海南省的“候鸟老人”集中居住于海口、三亚两地,会促使当地(     
A.人口合理容量增加B.第三产业发展C.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D.资源消耗降低
2023-08-16更新 | 655次组卷 | 104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1·浙江温州·一模
名校

5 . 交通站点的净客流量为下车流量与上车流量之差。某中学地理社团对某小城市(甲市)高铁站的净客流量进行统计,该市与区域中心城市高铁车程约20分钟。下图为同学们绘制的甲市高铁站部分时段月平均净客流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中心城市职能被分散到甲市的是(     
A.居住生活B.工业生产C.交通物流D.商贸会展
2.导致图示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与交通B.教育与文化C.文化与环境D.地价与交通
2023-07-24更新 | 368次组卷 | 25卷引用:期末测试卷(B卷·提升能力)-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2019必修2)

6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
B.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C.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D.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
2.“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
B.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的问题
C.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D.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2023-07-11更新 | 308次组卷 | 146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7 . 历史上,我国出现了“下南洋”“闯关东”“走西口”等人口大迁移,20世纪80年代后出现了更大规模的以“孔雀东南飞”为标志的人口迁移潮。下图为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人口迁移空间范围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闯关东”为国内人口迁移B.“孔雀东南飞”为国际人口迁移
C.“下南洋”为国内人口迁移D.“走西口”为国际人口迁移
2.下列不属于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特点的是(     
A.人口迁移规模加大,人口迁移频繁
B.人口迁移方向主要为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
C.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是最普遍的人口迁移现象
D.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社会文化因素

8 .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乡村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
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
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
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
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
C.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
2023-03-04更新 | 1733次组卷 | 144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随着我国农业人口大量向非农业人口转移,乡村“空心化”现象日益突出。基于此,我国多地行政部门规划提出“合村并居”的理念。下表示意我国不同阶段合村并居的主要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合村并居类型

主要模式

农村居民点变化

行政村合并是80年代末至90年代的主要形式,延续至今

迁移式合并

统一进行村庄建设规划,促进农民集中居住

固定式合并

行政区划合并调整。一般不涉及农村居民点集中建设,通过长期引导促使居民点集中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2005年至今的主要形式。

农民带地进城模式

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用宅基地换房,进城居住

中心村和

社区建设模式

拆迁农村居民点复基为农地,农民安置在中心村或社区居住。

1.实施“迁移式合并”有助于(     
A.减少乡村服务种类B.提升乡村服务等级C.控制乡村人口流动D.扩大乡村建设用地规模
2.四种“合村并居”模式中,缓解乡村“空心化”见效最慢的是(     
A.迁移式合并B.农民带地进城模式C.固定式合并D.中心村和社区建设模式
2023-01-13更新 | 341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 . 乡村振兴是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着眼于我国当下国情与未来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保障乡村充分发展,促进城乡均衡发展的重大战略。下图示意广东省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其中Ⅰ、Ⅱ是影响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两个重要阶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该地区人地关系发生改变的主要因素有(     
①经济发展②气候变化③农业技术④基础设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Ⅰ阶段农村地区的特征最有可能表现为(     
A.人口流失比较严重B.经济发展迅速C.农民返乡意愿强烈D.人地矛盾加剧
3.促使Ⅱ阶段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形成的关键原因包括(     
①户籍制度调整②农民收入提高③生态环境转好④人口大量迁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2023-01-05更新 | 1207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线上期末地理试题(艺术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