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地域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7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县域碳排放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对于完善中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绿色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国四大经济区域的地理划分,核算县域所在地区碳排放的占比情况,绘制了2000-2017年四大经济区域碳排放总量变化趋势情况(暂未包括西藏自治区、台湾省、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下图)。



(1)据图可知,西部地区对中国碳排放总量的贡献增速较快,试从国家战略角度推测其原因。
(2)分析东北地区碳排放占比发生变化的原因。
(3)有专家提出:在人均碳排放水平高的县域引导人口适当向城镇集聚,可降低人均碳排放增长强度。请解释其原因。
2022-11-0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地理试题

2 .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引领下,我国积极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是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中国装备制造“走出去”的历史重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对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化经营和全球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下图为我国某企业在“一带一路”倡议前后,对沿线国家整车出口的销售占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我国该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车出口最多的产品应用于(     
A.普通铁路B.地下铁路C.磁悬浮铁路D.高速铁路
2.我国该企业在印度设立了生产铁路电机的合资企业,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减少用工成本B.提升持续经营能力
C.提高产品质量D.契合当地经济政策
3.“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该企业产品(     
A.高端化趋势明显B.逐渐转回国内生产
C.低价化趋势明显D.生产成本不断降低
2022-11-03更新 | 405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经历了从珠三角转移到长三角、京津冀地区的变化,近年来向四川、重庆等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逐步显现。下图为五大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企业数量和新增企业数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期间,五大城市群电子信息制造业(     
A.京津冀占全国的比重上升B.长三角企业数量增速最快
C.珠三角始终是投资热点区D.成渝的产业发展水平最高
2.成渝城市群吸引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转入的主要优势是(     
A.地理位置优越B.劳动力成本较低
C.科技研发投入大D.政策扶持力度大
3.促进城市群之间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良性发展的主要措施是(     
A.积极培育市场,营造良好市场环境B.加大政策扶持,鼓励社会资金投入
C.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均衡发展D.基于资源禀赋,构建差异化的产业
2023-03-26更新 | 602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第二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在技术与产业变革大背景下、产业之间逐渐出现融合新趋势,而承载着未来发展方向的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正逐渐成为新途径。下图为全国及东、中、西部产业融合水平变化趋势(数字越大,融合水平越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9~2019年,产业融合水平(     
①全国逐年上升②东西部差异变大③西部增速最慢④呈西高东低趋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我国东部产业之间融合发展的突出优势是(     
A.地租便宜B.矿产丰富C.技术先进D.人口众多
3.提升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水平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①加大人才培养力度②减少生产投入费用③提升服务科技含量④防止外国资本进入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8-28更新 | 178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清中、河中、北中、惠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联考地理试题

5 . 山西省煤炭行业长期存在“多、小、散、乱”的局面,随之带来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安全事故频发等严重问题,整合煤炭行业已迫在眉睫。2009年4月20日,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宣告成立,经过整合后,山西省煤炭行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果,山西省矿井数由2600座减少到1053座,企业主体由2200多家减少到130家;70%的矿井规模达到年产90万吨以上,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全部淘汰,顺应了经济转型的趋势,体现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多、小、散、乱”主要指的是当时煤炭行业中(     
A.煤炭资源的分布特点B.煤炭销售市场的特点C.煤炭企业的分布特点D.煤炭管理机构的特点
2.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可以(     
①减少资源浪费,减轻生态环境破坏②减少安全事故③减少煤炭生产量④降低运输成本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3.山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以后,煤矿企业数量减少但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区域基础设施更加完善B.企业劳动力投入数量增加
C.区域社会服务水平提升D.企业生产技术提高
2022-05-18更新 | 29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杭州市桐庐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性测试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能源汽车采用非常规燃料作为动力来源,其中纯电动车因近乎零排放的环保标准,大致与传统汽车相媲美的价格使其前途更加光明。在努力实现“碳中和”的背景下,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向好,这将促进充电站需求的扩大。下图是合肥市蜀山区部分区域充电站的分布。

(1)分析城市内充电站选址的适宜条件。
(2)据图说出蜀山区充电站布局的合理性。
(3)列举当前推广纯电动汽车面临的实际问题。
(4)简述充电站基础设施建设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
2022-04-07更新 | 740次组卷 | 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下图示意湖南省产业比重变化,自内向外环形分别代表1980年、2000年和2020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有关表中数据的分析,正确的是(     
A.1980年第一产业比重最小B.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最大
C.第一产业比重一直在上升D.第三产业比重一直在下降
2.从湖南省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可推知(     
A.工业化停滞不前B.产业结构没有得到优化
C.第三产业越来越突出D.城镇化水平变化不大
2022-06-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8 . 劳动力工业化率与城镇化率的比值(IU比),常被用于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IU比大于0.5,表明城镇化发展滞后于工业化发展;反之,则表明城镇化发展超前于工业化发展。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城镇化率与IU比值的变化历程(1978-2016年),其城镇化率统计口径以常住人口为基准。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西南地区工业发展及城镇建设成本高,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湿热或高寒B.交通闭塞C.经济欠发达D.地形崎岖
2.近20年,影响西南地区IU比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外出民工在家乡就近城区购房安置学生及其看守老人
B.以旅游、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
C.60~70年代战略大后方建设项目打下良好工业基础
D.宽松户籍政策下,城镇化率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速度
3.为了工业化.城镇化之间的协调发展,西南地区应当(     
A.将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转向市场,降低财政压力
B.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以培养更多的技术人才,优化人才环境
C.引导东部沿海地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和延伸,优化产业结构
D.实施统一的城镇化与工业化政策,应对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2022-05-18更新 | 771次组卷 | 8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日本汽车工业全面崛起,1967年汽车产量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生产国。70年代,日本本土汽车已全面普及。1973年爆发的石油危机重创欧美汽车企业,欧美许多家庭选择节油的日系车取代大排量的欧美车系,随即日系车大举进军欧美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扩大对外投资,建立海外生产基地,日本汽车工业海外扩张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下图示意1965~2013年日本汽车生产变化。


(1)概括1965~2013年日本汽车生产布局变化特点。
(2)分析日本在海外建立汽车生产基地的主要原因。
(3)分析日本汽车产业向海外转移对本国经济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2022-05-10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学情检测地理试题

10 . 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指数(HD)是评价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协调度的指标之一。HD的值越大,表明区域的经济人口分布越不协调。当HD<0.3表明区域是处于人口经济分布协调状态。图是1953~2017年某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协调偏离度指数(HD)的变化趋势。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953~2017年该区域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的协调度特点是(     
A.不协调程度加剧B.一直协调
C.早期严重不协调,目前向协调方向发展D.从协调向不协调发展
2.2000年到2017年间,该区域发展特征最可能的是(     
A.区域经济规模不断下降B.区域城镇规模不断缩小
C.区域经济人口分布处于协调状态D.区域经济开始向转型阶段发展
3.该区域1978年以后HD下降的原因主要是(     
A.政策的引导,经济发展增快B.实行计划生育,人口减少
C.人口迁出,人口减少D.区域产业升级,经济效益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