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统计,2014年日本人口减少了约27万人,出生人口约100万人,同比下降2.8%,而死亡人数则升至127万人。下图为日本本土示意图。


(1)北海道面积占日本总面积的1/5,而人口只有东京的一半。试分析北海道人口密度极低的原因。
(2)指出目前日本人口增长状况对日本人口增长的影响。
(3)如今在日本的农民中,6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七成,70岁以上的老人也占相当大的比重,只有8.5%的农民年龄在39岁以下。分析日本农民老龄化特征明显的原因,并说明农民老龄化给日本农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根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发布的“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 80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 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材料2:我国未来五十年人口发展趋势预测图

材料3: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红利”期,“人口红利”指的是在一个时期内,社会抚养指数相对较小,总人口中劳动适龄人口比重较大。

材料4: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时期变动情况图(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


(1)材料1和材料2反映现阶段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型,我国人口今后将维持    趋势,在此过程中将先后迎来            等三大高峰。
(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的主要原因是           ,预计2015年前后,我国达到“人口红利”高峰,“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是           。
(3)材料4反映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何变化特点?谈谈此现象产生的原因及由此产生的后果。
2018-12-1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一轮复习人口的数量变化专题演练
3 . 莫桑比克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依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腰果因香美可口,营养丰富,故善食者众。其生长期内要求月平均气温20~30℃,年降水量1 000~1   600毫米,海拔400米以下为宜。

材料二 莫桑比克及附近区域地形图。

材料三 莫桑比克人口结构(2010年)。

年龄段0-1415-64>65自然增长率
比重(%)44.1532.91.8

材料四 马普托(25.9°S,32.6°E)和利欣加(13.3°S,35.2°E)气候资料


(1)根据材料二判断,赞比西河流域开发的主要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与上游河段相比,莫桑比克境内赞比西河的水量季节变化_______
(2)莫桑比克的人口增长模式是________,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_______
(3)利欣加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__。马普托纬度高于利欣加,但年均温却相对较高,试分析马普托年均温高于利欣加的原因__________
(4)莫桑比克被誉为世界“腰果之乡”,简述其发展腰果生产的有利区位条件。
(5)莫桑比克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80%,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5%.粮食不能自给。简述该国为发展农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4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图甲所代表的人口增长模式,并说明其主要特征。
(2)判断图乙中人口呈负增长的地区,并说明其死亡率稍高的原因。
(3)判断图乙所示地区中,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的有哪些?
(4)判断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并说明我国人口形势依然严峻的原因。
5 . 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根据国家统计局2010年2月25日发布的“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我国出生人口1 615万,出生率为1.213%;死亡人口943万,死亡率为0.708%;自然增长率为0.505%。

材料二:我国每隔5年的65岁及以上人口增长示意图(65岁及以上年龄人口占总人口的7%,则出现人口老龄化)。



(1)根据材料一描述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人口发展中存在何种人口问题?从图中看出该问题产生的时间大约在 年,导致该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哪些。
(3)下面漫画反映了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长大以后问题就更明显了”表现在哪些方面?

(4)结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应包括哪些内容?
2018-10-29更新 | 120次组卷 | 3卷引用:高考一轮复习人口与城市专题训练
6 . 图Ⅰ为甲、乙两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图Ⅱ为A、B两地人口就业构成图。读图回答问题。

(1)若图Ⅰ中甲、乙两城市人口规模相当,人口自然增长率较大的是________城市。甲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乙城市面临的人口问题是______________
(2)图Ⅰ中甲城市人口向乙城市迁移的原因可能有哪些?
(3)若图Ⅱ中A、B两地对应图Ⅰ中甲、乙两城市,则A地对应________城市,B地对应________城市。请依据图Ⅱ列出A、B两城市劳动力的就业比重______
2018-04-22更新 | 212次组卷 | 2卷引用: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高一地理 期末模拟试题A卷 中图版(教师版)
7 . 读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信息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从2014年开始,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到的“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全国很多省市开始实施“单独二孩”的政策。


2016年1月,我国全面实施放开二孩政策。


(1)据图概述我国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
(2)根据材料预测2013年以后我国总人口抚养比的变化特点,并阐明原因。
(3)概述发展中国家从2000—2010年间少儿抚养比的变化特点。结合人口金字塔的类型特点,分析其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影响。
2018-03-26更新 | 548次组卷 | 8卷引用:精做01 人口的数量变化—《大题精做》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必修2
8 . 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和对2020年人口的预测,其中按照女性20-55岁和男性20-60岁的划分标准,标出了劳动人口的范围,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影响我国2000-2020年城镇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国家政策B.生态环境C.经济发展D.社会文化
2.我国城镇人口到2020年社会养老形势严峻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A.老年人口的大幅增加B.劳动人口减少C.社会养老能力发展缓慢D.劳动人口增加
12-13高一下·安徽·期中
9 . 读我国四次人口普查金字塔图,回答问题。
全国人口普查为国家进行宏观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基础,研究历次人口普查结果还可以了解人口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发展的变化。

(1)2010年与2000年人口相比,0~4岁婴幼儿人口下降了大约____________%
(2)201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8.87%,比2000年上升1.91%。____________年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3)2000年10~14岁人口比例明显偏高,2010年20~24岁人口比例也明显偏高,这说明____________年到____________年我国曾出现过一次生育高峰。
(4).分别读1953年、1982年人口金字塔图,说明0~4岁与5~9岁两个年龄段人口比例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1953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82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10-13更新 | 444次组卷 | 4卷引用:精做01 人口的数量变化—《大题精做》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必修2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