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农业区位因素的概念及其分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21-22高二·全国·单元测试

1 . 农村庭院经济是指农户充分利用家庭院落的空间和各种资源,从事集约化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模式,是一种优化的生态系统模式,该模式由塑料大棚亚系统、沼气池亚系统、猪舍厕所亚系统、庭院园田亚系统和居民组成。下图为我国某地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平面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各生态系统产出占总产出百分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猪舍建在地下沼气池之上并与大棚相通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庭院地面有限的空间B.防止沼液污物溢出地面
C.为大棚提供充足的肥料D.提高冬季猪舍内的温度
2.该地发展农村庭院优化模式生态系统的有利条件是(     
A.丰富的土地资源B.充足的剩余劳动力C.便捷的交通运输D.先进的农业技术
2021-11-27更新 | 480次组卷 | 5卷引用: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胭脂虫是一种寄生在仙人掌上的昆虫,体内含有大量洋红酸,可制作红色染料。其种群在20~30℃时的发育速度与温度成正比,30℃时增长最快。降水能极大地减少胭脂虫的种群数量。胭脂虫主要借助风力繁殖扩散。

19世纪末,加纳利群岛胭脂虫的养殖达到年产几千吨的规模。后来随人工合成染料的出现,胭脂虫行业趋于衰落。20世纪6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工合成染料有副作用,而胭脂虫红则无害,胭脂虫红的销量又逐渐回升。图示意加纳利群岛地理位置。

(1)分析加纳利群岛盛产胭脂虫的自然原因。
(2)说明19世纪末以来加纳利群岛胭脂虫养殖业规模变化的原因。
(3)我国计划在西南地区干热河谷发展胭脂虫养殖业,请说明其理由。
2021-11-17更新 | 940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A卷·夯实基础)-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棉花喜热、好光、耐干旱、怕水涝。新疆的棉花品质世界顶尖。近年来,我国棉花生产地图发生巨大变化,新疆棉花总产占全国85%,原东部传统产棉区棉花种植面积大幅萎缩。2020年北疆九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南疆四成以上棉田实现全程机械化。除了机械化操作外,“光伏+”棉花的种植模弌(即在田地里棉花种植和光伏发电同时开展)也开始在新疆出现并大幅推广。这种模式利用“农光互补”优势,实现光伏发电与现代设施农业有机结合,有效地促进了新疆棉花产业的升级。

材料二:下图为南疆主要地理要素分布示意图。

(1)结合当地气候特征,分析新疆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
(2)为提高南疆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简述当地可采取的措施。
(3)为促进棉花产业可持续发展,新疆地区可采取哪些适当的措施。
2021-11-14更新 | 1803次组卷 | 21卷引用: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B卷·提升能力)-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 . 陕西省是我国自然环境南北差异最大的地区之一,下图为陕西省植被区划图,图中①~⑦分别表示不同的植被分布区。近年来,陕西省深入实施陕南森林化、关中园林化、陕北大绿化的差别化环境保护战略,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取得显著成效。据此,完成问题。

图中(     
A.①~⑦植被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B.区域③需大力增加草场面积,提高绿化率
C.区域④是实施“关中园林化”的最佳地区D.区域⑥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和玉米
2021-11-05更新 | 457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一章 认识区域(B卷·提升能力)-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单元AB卷(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5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地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主要植被类型是温带落叶阔叶林B.甲乙两地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
C.丙地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盐碱化D.从西安乘火车沿陇海、京广线可到武汉
2.与丙地苹果产区相比,云南昭通发展苹果生产的有利条件是(     
A.上市较早B.气温年较差大C.昼夜温差大D.交通便利
2021-10-12更新 | 1236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富碳农业”是指在人工密闭环境中,利用光、气、温、水、肥、种等最佳条件组合,创造高效率的光合作用环境,将二氧化碳作为气肥大量使用,生产出丰富的粮食作物供给人类生活。中国农科院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了“富碳农业”的相关研究和实践,该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已在国内全面展开。下图为“富碳农业”产业链示意图。



(1)指出“富碳农业”相比传统农业的区位条件变化。
(2)简析我国积极推广“富碳农业”的原因。
(3)说出我国发展“富碳农业”的积极影响。
2021-10-12更新 | 929次组卷 | 10卷引用: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南是我国桑蚕与丝绸业的起源地,5000年前生活在这里的先民就大面积种植桑树,完成了对蚕的驯化,并掌握了缫丝技术,编出织物。自古以来,江南的桑蚕产业经久不衰,但1995年以后,随着江苏、浙江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桑蚕业快速衰落,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桑蚕业迅速崛起,现阶段占我国总产量的一半左右(下图)。近年来,广西提出在“东桑西移”的基础上,加快“东丝西移”“东绸西移”的步伐,发展捻丝、织造、服装、印染、绢纺及相关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以期把广西的桑蚕业做成一条强大的产业链。



(1)分析1995年以后,江苏、浙江桑蚕业快速衰落的原因。
(2)对比江苏、浙江,说明广西壮族自治区桑蚕业迅速崛起的自然原因。
(3)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分析广西“东丝西移”“东绸西移”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2021-10-11更新 | 621次组卷 | 8卷引用:第四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8 . 下图为某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海岸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变动B.全球变暖C.河流泥沙沉积D.海水的侵蚀
2.对图示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河流流经地区是热带经济作物的重要产区
B.土壤肥沃,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水稻种植业
C.该地区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D.河流下游流经的国家,黄金产量居世界首位
2021-10-10更新 | 817次组卷 | 8卷引用:第一章 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B卷·能力提升)-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9 .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某科研小组在裸露的红壤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降雨强度相同情况下,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关于不同坡度土壤冲刷量与土地利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坡度的加大,土壤冲刷量持续增加
B.坡度超过30°以后,土壤冲刷量开始降低
C.坡度18°~24°地区,适宜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D.根据坡度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2021-10-10更新 | 1035次组卷 | 9卷引用: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选拔卷)-【单元测试】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尖子生选拔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西藏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


材料二西藏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面积约120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17万人。近年来,西藏凭借纯天然环境和无污染草原、耕地与水土等优势,发展有机农牧业生产,积极开发高原有机健康食品、高原保健药材、心灵休闲旅游和清洁能源,推动“净土”健康产业发展。


(1)简述西藏青稞的分布特点。
(2)简要分析西藏农作物种类少,但农作物质量高的自然原因。
(3)针对该地区气候特点,我国相关人员在建设A铁路时,为保障身体安康,需要防范的问题。
(4)说出青藏地区发展能源工业的资源优势。
(5)简述该地大力发展“净土”健康产业的原因。
2021-10-08更新 | 561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二章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B卷·提升能力)-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同步单元AB卷(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