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人口数量变化的方式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读“江苏省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表及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项目
第五次第六次
全省总人口(人)7438280978659903
人口比例(%)苏南33.7141.38
苏中23.1220.80
苏北43.1737.82
1.下列对江苏省三大区域人口比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苏中人口数量变化最小B.苏南增加人口等于苏中及苏北减少人口
C.苏中人口比例变幅最大D.人口迁移是苏南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2.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B.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
C.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D.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
2023-04-04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绥江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为我国农村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图(单位:万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从2000年到2010年我国农村常住人口(     
A.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B.15-64岁人口比重减少
C.年龄结构逐步年轻化D.0-14岁人口比重减少
2.导致农村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城乡社会经济状况差距B.农村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C.城市户籍政策门槛降低D.社会保障制度日益健全

3 . 下图表示1978~2013年期间,甲、乙、丙、丁四城市人口变动统计情况图(人口迁移差额率为人口迁入与迁出的差额占总人口的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乙曲线所代表的城市(     
A.人口增长速度日趋缓慢B.人口总量不断增加
C.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D.劳动力日趋紧缺
2.图中最可能反映上海市人口变动情况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 . 人口老龄化系数是指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我国人口老龄化系数由1990年的5.8%上升到2016年的10.85%,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同时,人口老龄化省际空间分异日趋明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0年至2016年东北地区老龄化系数增长速度领跑全国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污染少B.气候严寒C.经济增长慢D.死亡率低
2.与邻近的广东省相比,湖南省老龄化系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人均寿命偏低B.自然灾害频繁C.山地多平地少D.人口迁出率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也包括在城市居住的流动人口。2020年4月,我国发布了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表是部分省(直辖市)常住人口数据表。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省份2018年(万人)2019年(万人)增长数(万人)增长率(%)
广东11346115211751.54
浙江573758501131.97
北京2154.22153.6-0.6-0.03
黑龙江3773.13751.3-21.5-0.58
吉林2704.12690.73-13.37-0.49
辽宁4359.34351.7-7.6-0.17
1.广东、浙江常住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条件优越B.平原为主,农业发达
C.产业结构转型升级D.海湾地区,交通方便
2.影响北京常住人口减少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空气质量B.国家政策C.通勤条件D.自然灾害
3.引起东北三省常住人口减少的最主要原因是(     
A.经济发展较缓慢B.气候变干冷
C.居民候鸟式迁徙D.水资源贫乏

6 . 在农村劳动力持续外流的同时,农村地区的劳动力存在着弱回流,农村回流劳动力对乡村振兴与重构极为重要。研究人员对珠江三角洲外围地区15个村的部分回流劳动力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他们回流前的最后一份工作和回流后的最后一份工作的行业类型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下图为本次调查中回流劳动力回流前后行业类型分布统计图。结合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人口出现回流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相应的就业机会减少
B.珠江三角洲地区房价上涨,交通拥堵加重
C.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
D.国家实施振兴乡村政策,鼓励农村人口回乡创业
2.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村回流劳动力就业选择的特点,可推测(     
A.回流后其职业选择多倾向于农业生产活动
B.回流前后从事的行业不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C.回流后乡村制造加工业发展最为显著
D.回流后乡村的第三产业将得到很大推动

7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口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速度相适应,与资 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A,B,C,D如图所示2014﹣2017年我国部分城市人口增长量。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读图分析可知,正确的是(  )
A.人口增长迅速的城市均位于东部地区
B.矿产丰富的城市对人口迁入的吸引力大,人口增长迅速
C.成都人口增长迅速是由于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D.人口负增长的城市均位于东北地区
2.长春人口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①以重工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
②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
③经济发展慢,就业机会少
④劳动年龄人口比重过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
A.加大矿产资源开发,吸引外来人口
B.奖励生育,鼓励人才回流
C.完善养老保障制度
D.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2020-04-21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3月模拟试卷地理试题
8 . 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市2010年末,常住人口达2220万,其中来沪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829.82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的37.37%。大量人口迁入上海的主要拉力是
A.自然条件优越B.人口密度大
C.经济发展水平高D.人均寿命长
9 . 下图为“某年我国部分省市城乡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各自总人口比重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城乡65岁及其以上老年人口的分布反映了(          
A.东部超大城市的城镇老年人口占比高B.中西部地区的城乡老年人口占比均高
C.经济发达的省市均已进入老龄化阶段D.东北地区农村老龄化现象比城市明显
2.影响贵州、湖南等中西部省份农村老年人口占比高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出生率B.人口迁移
C.人口死亡率D.人口密度
2020-03-04更新 | 2367次组卷 | 5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云南省玉溪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近年来,我国流动人口流向中心城市的比例下降,流向非中心城市地区的比例有所上升。中心城市以外的其他城市和地区吸纳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比例在增加,逐渐成为吸收省内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的主要地区。其主要原因是中心城市
A.收入难达预期B.环境污染严重C.户籍制度改革D.产业结构调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