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2-23高二下·浙江·阶段练习

1 . 我国大部分农村在县域范围内,县域城镇化是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目标的新动力。读“我国2006-2019年县城平均人口、县域平均人口、县域城镇化率及全国城镇化率图”,完成下面问题。

   
1.图中表示我国县域城镇化率的曲线为(     
A.甲B.乙C.丙D.丁
2.提高县域城镇化的主要措施有(     
①降低县城房价②提高农业机械化③提高人口出生率④承接产业转入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6-01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期末卷(二)-【高频考题·期末卷】2022-2023学年高一年级地理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北京专用)

2 . 武汉城市圈和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规划建设的两个实验区,积极带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其中,武汉城市圈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是长江中游城市群最重要的增长极。改革开放30周年后的浦东新区改变了“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路边有个烂泥路镇……”的状态;2020年,向“经济总量突破2万亿元”的目标迈出关键一步。下左图为长江流域局部示意图,下右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世纪90年代,规划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城市规模,带动整个长江流域的发展
B.发展金融产业,打造全球金融中心
C.寻求优美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D.缓解过多人口、工业给市区带来的压力
2.武汉城市圈(     
A.又称武汉“1+9”城市圈,面积不到湖北省三分之一
B.中心城市位于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水能资源丰富
C.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较发达
D.是湖北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和中国东部最大的城市组团之一
3.与上海浦东新区相比,武汉城市圈发展的战略定位(     
①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轴的东西部互动发展的关键接力点和加速器
②构陆地区的先进制造业高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
③接南济北、通江达海,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行者
④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07-22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昌平区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下图示意英国、美国、印度、巴西的城镇化进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印度相比,英国城镇化进程的突出特点是(     
①城镇化起步早②城镇化起步晚③城镇化水平高④城镇化水平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在1950~2000年期间,巴西城镇化对自然环境的突出影响是(     
①减少植被覆盖率②增加地下径流量③改善河流的水质④出现城市“热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进程过快,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主要有(     
①失业率高②贫困③资源枯竭④环境污染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2-07-08更新 | 239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当前城镇人口9.02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3.76亿人,专家认为高流动性“迁徙中国”已形成。下图为“全国历次人口普查—城乡人口统计图”,下表为“我国不同地区人口比重及其变化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2020年人口占比与2010年相比人口占比变化%
东部地区39.932.15
中部地区25.83-0.79
西部地区27.120.22
东北地区6.98-1.2
1.从人口城乡结构变化来看,我国(     )
A.乡—城迁移流动将持续成为常态B.建国以来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C.“乡土中国”历史格局没有改变D.已经进入城镇化的后期发展阶段
2.据表可知我国人口分布和流动不均衡,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的净迁出人口数量最多B.西部地区完全依靠人口自然增长
C.中部乡村劳动力流失问题较严重D.我国人口向经济欠发达区域集聚
3.关于东北地区近10年人口迁移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发达,吸引人口迁入 ②老工业基地转型,部分人口因工作迁出
③政策因素导致人口大规模迁移 ④部分人群因气候和环境因素向南方迁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七次人口普查年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
城镇人口比重(%)13.2618.3020.9126.4436.2249.6863.89
1.据表可知(     
A.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重降低B.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
C.2010年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D.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后期
2.与五普至七普间城镇人口比重数据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上升最快B.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C.农业用地面积增加D.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2022-01-13更新 | 788次组卷 | 16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 2015 年城镇体系结构及 2030 年城镇体系结构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预测 2030 年该地区城市体系结构,需借助的地理信息主要有
①水源及植被覆盖率       ②土壤类型 ③人口增长与分布数据 ④城市规划方案 ⑤区域产业结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
2.根据预测,到 2030 该地区
A.Ⅰ型小城市数量最多B.东部地区城市化速度较快
C.大城市数量增加最多D.城市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2020-04-08更新 | 823次组卷 | 11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7 . 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区域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图中从阶段Ⅰ到阶段Ⅲ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
②图中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乡村人口比重减少
③图示区域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从阶段Ⅲ到阶段Ⅳ的发展过程中,影响图中农业生产空间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
2020-03-11更新 | 490次组卷 | 45卷引用:北京四中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8 . 下图为我国某直辖市中心城区公交密度图(数值大小表示公交车站数量)和夜灯指数图。(数值大小表示夜间灯光强度)。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甲乙丙丁所在地
A.甲地区位于城郊农业区B.丙地区与其它区域联系较方便
C.乙地区为老城住宅区D.丁地区人口密度昼夜差异明显
2.该市中心城区
A.地形利于基础设施建设B.围绕河流两岸开发新区
C.呈现多中心的空间格局.D.各区域经济发展较均衡
2020-02-11更新 | 362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朝阳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时间段,
A.中国的城镇化水平逐年提升B.2015年印度总人口超过了中国总人口
C.中国城镇化速度始终高于印度D.两国城镇人口数量之差呈现扩大趋势
2.城镇化对两国产生的影响有
①工业化进程加快
②生物多样性增加
③土地利用类型改变
④就业压力提升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下图为甲、乙两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城市人口比重从20%提升到50%的过程中,两国城市化进程
A.甲国发展早于乙国B.甲国发展比乙国快
C.甲国历时比乙国短D.两国发展进程一致
2.关于甲、乙两国,正确的叙述是
A.甲国属于发展中国家B.甲国城市化水平持续提升
C.中国与乙国情况相符D.乙国逆城市化现象较普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