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 道试题

1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城镇人口9.0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76亿人,专家认为高流动性“迁徙中国”已形成。下图为“全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比重及其变化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2020年人口占比与2010年相比人口占比变化%
东部地区39.932.15
中部地区25.83-0.79
西部地区27.120.22
东北地区6.98-1.2
1.从人口城乡结构变化来看,我国(     )
A.乡—城迁移流动将持续成为常态B.建国以来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C.“乡土中国”历史格局没有改变D.已经进入城镇化的后期发展阶段
2.据表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和流动不均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的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B.西部地区完全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C.中部乡村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严重D.我国人口向经济欠发达区域集聚
3.关于东北地区近10年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 ②老工业基地转型,部分人口因工作迁出
③政策因素导致人口大规模迁移 ④部分人群因气候和环境因素向南方迁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06-12更新 | 1121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高考地理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

2 .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大陆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下表示意2020年和2010年部分人口数据,下图为人口三角坐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大陆总人口(万人)总人口性别比总人口年龄结构城镇人口比重(%)
0-14岁(%)15-59岁(%)≥60岁(%)
2020年141178105.0717.9563.3518.7063.89
2010年133972105.2016.6070.1413.2649.68

1.人口三角坐标图中,与2020年我国大陆人口年龄结构最相近的点是(     
A.aB.bC.cD.d
2.据表推测,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人口问题可能是(     
A.人口负增长B.人口老龄化C.青少年比重过大D.性别比严重失调
3.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有(     
①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扩大城乡发展差距
②拉动生产与消费,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③增加工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开放程度,带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2-06-06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微考点06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备战2023年高考之地理图表专项突破

3 . 绿色城镇化是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转变过去以高扩张、高耗能、高排放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实现城镇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下图示意2010年、2015年、2019年安徽省地级市绿色城镇化综合指数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0~2019年3个区域绿色城镇化水平均值比较(     
A.皖北>皖南>皖中B.皖中>皖南>皖北
C.皖南>皖中>皖北D.皖南>皖北>皖中
2.据绿色城镇化综合指数变化情况可知,该区域(     
A.芜湖市综合指数增长较快B.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
C.皖中地区综合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D.城市间差距减小,地区间趋于均衡
3.绿色城镇的建设有利于(     
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减少环境污染④带动周边产业升级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群已成为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人口城镇化是核心,土地城镇化是载体,经济城镇化是动力.经济发展是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导因素,政府宏观调控、区位交通条件、科技发展水平和人口集聚效应等也影响明显,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据人口、经济和土地等众多要素的增长和相互作用关系,将区域城镇化协调水平分为四类地区,下图为2001年和2016年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水平空间分布示意图。



(1)简述2001~2016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变化特征。
(2)归纳2016年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协调发展空间分布特点。
(3)列举安徽省提高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措施。

5 . 下图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和乡村人口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
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与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B.巴西与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大D.所有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

6 . 下图示意2016年北京、天津、石家庄、张家口四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和城镇化水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城市(     
A.甲—文化中心,城市化水平最低B.乙—直辖市,城市人口增长最快
C.丙—行政中心,城市人口比重最大D.丁—国际交往中心,城市人口最多
2.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会使张家口市(     
A.增加城市功能区B.提高城市等级
C.降低人口合理容量D.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2022-04-21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05 人口-备战2023年高考地理母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

7 . 下表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七次人口普查年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
城镇人口比重(%)13.2618.3020.9126.4436.2249.6863.89
1.据表可知(     
A.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重降低B.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
C.2010年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D.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后期
2.与五普至七普间城镇人口比重数据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上升最快B.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C.农业用地面积增加D.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2022-01-13更新 | 78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海南地理高考真题(选择部分)

8 . 监测和分析不透水面的动态变化不仅能了解城市化进程,而且对城市未来发展规划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1990~2020年大湾区部分城市不透水面与绿地(林地与草地)空间比例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90年-2020年,图示城市(     
A.不透水面比例不断增加B.绿地比例不断减少
C.不透水面扩展速度不断上升D.绿地减少速度不断加快
2.大湾区城市不透水面的变化能够直接反映出各城市(     
A.城市等级显著提高B.城市化水平上升
C.工业区不断扩大D.绿地面积持续减小
3.大湾区城市用地变化给该区域带来影响最可能是(     
A.地下水位升高B.热岛效应缓解
C.城市内涝频率增加D.住房空置率下降
2022-01-01更新 | 15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1年1月新高考浙江地理高考真题(选择部分)

9 . 非农化人口是指从事二、三产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的人口,非农化率是指非农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值,NU值是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的比值,NU值趋近于1.2时就业结构较为合理。读1992年以来我国NU值的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图文信息可以推断(     
A.NU值越低,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B.1992年以来,我国就业结构趋于合理
C.农村中会含有少量的非农化人口
D.图示期间,非农化率与城市化水平基本同比变化
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城市化水平先降再升后趋于稳定
B.1992~1998年,非农化率的增速减缓
C.2003~2010年,非农化率保持稳定
D.1995~2003年,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10 . 不透水面是指人类作用于自然地表形成的诸如停车场、房屋和道路等人工地表,除道路外多呈斑块状。城市空间扩展使得大量不透水面取代了以植被为主的自然地表景观,尤其是在规模较大的城市,其高比例的不透水面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生态质量。下图示意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的时空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造成上海和纽约不透水面比例时空变化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     
A.处在不同的城市发展阶段B.功能区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
C.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异很大D.气候、地形和水文因素不同
2.针对不透水面斑块,上海今后提高城市生态质量的合理措施是(     
A.提高其聚集度B.提高其连通度
C.减少其数量D.缩小其面积
2021-12-27更新 | 435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07 人口与城镇化-【抓重点·破难点】2022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重难点突破高分训练营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