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1 . 农村转移人口实现城镇化可分为三种模式:就地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县城、所在县的乡镇转移;就近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地级市转移;异地城镇化表现为农村转移劳动力向户籍所在地之外的地级市转移。下图示意三种城镇化模式。完成下面小题。


   
1.就地、就近、异地城镇化依次对应图中     
A.①②③B.①③②C.③②①D.③①②
2.上述三种城镇化模式划分的依据是(     
A.人口迁移距离B.城镇体系结构C.人口数量多少D.城镇功能类型
3.下列属于就近城镇化特征的是(     
A.早出晚归的通勤模式B.转移劳动力年龄稍大
C.本县城镇化率提升快D.能适当兼顾乡村产业
2023-10-02更新 | 1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测评地理试题
2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下图为我国城镇化“纳瑟姆”曲线图(含预测)。

       

材料二下表为某城市市中心与郊区16时的温差表。

时间1月2月7月10月全年
平均气温差/℃5.26.05.46.05.5
(1)1990—2030年,我国城镇化处在哪一阶段?该阶段有何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施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地理意义。
(3)据材料二表中数据,分析该城市在城镇化进程中城郊之间污染物迁移的方向与原因,并提出为改善城区空气质量在郊区应采取的有效措施。
2023-09-28更新 | 326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城乡交错带是城市与乡村两大区域系统相互作用、相五渗透形成的独特空间,产业、人口等要素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的过渡性和动态性特征。下图示意我国东部某市1990~2020年四期城乡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的城乡交错带(     
①1990年前后传统农业占主导   ②2000年以前商业用地占主导   ③2010年以后增速呈加快趋势   ④扩张速率整体先增后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该市城乡交错带演变的主导因素是(     
A.经济发展B.地形地质C.历史文化D.资源分布

4 . 半城市化地区是指在大城市边缘地带和非农化产业显著的乡村区域涌现出的一类具有“非城非乡、半城半乡”特征的过渡性地域。苏州市下辖姑苏、虎丘、吴中、相城、吴江5个区及苏州工业园区,代管常熟、张家港、昆山、太仓4个县级市,各区县经济水平差异大。左图a为苏州行政区划示意图。右图b为2010、2015和2018年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面积。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5-2018年下降幅度大
B.苏州市的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2010-2015年下降幅度大
C.苏州市半城市化地区在各年有不同的空间分布特征
D.苏州市各地区半城市化地区面积在逐年下降
2.根据材料信息推测,以下城市未来半城市化扩张潜力最大的是(括号内为江苏省各市2021年底城市化率)(     
A.南京市(86.9%)B.淮安市(66.21%)C.苏州市(73.94%)D.连云港(62.38%)
3.苏州市消失的半城市化地区演变成了(     
A.远郊B.近郊C.完全的农村D.完全的城市
2023-09-10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贺州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传统的农业地级市,是典型的西部欠发达城市,农村人口占比高。与周边城市相比,该市成立最晚,城市规划起步较慢,是唯一地区生产总值没有达千亿的市,城镇化水平也有较大的差距,与全国、全区人均生产总值的差距较大。截至2016年底,贺州市工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增加值之比属于工业化初期阶段;而同时期全国已迈入成熟的工业化时代,全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抽样调查显示:贺州市人口2010年为195.4万人,2015年为202.6万人,2020年为201万人,相应的人户分离(行政区域内公民的经常居住地和常住户口登记地不一致)人口分别为13.58万人、21.36万人、34.4万人。下图示意2010~2020年贺州市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变化情况。


   
(1)概括2010~2020年贺州市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特征。
(2)分析2010~2020年贺州市城镇化发展现状的成因。
(3)试为加快推进贺州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提出合理化建议。

6 . 读下图完成问题。

   

1.下列有关四地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平原广阔,气候温暖湿润
B.②③两地雨热同期,水旱灾害频发
C.③④两地光照充足,夏季高温多雨
D.①④两地冬季温和,气候类型不同
2.下列有关四地人文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两地所在国家城市化水平差异较大
B.②③两地所在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都较低
C.③④两地所在国家粮食出口居世界前列
D.②④两地所在国家人口自然增长都较快

7 . M国总人口约334.8万人,城镇化率水平高达70%以上。首都主城区地处河谷北岸,海拔为1350米,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45%。下图示意1990年、2017年该国首都土地覆盖主要变化与建筑用地扩张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最可能位于(     
A.巴西高原B.蒙古高原C.德干高原D.刚果盆地
2.该国城镇化(     
A.起步早发展快B.与工业化同步发展C.出现逆城镇化D.属于虚假城镇化
2023-08-30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湛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模拟预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末2022年初北京市常住人口2188.6万人,常住外来人口834.8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38.1%。目前北京的人口发展给北京的环境、资源以及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雄安新区和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建设。下图为京津冀区域简图和京冀两地1980年、2021年城镇化水平统计图。

(1)简述北京、天津等核心城市吸引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
(2)从城镇化水平和速度角度,说明1980~2021年北京和河北城镇化进程的差别。
(3)国务院决定建设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说明其意义。
2023-08-24更新 | 391次组卷 | 16卷引用:专题2 人口迁移(专项训练)-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讲精练辑(上海专用)

9 . 2018年河南省政府印发的《河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规划纲要》,将河南省划分为中原城市群、豫北经济区、豫西豫西南经济区和黄淮经济区,以此来促进河南省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是指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相促进的城镇化。下图示意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地区内差异演变(基尼系数:数值越大表示差异越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地区内差异始终最大的地区为(     
A.豫西豫西南经济区B.中原城市群C.豫北经济区D.黄淮经济区
2.下列关于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高低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只受自身因素影响B.高水平地区对相邻地区城镇化具有阻碍作用
C.主要受自然资源影响D.低水平地区会阻碍周边地区城镇化发展
2023-08-14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回民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定位考试地理试题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是(     
A.初期—初期—中期—中期
B.初期—中期—中期—后期
C.初期—中期—后期—逆城市化
D.初期—初期—中期—后期
2.影响1992年至1997年间我国城镇化增速的主要原因是(     
A.户籍政策全面放开B.经济增长速度快
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资源环境承载力激增
2023-08-08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部分 第02章 课时47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