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京都市圈是以日本首都东京为中心的巨型都市圈,2020年都市圈总人口约3700万,面积13514平方千米。都市圈外围新城的功能与定位为服务于核心城市的发展需求。随着东京规模能级和发展阶段的变迁,历次规划的重点不断变迁。发展至今,东京都市圈由“一极”向“多极”转变,逐渐形成大中小城市功能各异、协同发展的网络化城镇体系。下图为东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与外新城的定位变迁。



(1)核心城市能级及其发展阶段决定了周边新城在不同时期的功能与定位。下表文字表述了东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发展特点和外围新城定位,请将其字母代号填充到图中①一⑥相应位置。
核心城市a.增速放缓人口回流
b.高速发展,大城市病突出
外围新城c.强化独立性,建设商务核心城市
d吸引外溢的人口和产业,缓解核心城市压力
e.外新城e加强外部联系,打造城市间网络体系
f.明确广城范围内城市定位,完善城市内部功能
(2)说明在东京都市圈转变为“多极”阶段,都市圈内城市如何实现协同发展。
2021-02-01更新 | 512次组卷 | 5卷引用:2.2城镇化(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 学易精品同步课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 . 灯光面积占比(灯光区域面积与区域总面积的比值)与区域城市化具有明显相关性。下图示意我国长三角地区四省市2000-2020年灯光面积占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对应的省份分别是(     
A.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B.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
C.浙江省安徽省上海市江苏省D.安徽省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
2.近五年①省份灯光面积占比变化最可能反映该省份(     
A.城市化速度增长缓慢B.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C.郊区城市化进程加快D.处于城市化的初期
2021-01-31更新 | 2040次组卷 | 15卷引用:2.2 城镇化-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同步课堂帮帮帮(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3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调查任务:城市内涝

调查资料:

资料一:城市下凹式绿地是一种生态型的雨水渗漏设施,其高度低于周围路面,也称低势绿地。它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下图为城市下凹式绿地示意图。


资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67540533768270
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5

调查思考:


(1)图中挡水堰(卵石)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透水层(砾石)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2)依据表中数据变化,推断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城市内涝的成因。
(3)为缓解城市内涝,某中学地理活动小组设计了以下两种方案。任选其中一项措施,从水循环角度说明它的作用。
甲方案:设计下凹式绿化带
乙方案:铺设进水方孔砖
2021-01-30更新 | 340次组卷 | 5卷引用:2.2城镇化(同步练习)-2020-2021学年下学期高一地理 学易精品同步课堂(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50-60年代,为疏解伦敦人口问题,政府在距市中心50千米的半径内建设了8座卫星城,完善生产生活服务设施,引进中心区的工业企业。在伦敦的辐射带动下,8座卫星城已发展为区域性中心城市,经济结构逐渐完善,形成了以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为依托,区域之间联系密切的多中心网络型空间。下图示意伦敦都市圈分布。

(1)结合材料,说明伦敦对周边卫星城的辐射带动作用。
(2)说明伦敦都市圈的建设对伦敦自身发展的意义。
2021-01-26更新 | 341次组卷 | 5卷引用:2.2城镇化-高一地理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

