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 . 在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后,我国城市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从一省范围看,公共资源首先重点配置在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好的发展机会、更高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形成了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与省内其他城市之间的“势差”。在城市“势差”的影响下,人口呈现阶梯式迁移模式。读 “我国人口阶梯式迁移模式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省内其他城市相比,以省会城市为代表的二线城市更大的优势是(     
A.基础设施B.地理位置
C.经济发展水平D.文化教育水平
2.促进人口按照“人口呈现阶梯式迁移”最主要的原因是不同城市之间(     
A.思想观念差异B.文化差异
C.距离差异D.经济水平差异
3.与省会城市相比,在城市之间“势差”的影响下地级市城市可能会出现(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B.郊区城市化明显
C.人口迁入与迁出明显D.再城市化
2021-07-10更新 | 673次组卷 | 4卷引用:模块检测卷 人文地理(A卷 新题基础练)-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单元滚动双测卷

2 . 随着城市化推进,我国部分农村的建设用地(主要是宅基地)出现废弃或闲置,形成空心化村庄,其演化过程与乡村人口的空间动态移动密切相关。下图为城乡接合部空心化村庄演化阶段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a、b、c三条曲线依次表示(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村中心、村周边、全村D.村周边、村中心、全村
2.亚空心化阶段主要表现为(     
A.城市人口向村中心转移B.城市人口向村周边转
C.村中心人口向城市转移D.村周边人口向村中心转移

3 .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我国的城市化,2000年以来,我国坚持大中小城市、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读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1980—2013年城市建设用地变化示意图(下左图)、1990—2013年常住人口变化示意图(下右图),完成下列小题。



1.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1990—2013年常住人口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增长速度最快B.江苏9市增长速度最快
C.浙江8市增长速度最慢D.安徽8市无增长
2.依据图1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三省一市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城市规模空间分布不均衡B.城市环境问题严重
C.城镇化速度过快D.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21-06-02更新 | 155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1届高三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5月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巴基斯坦是“一带一路”重要支点国家,中巴经济走廊的提出给巴基斯坦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巴基斯坦2017年城镇化率为36.38%。巴基斯坦城镇化主要由传统生活服务业为主的服务部门拉动,缺乏工业部门的支撑,发展滞后。

材料二城镇人口核密度是指以某城镇点为中心范围100km范围内的城镇人口密度。核密度分析能有效反映城镇体系空间密集区范围的分布特征。

材料三图为2017年巴基斯坦城镇分布核密度图,图为2017年巴基斯坦城镇数量金字塔和人口金字塔图。

(1)归纳巴基斯坦不同等级城市数量和人口数量的差异。
(2)巴基斯坦97.37%的城市人口数量在50万人以下,城镇体系出现“小城市化”倾向,分析该现象产生的原因。
(3)请为巴基斯坦城市体系的合理发展提出建议。
2021-05-26更新 | 409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07 城市化-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全面突破(人文地理)

5 . 下图是2016年中国、世界和G7(美、英、德、法、日、意、加)城市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工业化率(即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和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比值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可知,中国(     )
A.产业结构合理B.城市化超前
C.服务业收入低D.工业化超前
2.我国应(     )
A.限制工业化发展B.大力推进城市化
C.发展乡村服务业D.以农业促进工业
2021-05-24更新 | 18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2城市与城市化-备战2022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强化练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江汉平原的某县是国家级农产品主产区,当地农户就业类型可划分为农业就业的纯农户、非农就业的非农户和既有农业就业又有非农就业的兼业户3种类型,其就业空间可划分为村域、镇域、县域和县外4种类型。2007-2017年,该县农户就业类型和就业空间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当地人地矛盾仍然突出,城镇化进程缓慢。



(1)归纳该县农户就业的类型和空间变化特征。
(2)从推进城镇化的角度,为该县的乡村振兴提出可行措施。
2021-05-16更新 | 179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演练地理试题

7 . 下图为《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的新型城镇化主要指标(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城镇化水平中两类城镇化率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城镇用地规模扩大B.人口由乡村向城镇迁移
C.城乡间交通运输条件改善D.城乡间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2.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目标的合理措施是(     
①扩大城市和县城的建设用地②加强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保障③城市产业升级,拓展生态空间④严格区分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5-13更新 | 956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21届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8 . 如下图是我国某地城镇化过程发展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阶段Ⅰ所代表的城镇化阶段是(     
A.城镇化阶段B.郊区城镇化阶段C.逆城镇化阶段D.再城镇化阶段
2.阶段Ⅱ形成的原因包括(     
①城市内部经济的衰退②乡村和小城镇发展超过城市
③城市环境状况的不断恶化④交通条件的改善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③④
2021-05-12更新 | 249次组卷 | 4卷引用:【SX】【高三下】【高中地理】【SX00169】地理试题

9 . 城中村是指农村村落在城市化进程中,在城市建成区范围内失去或基本失去耕地,仍然实行村民自治和农村集体所有制的村庄,亦称为“都市里的村庄”。下图示意某工业集中区的“城中村”形成过程中村民就业构成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中村”居民就业方式的变化是(     
A.农民全部转化为工人B.建筑工人比重不断上升
C.体力劳动者比重增加D.从事商业活动人数增加
2.2002年后,该地区城市化的发展过程总体处在(     
A.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B.城市郊区化的发展阶段
C.城市化发展的加速阶段D.“虚假城市化”发展阶段

10 .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人口密度变化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在一定时期内,城市人口密度增长越快,人均建设用地减少越多,城市建设用地更加集约。下图示意2000~2014年伦敦、成都、海口、唐山四个大城市的人口密度年均增长率(该时期人口密度的年均增长速度)和城市建设用地年均增长率(该时期城市建设用地的年均增长速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处于城市化后期的城市是(     
A.甲B.乙C.丙D.丁
2.2000~2014年乙城市人口密度和建设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     
A.规模快速扩张B.用地结构优化C.人口数量减少D.城镇化率下降
2021-04-25更新 | 267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难点07 城市-2021年高考地理【热点·重点·难点】专练(全国通用)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