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的特点与原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0 道试题

1 . 下表为我国七次人口普查的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七次人口普查年份1953年1964年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2020年
城镇人口比重(%)13.2618.3020.9126.4436.2249.6863.89
1.据表可知(     
A.农村人口逐渐减少,比重降低B.城镇化的水平逐年提高
C.2010年城镇农村人口基本持平D.我国已进入城镇化后期
2.与五普至七普间城镇人口比重数据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上升最快B.乡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
C.农业用地面积增加D.城乡间经济收入差距加大
2022-01-13更新 | 789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海南地理高考真题(选择部分)

2 . 珠江三角洲城镇化的主要驱动要素是第二产业、人口与土地,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的“要素推动”作用下降明显,“外向型城镇化”模式逐渐减弱,“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正在形成,城镇化模式趋向多元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我国其他区域相比,珠江三角洲“外向型城镇化”模式形成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A.劳动力廉价B.土地租金低C.地理位置优越D.人口素质高
2.推动珠江三角洲形成“知识源导向”城镇化模式的措施有(     
①提高劳动力素质②加快第三产业发展③增加城市土地供给④建设智慧城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3.影响近几年广州市区的钢铁、化工、造纸、皮革等企业弱化的因素是(     
A.环境B.内部交易成本C.市场D.劳动力

3 . 城镇化水平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工业化程度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018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山东省城镇化率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下图示意2012-2018年山东、江苏、四川及全国城镇化水平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示意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城市化的推进(     
①减少了对自然界的干扰②促进了区域经济增长③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④二、三产业比重下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10-09更新 | 500次组卷 | 17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北京地理高考真题(选择部分)

4 . 下图为“我国东部某地区2015年城市体系结构及2030年城市体系结构预测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预测2030年该地区城市体系结构,需借助的地理信息主要有(     
①水源及植被覆盖率
②土壤类型
③人口增长与分布数据
④城市规划方案
⑤区域产业结构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③④⑤
2.根据预测,到2030年该地区(     
A.I型小城市数量最多B.中等城市数量增加最多
C.城市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东部地区城市化速度较快

5 . 下图示意2001-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增长率与建成区面积增长率的比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1-2008年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A.先增后减B.先减后增C.呈增加趋势D.呈减少趋势
2.据上图和相关知识可判断,2001年以来我国(     
A.城市新增用地以商业用地为主B.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增长
C.城市人口增长以自然增长率为主D.大量农业人口迁入城市
3.推测这一阶段我国城镇化的特点(     
A.城镇化处于初级阶段B.大多数城市出现了郊区城镇化现象
C.城镇化处于中级阶段D.大多数城市出现了逆城镇化现象
4.为解决图示城市化问题,我国应该(     
A.加快中小城市向大城市的转化B.避免城市用地规模的盲目扩张
C.把农民工全部变化为城市人口D.使农业用地尽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
2021-08-05更新 | 186次组卷 | 4卷引用:2.3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 同步训练(2)(湘教2019版必修二)-高中新教材同步备课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三角洲是中国城镇化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在中国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下图示意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



(1)概括2015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的空间分布特征。
(2)简要归纳近30年来长江三角洲城市发展的表现。
(3)简述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对该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7 . 如图为世界及四个大洲和地区城市化发展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图反映(     
A.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速度呈负相关B.亚、非洲城市化速度较快
C.亚、非洲总体处于城市化初级阶段D.欧洲、北美洲出现逆城市化
2.新兴国家快速城镇化过程中,在城市中出现一些问题,下面描述与实际最不相符的是(     
A.无序扩张、环境质量下降B.交通拥堵,住房紧张
C.教育配套滞后,学校不足D.劳动力紧缺,退休年龄推迟
11-12高一下·北京·期中

8 . 下图为“某城市25年间发展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可直接观察到的城市发展现象是(     
A.城市人口不断增加B.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C.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D.城市工业生产和商业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该地区城市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A.城郊农业生产结构发生变化B.城市道路建设受到限制
C.城市人口增长速度缓慢D.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变缓
2021-06-14更新 | 482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年冬季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测评(二)地理试卷

9 . 下表为2019年浙江、吉林、北京、青海四省(市、区)部分社会经济数据统计表。完成下面小题。

行政区

三次产业结构

0.73:6.21:93.06

2.40:27.66:69.94

11.29:15.98:72.72

18.50;12.66:68.84

人均GDP(万元)

16.29

11.02

4.35

4.96

城镇人口比贯(%

86.6

70

58.27

55.52

人口自然增长率(%)

2.63

4.99

-0.85

7.58

1.甲乙丙丁分别是(     
A.北京、吉林、浙江、青海B.北京、浙江、青海、吉林
C.浙江、北京、吉林、青海D.北京、浙江、吉林、青海
2.影响乙省城镇人口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的自然增长率B.城市规模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D.GDP总量

10 . P市位于横断山区,地处川滇交界地带,曾一度更名,其地理位置直到1987年才开始标注在国家出版的地图上。1965年设市时,市区所在地还是仅有7户人家的小村庄。到2005年,该市已有107.98万人口,城镇化水平达53.71%,较其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高出3.41%。根据发展规划,到2030年,该市面积约为省会城市的1/2,而规划人口数仅为省会城市的1/10。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P市的地理位置长期未在国家出版的地图上标注,主要是由于(     
A.城市规模较小B.地名变化频繁C.国防安全需要D.地处边陲地区
2.设市以来,P市城镇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原因是(     
A.边境贸易,外资企业建立B.资源开发,吸引大量移民
C.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D.大城市扩散,乡镇企业发展
3.P市规划人口密度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势起伏,适宜建设用地少B.经济发达,人均消费水平高
C.资源贫乏,工业发展水平低D.位置偏远,对外开放程度低
2021-04-24更新 | 570次组卷 | 8卷引用:福建省部分地区(南平、龙岩、三明、宁德等)2020-2021学年高三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