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增长模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按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甲、丙、乙、丁D.丁、乙、丙、甲
2.与丁地人口增长模式最相似的国家是(     
A.中国B.日本C.美国D.印度
3.甲地的人口增长状况会引起(     
A.人口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B.养老压力加大
C.劳动力不足D.教育压力加大

2 . 下图示意我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六次人口普查(六普)和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人口增长差异。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重庆市的人口增长特点是(     
A.“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加速增长
B.“六普”到“七普”期间,人口增长减慢
C.“六普”人口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D.“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增长率
2.“七普”人口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值的省区(     
A.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
B.大多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省区
C.工业化发展程度较低
D.“六普”增长率也低于全国平均值

3 . 北京市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1.9%;15~59岁人口占68.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9.6%。与2010年相比,15~59岁人口比重下降10.4个百分点。下图示意北京市历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占比统计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中信息可知(     
A.0~14岁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北京市户籍人口逐年减少
C.60岁及以上人群占比始终最低D.老龄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
2.近几年北京市15~59岁常住人口占比不断下降,原因最可能是(     
A.生育政策调整B.就业机会减少C.城市规模缩减D.户籍政策放宽
2023-07-05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豪洋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据统计,2022年全国人口比上年减少了85万人,61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我国人口从新中国初的5亿多,增长到目前的14亿多,期间出现过若干人口增长的高峰期。下图为1962~2022年我国人口增长数量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整体来看,新中国成立后人口总量(     
A.波动上升B.先升后降C.波动下降D.先降后升
2.2022年末出现人口负增长的原因有(     
①人口政策调整②婚育观念变化③育儿成本偏高④产业结构调整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③④
3.1981~1990年间出现人口增长高峰的原因是(     
A.生育高峰B.政策引导C.人口迁入D.经济繁荣
2023-04-19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甲、乙两剖面图分别示意某两国地形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甲图所示国家工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洛杉矶是南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B.西部工业区位于①山脉与大平原之间
C.集中分布在三大工业区D.首都华盛顿是东北部工业区的工业中心
2.甲、乙两剖面图所在国家具有的共同地理特征是(     
A.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人口增长具有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三低”特征
C.都保留有较多的独特古老生物种类
D.盆地或平原区都是种植业区

6 .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0年我国进行了第七次人口普查,图示意全国和辽宁、广东、上海、西藏四省市人口总量和年龄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所示人口普查结果数据,可推知四地中(     
A.甲地青少年儿童数量最少B.乙地迁入人口数量最多
C.丙地劳动力负担最大D.丁地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造成乙、丙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A.产业结构B.人口政策C.人口迁移D.生育观念

7 . 下表是世界四个地区人口相关数据,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总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地区生产总值
(104人)(108美元)
1301.800.59160
8200.550.60908
19001.790.81190
48001.240.641036

1.四个地区中,人口老龄化趋势最明显的是(     
A.①地区B.②地区C.③地区D.④地区
2.①地区在四个地区中(     
A.经济发展水平最低B.年净增人口最多
C.人口年龄结构最年轻D.劳动力资源最丰富
12-13高一下·江苏扬州·期末
名校

9 . 下图为“某国人口增长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国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是(     
A.甲B.乙C.丙D.丁
2.该国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顺序最可能为(     
A.甲→乙→丁→丙B.甲→乙→丙→丁
C.乙→甲→丁→丙D.丁→甲→乙→丙
3.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容量B.国际移民C.国内迁移D.社会经济
2021-09-11更新 | 251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5-2016学年山西省忻州市一中高一下期末地理试卷
10 . 读芬兰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表,回答下列问题。

芬兰1785年~1976年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表

人口阶段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A.1785年~1790年3.83.20.6
B.1825年~1830年3.82.41.4
C.1910年~1915年2.91.71.2
D.1970年~1976年1.31.00.3

(1)A阶段人口增长的特征是________,B、C阶段的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
(2)D阶段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快/慢),人口增长模式为________。人口增长模式由C转变为D的原因是出生率________(上升/下降),造成该变化的原因有________
(3)此表反映的数据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进步,芬兰未来将面临的严重人口问题是________,此问题给芬兰带来的社会影响有________,你认为解决此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
2021-09-0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临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