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地域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 道试题
1 . 某国际流行服装品牌企业,一年推出超过12万款商品,是同业的5倍之多,70%销往欧盟国家。旗下400余位设计师,随时穿梭于米兰、巴黎等时尚重地,以掌握最新的潮流趋势。生产基地位于西班牙,通过架设地下传送带网络,将高度自动化的染色、剪裁中心与周边500家代工终端厂连接,每天根据最新订单,把布料准时送达终端厂。采取“多样少量”的经营方式,成衣从设计到柜台出售的时间一般为12天,每隔3周店内商品全部换新。根据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该服装品牌销售到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主要运输方式分别是
A.公路、航空B.公陆、水运C.管道、铁路D.管道、航空
2.在该服装品牌生产基地,形成代工终端厂集群的主要目的是
A.节省建厂成本B.扩大生产规模C.延长产业链条D.缩短生产周期
2 . 区位基尼系数可以用来反映经济活动在地理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其值越大,集聚程度越高。下图为2000~2011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区位基尼系数变化趋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以来,集聚趋势不断增强的是(   )
A.GDPB.第一产业C.第二产业D.服务业
2.第二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在2005年达到峰值后迅速下降的原因是东部地区(   )
A.土地价格低廉,生产企业增多B.人口素质高,劳动力需求加大
C.一些制造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D.环境质量要求高,企业被关停
3.从空间分布与演变趋势看,中国城市服务业(   )
A.集聚水平低于总体经济B.集聚水平高于第二产业
C.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D.工业化过程中比重下降
2018-03-28更新 | 2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名校教育联盟2018届高三第三次联考文综地理试题
3 . 区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结合右图回答下题。

1.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2.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
A.初期阶段B.成长阶段C.转型阶段D.再生阶段
4 .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19%,GDP总量占全国的21.7%,城市人口比重达68%。“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已跻身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图1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分布示意图。杭州是该地区的重要城市。图2为“杭州市六次人口普查人口数量及年龄构成统计图”。

(1)依据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特征。
(2)读图2,描述图中杭州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趋势。
(3)图2显示,杭州在1964年(二普)之前和2000年(五普)之后人口总数增长较快,分别说明其直接原因。
12-13高三上·辽宁·期中
名校
5 . 设城市化水平为U,工业化水平为I,用I/U的比值和0.5相比较,可以判断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滞后/协调/超前)。读山东省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表,完成下列小题。
指标1980198419881992199620002004
I(%)50.0241.1444.4845.4947.1649.6956.32
U(%)9.4712.2616.3228.234.9436.2543.5
I/U5.283.352.721.611.351.371.29
1.关于山东省城市化和工业化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化与工业化同步发展,两者相辅相成
B.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偏差呈现缩小的趋势
C.城市化一直超前于工业化,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
D.城市化一直滞后于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很低
2.资料所体现的城市化发展特点,对山东省的影响有
A.造成了城市建设步伐的超前B.限制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C.加快了农村人口的职业转换D.限制了城市第三产业的发展
2016-12-13更新 | 142次组卷 | 4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湖南省衡阳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6 . 下图为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常住人口年均增长率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2013年期间 (  )
A.珠三角人口死亡率高于粤东西北B.粤东西北常住人口总数高于珠三角
C.广东常住人口增速呈减缓趋势D.珠三角人口主要迁往粤东西北
2.珠三角常住人口增速变化,其原因最不
可能是珠三角当地 (  )
A.产业转型、升级B.生育政策调整C.部分企业迁出D.环境质量下降
10-11高二下·辽宁·期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
7 .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2.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比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产业基础良好B.毗邻港澳和东南亚地区
C.腹地范围广阔D.技术水平高
3.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市场腹地范围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地形的阻隔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高温多雨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4.以下工业中,最有可能在20世纪60~90年代初从日本迁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是
A.服装制造业B.钢铁工业C.生物制药工业D.化学工业
5.该种产业部门的迁移,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影响是
A.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
B.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能源丰富的优势
C.有利于发挥珠江三角洲资源丰富的优势
D.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发展提供契机
6.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
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
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
2016-11-26更新 | 825次组卷 | 3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岳阳市第十四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12-13高二上·湖南邵阳·期中
8 . 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下列关于区域内产业结构及产业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所占的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B.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工业化的起步源于本阶段科技的创新
D.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已表现得比较明显
9 .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甲图)和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示意图(乙图),回答问题。

(1)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以当地矿产资源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主要是煤炭、        等,当地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                       ______________等。
(2)近年来,东北部工业区在美国的地位有逐年下滑的趋势,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3)甲图中D区域为美国著名的乳畜带,这里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图中C农业带的主要农作物是       ,A、B两处农业带作物类型相同,但品种不一,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半导体集成电路(简称IC)又称芯片,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其发展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和产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半导体产业有三次明显的转移,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如图示意不同阶段全球半导体产业转移情况。

材料二:芯片是众多工业制成品及军事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辆新能源智能汽车需要1000~5000颗芯片。我国芯片产业厚积薄发,半导体产业下游应用领域发展迅速,但研发设计短板也十分明显。2017年开始,广州投资建设大型芯片制造企业,改写了“缺芯”的历史,并带动了100多家半导体企业落户。 近年来,广州正将芯片产业辐射到周边地区,形成珠三角半导体芯片产业链集群,正打造“一核两极多点”集成电路产业格局,确定增城区主要聚焦智能传感器和芯片制造等领域,助力广州打造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核心承载区。

(1)简述我国在阶段三承接半导体产业的优势条件。
(2)说明广州将芯片产业辐射到周边地区的目的。
(3)从国家安全角度说明近年来广州大力发展芯片制造产业的意义。
2024-03-07更新 | 1780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地理试卷(七)20题原题及变式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