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读我国某地1990年与2010年土地利用比较图(两幅图比例尺均为1:2000000),完成下面小题。

1.与1990年相比,2010年图示区域
A.植物蒸腾量增加B.昼夜温差变小
C.降水一定增多D.城市热岛效应明显
2.对图示城市郊区农业,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压缩城市用地,扩大林地
B.大力发展游牧业,提高畜产品质量
C.湿地排水,发展粮食种植
D.因地制宜,发展观光旅游农业
2018-04-13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3 城市化—《课时同步君》2017-2018学年高一地理人教必修2
2 . 风速廓线是风速随高度的变化曲线。风速通常随离地面高度增大而增加。增加程度主要与地面粗糙度和温度梯度有关。达到一定高度后,地面的摩擦影响可忽略不计,该高度称为梯度风高度。梯度风是不受地表影响能够在气压梯度下自由流动的风。下图为不同粗糙度情况下的风廓线比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同一海拔高度上城市风速小是因为(  )
A.城市建筑物密度大增加地表摩擦力
B.乡村和郊区气压差大
C.城市植被覆盖率低,地表摩擦力小
D.乡村和郊区植被覆盖率高
2.城市风速慢会导致(  )
A.城市热岛效应减弱
B.污染物扩散速度减慢
C.乡村和郊区污染加重
D.乡村和郊区风速加快
3.针对城市大气污染从根本上应当(  )
A.建设城市风道
B.减小与乡村地区建筑物差异
C.控制污染源
D.将污染企业布局在卫星城
3 .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下图是“某地区A、B两个城市城市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分析A、B城市发展演变过程,完成下列问题。

(1)指出阶段Ⅱ中,A、B城市化处于什么阶段。
(2)分析阶段Ⅲ,A、B城市化的特点。
(3)比较阶段Ⅰ和阶段Ⅲ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差异。
2024·全国·模拟预测

4 . 东江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水源地,担负着香港、深圳和广州3个城市的供水任务。东江流域曾是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的地区之一,图示意19802020年东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段东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最主要驱动力是(     
A.生态建设B.水利工程建设C.耕地保护D.城镇化的发展
2.与2000—2010年相比,2010—2020年东江流域城镇用地变化幅度出现差异的原因是(     
①土地用途管制趋严②大量承接产业转移
③乡村振兴深入落实④开发空间趋于饱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为维护东江流域森林的水源涵养功能,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合村并居②退耕还林③划定生态红线④营造次生林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4-01-05更新 | 167次组卷 | 4卷引用:热搜题 鲁教版选必3 第二单元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 第二节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

5 . 新型城镇化建设以""为核心,这种人本导向决定了产业发展必须考虑人的生计发展、幸福、富裕和空间分布问题,满足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并提供充分发展机会。图为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雷达图。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各地区人力资本一产业结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     
A.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B.天津耦合协调度一直高于江浙地区
C.贵州耦合协调度提高速度最慢D.东部地区耦合协调度均高于中西部
2.相比于东西部,中部地区人产匹配对新型城镇化的直接效应最显著,原因是中部地区(     
A.农业基础较薄弱B.劳动力数量少C.政策支持力度小D.科技水平较低
3.为实现新型城镇化的核心目标,下列措施最有效的是(     
A.加快乡镇合并B.增加就业岗位C.调整落户政策D.改善城市环境

6 .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城市化的发展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地表径流量增加D.降水量增加
2.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   ②补充地下水 ③延长径流集聚时间 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
2016-11-27更新 | 1592次组卷 | 42卷引用: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仿真模拟卷(五)
7 .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苹果生产国和消费国,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世界总量的40%以上。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苹果主产于暖温带,喜温凉,喜光怕涝,最适于土层深厚的沙质土壤。苹果产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东丘陵、辽东丘陵等地。(见图1)


材料二:陕西省位于中国内陆腹地,按自然环境差异将陕西分为陕北、关中、陕南三个部分,关中与陕南以秦岭为界,陕西也是我国苹果主要产地之一。(见图2和图3)



(1)苹果属暖温带水果,我国西南亚热带气候区能种植苹果的主导因素是____
(2)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所产苹果来说,新疆阿克苏苹果果香浓郁、甘甜味厚等特点更胜一筹,这主要得益于其产区(     
A.地下水丰富B.土壤以沙质土壤为主
C.昼夜温差大D.热量条件更为优越
(3)新疆的苹果销往全国各地,得益于________的发展。
(4)陕西苹果产地主要位于____地区,属于____(地形区),其成因是____。相比于该地区,陕南地区人口合理容量____(大或者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
(5)与山东苹果产区相比,请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方面分析陕西发展苹果种植业的优势条件有哪些。
(6)山东丘陵是我国苹果的优势产区,近年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分析可能会对当地苹果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____不利影响:____
2023-01-18更新 | 206次组卷 | 2卷引用:主题07 农业区位(分层练习)-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同步精品课堂(中图中华地图版2022必修第二册)

8 .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各省级行政区(除港澳台)城市化水平均有提高,但地区差异显著,下表为我国福建省和青海省城市化水平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城市化水平(%)
福建省青海省
2010年57.1044.72
2022年70.1161.43
1.与福建省相比,青海省城镇化特点是(     
A.大城市多,小城镇少B.进程快,水平低
C.大城市少,小城镇多D.进程慢,水平高
2.两个省份在城镇化的发展中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热岛”效应增强B.地表水下渗增多
C.生物的多样性增加D.降低资源利用效率
2023-08-08更新 | 77次组卷 | 3卷引用:2.2 城镇化(分层练)-【讲义+分层练】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备课优质资源(人教版2019必修2)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安徽省区域图,图2和图3为我国不同地区的传统民居建筑手绘图。下表为2019年安徽省各地级市常住人口数(万人)、城镇化率(%)及面积(平方千米)。


城市常住
人口
城镇
化率
面积城市常住人口城镇
化率
面积城市常住人口城镇
化率
面积
阜阳825.944.629775宣城266.156.3312340淮北22765.882741
合肥818.976.3311445马鞍山236.169.124049铜陵164.157.163008
宿州570.0543.969787六安487.347.0914990池州148.554.928271.7
亳州526.342.228374安庆472.349.9813590黄山142.152.499807
淮南34965.045571滁州414.754.5413398
蚌埠341.258.585952芜湖377.866.416026

材料二:长江和淮河将安徽省分为三个区域,淮河以北为皖北,淮河以南、长江以北为皖中,长江以南为皖南。据记载,近500年间淮河流域共发生洪涝350次。近半个世纪以来,平均每隔11年,淮河就发生一次大洪水。


(1)与皖北相比,皖南地区人口分布密度较_____(填密集或稀疏),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图中城市多沿河流分布,是因为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_____和_____条件。
(2)各地级市城镇化率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简析随着人口的大量流入,合肥市在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在皖南地区常见到的传统民居是_____(填图2或图3),说出判断的理由。
(4)从水循环角度,分析淮河流域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2021-04-22更新 | 430次组卷 | 3卷引用:1.1 人口的分布(精练)-【精讲精练】2021-2022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同步精讲精练(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0 . 读江苏省城市化水平分布图及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有哪些特点?       
(3)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试分析城市化对城市气候的影响.
2018-05-22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2.2城市化 同步测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