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地理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6409 道试题

1 . 崩岸是指河岸因受流水冲刷,土石失稳在岸坡产生崩落的现象。下图为荆江河段崩岸区不同阶段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正确表示崩岸先后形成过程的是(     
A.②④①③B.②④③①C.①③②④D.①③④②
2.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研究崩岸变化合理的是(     
A.利用RS模拟崩岸动态过程B.借助GIS调查崩岸的宽度及处数
C.使用BDS制定崩岸预警方案D.运用GIS预测崩岸未来演变趋势
2024-04-12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培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地理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演化历史既是理解过去区域碳循环过程的基础,也是预测未来陆地碳库(即陆地上碳的储存库,包括土壤碳库、植被碳库等)变化趋势的重要参照。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其流域内现代主要自然植被类型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下图示意距今10000年以来渭河流域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距今6000—5000年渭河流域的气候较目前明显(     
A.偏暖B.偏冷C.偏干D.偏湿
2.与土壤碳储量变化相比,植被碳储量变化幅度较大,主要是因为植被条件改善时(     
A.土壤淋溶作用会显著增强B.微生物分解作用加快
C.更多养分储存在植物体内D.凋落物数量变化不大
3.推测距今1000年以来,渭河流域植被碳库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气候显著恶化B.人类活动加剧C.植被持续演替D.水土流失加重
2024-03-21更新 | 166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几十年来,随着全球变暖加剧,青藏高原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对气候变化尤为敏感,高原出现冻融荒漠化现象,人类活动和高原鼠兔增多也加剧了冻融荒漠化。下图示意藏西-藏北冻融荒漠化的主要分布区及其形成过程。

   

(1)据图说明造成冻融荒漠化的过程。
(2)推测高原鼠兔增多对冻融荒漠化的影响。
(3)针对藏西-藏北冻融荒漠化加剧的趋势,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3-11更新 | 1488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七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联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通常把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的过程称为“汇效应”,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过程称为“源效应”,海洋碳库和地质碳库是参与大气碳循环的两个重要部分。海洋碳汇主要包括生物固碳、溶解固碳和物理化学固碳。

材料二:北极地区是全球碳循环研究的热点区域。近年来,全球变暖已经对北极地区的大气、地形、水圈、生物和土壤等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改变了北极地区的碳循环过程,同时导致了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汇效应和源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图示分别为北极地区局部和北极海冰变化趋势。

材料三:北极地区是全球变化响应最敏感的区域,北极地区地表气温的增暖速度是全球平均的2-3倍,称之为北极放大效应。研究表明这与下垫面、大气热力作用及海气相互作用等因素密切相关。

(1)结合碳循环原理,说明“全球变暖对北极地区的源效应和汇效应是一把双刃剑”论断的依据。
(2)说明入海径流量增大对北冰洋海水性质可能产生的影响。
(3)从海—气相互作用和大气受热过程角度,分析北极放大效应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测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天坑是四周岩壁陡峭,平均宽度和深度均超过100米的大型塌陷漏斗区,是在特定地质、岩溶地貌、气候、水文环境下形成的,天坑发育区土壤贫瘠。根据形态可将天坑划分为初期、中期和后期等不同发育时期。天坑发育后期,直径和深度继续增大。天坑内一般土壤贫瘠,但由于受到坑壁的围挡,天坑内部形成了与外部差异明显的小气候,草本植物多样性丰富。近年来中国在多个人迹罕至的天坑发现了极度独特濒危的草本物种。下图分别为天坑发育阶段图不同发育时期草本植物物种数变化图




(1)根据天坑形成演化剖面示意图说出天坑地貌的形成过程。
(2)与天坑外部相比,指出天坑内植被生长的气候环境特征。
(3)随着图示天坑后期的继续发育,推测天坑内草本植物未来的物种演化趋势。
2024-01-27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老窖天府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模拟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图。



(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流水侵蚀类型的变化。
(2)说出③处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
(3)指出右图景观地貌在左图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其形态和从扇顶到扇缘地貌特点的变化。
2024-01-26更新 | 25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制鞋业经历了由日本转移到韩国,再由韩国转移到我国沿海地区的过程,近年来有向东南亚转移的趋势。我国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下,提出要加强国内大循环生产能力,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下图为韩国制鞋业出口额变化过程和产品生命周期图。

(1)结合产品生命周期图,指出制鞋业转移的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制鞋业向东南亚沿海地区转移的原因。
(3)针对我国制鞋业在国际分工和国内大循环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024-04-11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怀仁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热融湖塘是指由突发森林火灾、气候变化和人为原因引起的多年冻土融化深度增大,地面随之下沉后形成热融洼地,积水形成的湖塘。目前热融湖塘的研究工作主要基于现场调查和遥感等技术监测分析。研究发现,热融湖塘的发育和演化具有周期性,不会持续向下或水平扩张,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发育过程。

(1)推测可能诱发热融湖塘形成的气候因素。
(2)分析热融湖塘形成后引起湖塘继续扩张的主要原因。
(3)推测在不连续多年冻土区热融湖塘有减少趋势的主要原因。
(4)指出遥感技术在热融湖塘研究中的应用。

9 .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后,全球生产组织的碎片化和空间分散化过程更加明显,生产的跨国或跨地区分工和转移趋势更加显著。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地理扩张,东亚地区的韩国、日本逐渐成为承接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转移的核心地区。下表示意美国某电子企业基于成本价值的产品零部件等级标准。完成下面小题。

价值链分级零部件名称
高价值零部件环节芯片设计代工和制造代工(3D指纹传感器芯片、基带芯片、内存芯片、闪存芯片、射频芯片、电源管理芯片、触控芯片、分立器件、模拟信号芯片、无线通信芯片等)、面板模块(LED驱动芯片、背光模组、彩色滤光片、液晶面板、玻璃基板)、相机模块(镜头、模组、图像传感器等)
中等价值零部件环节FPC、PCB、电池、充电器、数据线、MLCC电阻、电容、电感、振动器、精密马达、连接器、散热组件、晶振、耳机、扬声器、精密组件、聚碳酸酯、硬盘等
低价值零
部件环节
芯片封装测试、金属与塑料外壳、键盘、结构件、塑胶材料及辅料、铰链和枢轴、模具、功能材料、金属材料、包装印刷品和整机组装代工等
1.美国电子企业零部件最早实施跨国生产的零部件环节是(     
A.高、低价值零部件环节B.中等价值零部件环节
C.中等、低价值零部件环节D.低价值零部件环节
2.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向韩国和日本扩张的主要原因是韩国和日本(     
A.基础设施完善,代工生产能力强B.电子工业快速崛起,产品消费市场广阔
C.经济发展水平低,生产成本较低D.稀有金属矿产丰富,工业生产原料充足
10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侵蚀平原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研究河流地貌,掌握河流的演变过程,预测河流的变化趋势,对水利、交通、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左图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右图为某地貌景观圈。



(1)描述从①地到③地地表所受外力作用的变化。
(2)说出③处容易形成的地貌的名称及成因。
(3)指出右图景观地貌在左图中的位置(数字序号)并描述该地貌从扇顶到扇缘地貌特点的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