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1 道试题
19-20高三上·浙江·阶段练习

1 . 印度河平原地下水位上升,土壤肥力有所下降。为保证农业生产,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在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实施了规模宏大的以打井、挖渠为主的水利工程。读该地区域及水利工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两个国家建立水利工程的目的(       
A.都是为了防止洪涝
B.都是为了防止盐碱化
C.巴基斯坦主要是防止盐碱化,印度主要是防止洪涝
D.巴基斯坦主要是防止洪涝,印度主要是防止盐碱化
2.关于A地所在国家有关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虚假城市化现象B.出现滞后城市化现象
C.水平高,速度慢D.处于逆城市化阶段
2019-11-28更新 | 22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东方】高中地理124
2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城市人口与就业分布时空变化明显。下图示意上海市1990~2010不同城市圈层人口变动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上海市远郊区人口就业增速快,是因为
A.城市用地不足B.城郊农业发展
C.市区环境污染D.制造业的外迁
2.据图1990~2010年上海市
A.近郊区失业率上升B.远郊区人口老龄化减缓
C.中心城区空心化明显D.人口就业呈现集中化趋势
2019-11-27更新 | 358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3 . 一般认为城市化水平达到70%时进入城市化的高级阶段,下图示意2010年~2050年我国劳动力人口变化趋势(注:劳动人口是指男性20~59岁、女性20~54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显示
A.全国劳动力人口增加B.农村劳动力人口减少
C.城镇人口少于农村人口D.城镇劳动力人口减少
2.我国开始进入城市化高级阶段的年份可能是
A.2015年B.2025年
C.2035年D.2045年
2019-11-27更新 | 22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平度市第九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4 . 关于中国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
B.城市化的高速发展必定优化地理环境
C.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逆城市化阶段
D.区域间大规模的人口流动,阻碍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2019-11-19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上海市闸北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5 . 城市化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综合性过程,一般选取人口、土地、、社会、经济等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时空分异特征。人口方面选择非农人口数量(不包括城市常住非户籍人口)作为衡量城市化发展指标,土地方面选择市辖区建成区面积作为评价指标,社会发展方面选择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作为评价指标,经济方面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GDP)代表。下图为京津冀地区城市化阶段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984 -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
①非农人口比重呈上升趋势 ②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
③人均GDP波动下降 ④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2000-2004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土地和人口发生突变的原因可能是
A.开发区大规模建设B.城市化进入高水平阶段
C.城市基础设施完善D.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迅速
2019-11-14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重点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1850~2050年中国、英国和美国三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含预测)。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三个国家城市化进程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始终高于美国
B.美国先于英国达到80%的城市化水平
C.1970年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快于美国
D.衡量三个国家城市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市人口数量
2.2030年与2000年相比,三国城市化带来主要变化是(     
A.英国:第一、二产业比重增加B.美国:城市环境质量持续恶化
C.中国:城市土地价格普遍上涨D.中国:第一产业成为主导产业
3.城市化对水循环的主要影响是(     
A.降水量减少B.蒸发量增加C.下渗量增加D.地表径流增加
7 . 读图文表资料,回答问题。

城市化的发展除传统的城市化影响因素,如工业化外,我国出现了许多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新动力,如区位优势、第三产业、户籍制度、建设资金投资主体多元化等。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因子差异很大。

下表为我国大陆沿海各省(区、市)城市化发展影响因子表。下图为2000年与2005年大陆沿海省(区、市)城镇化水平及变动幅度。

影响因子

意义

第一因子

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省外迁入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交通干线公路网密度反映人口乡村—城市流动、跨区域流动的强度和便捷程度

第二因子

港口吞吐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人均外商实际投资额反映城市化中非工业化的拉动因素,即工业化不高情况下的城市化

第三因子

人均GDP、城市登记失业率、人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反映综合经济实力壮大,从而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情况


(1)简述2000~2005年,我国沿海省(区、市)的城市化发展特点。
(2)从工业结构差异入手,分析说明广东省和辽宁省的城市化第一因子的差异。
(3)京津冀和福建的城市化有明显的非工业化拉动特征。据此推测这些省(区、市)三大产业共同的变化状况。
2019-10-30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


上海是该地区最重要城市。表格为“上海最近三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

四普五普六普
普查年份199020002010
人口总数(万人)133416742302
年龄构成(%)0-14岁9.411.510.1
15-64岁72.476.381.3
〉65岁18.212.28.6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2)根据表格数据,描述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特点。
(3)表格显示,上海在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请说明原因。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景观如下图中     (A、B、C、D)图所示,请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该地景观的形成原因。
2019-10-3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年上海市奉贤区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9 . 下表为世界及各大洲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统计表(单位:%),其中2050年为预测数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年份欧洲大洋洲世界
199075717071323143
201482807371484054
205087868274645666

1.表中①-④所对应的大洲分别为(       
A.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   亚洲B.南美洲   北美洲   非洲   亚洲
C.北美洲   南美洲   亚洲   非洲D.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非洲
2.从表中数据可以得出,随着时间的推移(       
A.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B.世界人口增长趋势放缓
C.洲际间人口迁移增多D.人口空间分布趋于集中
2019-10-23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19-2020学年高三9月教学测试地理试题

10 . 近5年以来我国的城乡对比关系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现象。城镇化的条件开始出现改变,以前农村—城市单向的城镇化过程,可能会出现反向或双向的过程(如下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促使近5年来出现城乡人口流动变化的条件是
①城乡收入差距减小②乡村交通通达度高于城市
③乡村基础设施完善④乡村生活节奏比城市悠闲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在农村—城市反向或双向过程中,出现了
A.超前城市化B.逆城市化C.初期工业化D.城市郊区化
2019-10-11更新 | 240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五校联考地理试题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