5 . 当前,我国一线城市和许多二线城市均由“单中心”结构向“多中心”结构演化。均衡度指数常被用来衡量城市多个中心之间的发展均衡程度,指数越大各中心之间的发展越均衡。下表为东、中、西和东北地区城市中心发展指标统计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
城市规模等级中心数(个)均衡度指数中心数(个)均衡度指数中心数(个)均衡度指数中心数(个)均衡度指数
超大城市180.86------210.85------
特大城市17.330.86------------------
I型大城市8.50.758.250.687.330.7680.71
Ⅱ型大城市4.880.6740.564.270.623.750.61
中型城市2.760.5320.3920.361.620.26
I型小城市1.710.31.560.241.410.191.380.18
Ⅱ型小城市10------0.75000
平均数4.140.532.380.352.240.282.630.34
1.四大地区的城市中心发展情况是(     
A.东部地区各级城市的中心数均最多
B.各级城市中心数具有东多西少的特征
C.城市等级越高,均衡度指数也较高
D.中部比东北各级城市中心发展均衡
2.北京已形成“两轴两带多中心”的格局,北京向“多中心”结构演化带来的影响是(     
A.降低了城市的运行效率和能源消耗
B.分散城市职能,中心城区逐渐衰落
C.缓解城区交通压力,改善大气环境
D.中心城区的人口和产业将更加集中
2021-01-23更新 | 669次组卷 | 7卷引用:2.3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重点练)-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十分钟同步课堂专练(新教材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6 . 雅加达是印度尼西亚首都,市区人口1200万,所在的爪哇岛人口约占全国的60%。雅加达地势南高北低,地势低洼。2019年8月26日,印尼总统正式宣布迁都计划,新首都选址位于加里曼丹岛东部。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图和爪哇岛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雅加达地面沉降是印尼迁都的原因之一,指出过度抽取地下水的主要时间段(     
A.1—5月B.3—7月
C.6—10月D.8—12月
2.下列不属于印尼迁都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热B.洪水侵袭
C.交通拥挤D.污染严重
20-21高二上·全国·课时练习

7 .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通畅、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新区规划建设以特定区域为起步区先行开发,起步区面积约100km2,中期发展区面积约200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000km'。结合图示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区域的空间尺度较小的是(     
A.河北省B.北京市C.天津市D.雄安新区
2.国家设立雄安新区的最主要目的是(     
A.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B.开发建设雄安地区
C.承接天津市的产业转移D.建设河北省的经济中心
3.下列四个区域的发展中,建成世界文化交流中心是其重点发展方向之一的是(     
A.河北省B.北京市C.天津市D.雄安新区
2020-12-29更新 | 337次组卷 | 5卷引用:1.1区域的含义和类型(精品练习)-【上好课】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备课系列(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2)

8 .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郊区工业布局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地早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棉油基地,中期当地改种蔬菜、瓜果、花卉,现在成为市区。导致A地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主要原因正确的是(     
①早期到中期:农业科技的发展②早期到中期:市场需求的增加③中期到现在:城市化的发展④中期到现在:传统工业的发展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用地规模的变化与原因正确的是(     
①用地规模:先增大后缩小②用地规模:先缩小后增大③早期到中期:交通的发展④中期到现在:产业结构的调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0-12-11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2.2城镇化-高一地理 新教材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2020-2021学年高中新教材课时同步练》

9 . 城镇化率指城镇常住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包括了在城镇生活的农业户籍人口。户籍人口比率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指拥有城镇户籍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举家迁移比率=农村举家迁移到城镇的家庭数÷农村拥有城镇化迁移人口的家庭总数×100%,它反映了家庭城镇化水平。读我国城市化进程表,完成下面小题。

2002年2012年年均增长
城镇化率(%)30.0952.573.07%
户籍人口比率(%)27.8935.292.38%
举家迁移比率(%)22.5820.66-0.80%
城市建成区面积(%)25978455655.78%
1.2002—2012年,我国(     
A.个体城镇化快于家庭城镇化B.城镇化水平已处于较高阶段
C.人口城镇化慢于人口市民化D.进城务工人员大多举家在城镇生活
2.表格中数据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A.环境污染逐步加剧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城镇人口增长过快D.城镇土地扩张过快
3.为提高我国城市化水平,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兴建卫星城镇,增加城市人口容量B.扩大城市用地,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C.调整行政区划,提高城市人口比重D.加快产业发展,繁荣区域社会经济
2020-12-11更新 | 60次组卷 | 2卷引用:2.3城市化-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2)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八大以后,我国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材料二:纳瑟姆曲线表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大体上都经历了类似正弦波曲线上升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二个拐点,将城市化分为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下图为我国城市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2)1996—2018年,我国城镇化进程所处阶段有何特点?

材料三: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气温差。

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
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
(3)据材料三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大气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020-12-06更新 | 245次组卷 | 2卷引用:2.3城市化-2020-2021学年高一地理 课时同步练(人教版必修2)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