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北京在城市化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伴随着近几年河北雄安新区的设立及市级行政中心迁至城市副中心—通州,已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结合北京市中心区、近郊区、远郊区常住人口变化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表中数据推测(     )
A.图示期间远郊区人口增速最大
B.郊区人口快速增加主要由于中心区人口迁出
C.北京市人口迁出人员主要从事第三产业
D.2000年以来北京的环境质量不断恶化
2.近年来,北京逆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社会经济发展B.政府政策推动
C.对外交通发展D.乡村条件改善
3.逆城市化对北京的影响(     )
A.有利于产业结构优化B.城际交通建设速度减缓
C.缓解城市人口老龄化D.北京房价得以最终遏制
2022-06-18更新 | 269次组卷 | 3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2 . 甲、乙、丙是世界典型大都市,各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下图示意大都市城市分区空间范围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分别是(     
A.纽约、东京、上海B.上海、纽约、东京
C.东京、纽约、上海D.纽约、上海、东京
2.T1-T3期间,乙大都市的发展特点是(     
A.城市扩张逐渐放缓B.核心区增长已停滞
C.内城区变化很显著D.边缘区大规模开发
3.上海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的合理措施是(     
A.控制城市规模,弱化各分区功能差异B.完善基础设施,提升物质消费水平
C.加强科技创新,扩大对外开放交流D.疏散密集人口,提升核心区居住质量
2022-06-17更新 | 895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梁丰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地理试题

3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城镇人口9.0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76亿人,专家认为高流动性“迁徙中国”已形成。下图为“全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比重及其变化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2020年人口占比与2010年相比人口占比变化%
东部地区39.932.15
中部地区25.83-0.79
西部地区27.120.22
东北地区6.98-1.2
1.从人口城乡结构变化来看,我国(     )
A.乡—城迁移流动将持续成为常态B.建国以来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C.“乡土中国”历史格局没有改变D.已经进入城镇化的后期发展阶段
2.据表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和流动不均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的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B.西部地区完全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C.中部乡村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严重D.我国人口向经济欠发达区域集聚
3.关于东北地区近10年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 ②老工业基地转型,部分人口因工作迁出
③政策因素导致人口大规模迁移 ④部分人群因气候和环境因素向南方迁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2-06-12更新 | 1121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1年秋季高三地理开学摸底考试卷03(江苏专用)

4 . 2021年5月11日上午10时,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全国大陆人口共141178万人,与2010年的133972万人相比,增加了7206万人。下表示意2020年和2010年部分人口数据,下图为人口三角坐标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大陆总人口(万人)总人口性别比总人口年龄结构城镇人口比重(%)
0-14岁(%)15-59岁(%)≥60岁(%)
2020年141178105.0717.9563.3518.7063.89
2010年133972105.2016.6070.1413.2649.68

1.人口三角坐标图中,与2020年我国大陆人口年龄结构最相近的点是(     
A.aB.bC.cD.d
2.据表推测,我国今后一段时间内的主要人口问题可能是(     
A.人口负增长B.人口老龄化C.青少年比重过大D.性别比严重失调
3.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有(     
①吸引农村剩余人口,扩大城乡发展差距
②拉动生产与消费,提升社会经济发展质量
③增加工业的生产成本,提高工业生产效率
④提高开放程度,带动经济发展、社会繁荣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022-06-06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微考点06 平面正三角坐标图-备战2023年高考之地理图表专项突破

5 . 绿色城镇化是我国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转变过去以高扩张、高耗能、高排放为特征的城镇化发展方式,实现城镇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新型城镇化模式。下图示意2010年、2015年、2019年安徽省地级市绿色城镇化综合指数变化情况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10~2019年3个区域绿色城镇化水平均值比较(     
A.皖北>皖南>皖中B.皖中>皖南>皖北
C.皖南>皖中>皖北D.皖南>皖北>皖中
2.据绿色城镇化综合指数变化情况可知,该区域(     
A.芜湖市综合指数增长较快B.水平较高的城市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
C.皖中地区综合指数一直呈上升趋势D.城市间差距减小,地区间趋于均衡
3.绿色城镇的建设有利于(     
①扩大承载规模②缓解用地紧张③减少环境污染④带动周边产业升级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6 . 读“1949-2020年我国人口城镇化发展阶段划分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分别对应的城镇化发展阶段是(     
A.初期-初期-中期-中期B.初期-中期-中期-后期
C.初期-中期-后期-逆城市化D.初期-初期-中期-后期
2.影响1992年至1997年间我国城镇化增速的主要原因是(     
A.户籍政策全面放开B.经济增长速度快C.人口自然增长率高D.环境人口容量激增

7 . 下图为“20世纪末部分国家城市和乡村人口比重对比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国家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日本B.英国C.美国D.法国
2.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中国与印度城市人口数量相同B.巴西与美国城市化速度相同
C.发展中国家之间城市化水平差异大D.所有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基本协调

8 . 读“1962年~2017年甲国与美国、世界平均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的变化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注:滞后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落后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模式;虚假城镇化是指城镇化水平超过经济发展和工业化水平,城市基础设施落后。

1.据图中数据,可判断甲国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是(     
A.滞后城镇化B.虚假城镇化C.郊区城镇化D.中心城镇化
2.下列针对甲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合理的是(     
A.集中发展大中城市,提高城镇化水平B.鼓励人口向农村回流,降低城镇化水平
C.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提高工业化水平D.优先发展传统服务业,提升居民就业率

9 . 下图示意2016年北京、天津、石家庄、张家口四个城市的常住人口和城镇化水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城市(     
A.甲—文化中心,城市化水平最低B.乙—直辖市,城市人口增长最快
C.丙—行政中心,城市人口比重最大D.丁—国际交往中心,城市人口最多
2.2022年冬奥会的举办,会使张家口市(     
A.增加城市功能区B.提高城市等级
C.降低人口合理容量D.促进制造业的发展
2022-04-21更新 | 30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一零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地理试题

10 . 沿黄省会城市是指我国黄河所经省份的省会城市。下图示意沿黄省会城市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沿黄省会城市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是(     
A.沿黄省会城市的城镇化率呈现黄河上游到下游“西—东”的渐进规律
B.黄河中、上游的省会城市人均GDP基本呈现自上游至下游的递减规律
C.沿黄省会城市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总体存在“西—东”渐进规律
D.沿黄省会城市中呼和浩特、济南单位经济水平低于太原单位经济水平
2.推测沿黄省会城市中太原城镇化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用地价格较低B.气候温凉湿润宜居
C.城乡交通通达度高D.人均消费水平较低
2022-02-2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