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地域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1 . 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某汽车制造企业的空间集聚与扩散。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在阶段I和阶段Ⅱ,图中核心企业与关联企业在北京市集中分布,分析其主要优势。
(2)在阶段Ⅲ,北京市汽车制造业出现向外地转移的趋势,分析其对北京市环境的有利影响
2019-08-04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中、合肥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10-11高三上·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2 . 读某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比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城市化与工业化呈同步增长趋势 
②阶段Ⅰ城市化进程速度比阶段Ⅱ快 
③该国可能属发达国家 
④阶段Ⅱ,工业化促进了城市化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阶段Ⅲ,该国新增就业机会主要来自(  )。
①资金密集型产业 ②技术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现代服务业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3 . 下图为某电子产品生命周期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国该产品的出口量未来会越来越多
B.第二阶段,乙国生产该产品的技术水平落后于甲国
C.丙国由第一阶段出口到第二、三阶段变为进口的原因是技术落后
D.第一阶段丙国的利润率高于第三阶段的甲国
2.产品的生命周期能够解释产业转移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产业转移路径是丙国→乙国→甲国       ②该产业转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趋势       ③该产业向着 技术水平高的地区转移       ④该产业转移主要反映了资本转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 下图为“2000年与2010年某地区人口流动类型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上图可以反映出2000~2010年该地区
A.区域出现逆城市化的现象
B.人口流动由经济因素主导
C.人口分布出现集中的趋势
D.人口流动的活力逐渐减弱
2.为缓解该地区发展压力,优化人口空间分布的最合理措施是
①推动次级中心城市的建设
②加强该地区西北方向工业污染的治理
③不断明确各个城市职能分工
④将该地区产业大量转移到周边地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 .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

回答下列各题。

1.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A.德国B.澳大利亚C.日本D.阿根廷
2.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3.造成从84年到97年的13年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 (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2019-04-16更新 | 929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4-2015学年山西省大同一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

6 . 空间基尼系数是衡量产业空间集聚程度指标的一种,空间基尼系数值越接近0,则该地区的产业分布越均衡,越接近1,则产业集聚程度越高。下图为广东省制造业空间基尼系数示意图,广东省内区域经济差异明显,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的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不及珠三角地区的1/3。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2005-2014年广东省制造业
A.珠三角地区集聚程度提高B.粤东地区集聚程度最高
C.粤西地区空间分布最均衡D.粤北地区空间分散化明显
2.广东省制造业行业集聚水平差异大,出现行业空间分散化现象,表现在
A.轻纺工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珠三角和粤北地区转移
B.资源加工工业由粤东、粤西和粤北地区向珠三角地区转移
C.先进制造业由粤东、粤西地区向粤北地区转移
D.产业转移促成了珠三角地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专业化分工趋势

7 . 鲁尔区是世界著名的工业区,经过一个世纪的繁荣后,于20世纪50年代走向衰落,又经过近三十年的整治,重新焕发生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德国鲁尔区发展的基础是(     
A.丰富的劳动力资源B.优越的地理位置C.丰富的煤炭资源D.丰富的石油资源
2.20世纪50年代以来煤炭作为能源,其需求量呈减少趋势的原因是(     
①石油和核能的利用
②世界炼钢技术提高,耗煤量减少
③炼钢的耗煤量逐年增加
④煤炭资源逐渐枯竭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德国鲁尔区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有(     
①改善投资环境,鼓励传统产业迁入   
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③煤炭企业数量减少,规模扩大   
④调整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8 . 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及河北的唐山、保定、廊坊等11个地级市和23个县级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读2005~2014年京津冀地区城镇人口数量变化及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趋势图。

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京津冀地区(  )
A.2013~2014年城镇化速度最快
B.2014年城镇化率接近75%
C.城镇化水平较高,发展速度较快
D.逆城市化现象大规模蔓延
2.在城镇化趋势下,京津冀地区(  )
A.第一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B.就业结构重心向第二产业转移
C.第二产业趋向发展重工业
D.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力量
9 . 青海省西宁市位于湟水谷地,平均海拔2261m,几年来经济发展迅速,区域中心城市地位日益凸显。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96-2008年西宁市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11年西宁市工业产值结构图

(1)“到西宁避暑,请带上毛衣”。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 。
(2)西宁市形态呈条带状,主要受________ 、________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3)1966-2008年期间,西宁市耕地、居民点及独立工矿用地所占比重总体分别呈何种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2011年西宁市工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可能带来哪些问题?

10 . 读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和外贸额占全国比重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90年代后期,与我国其他沿海地区相比,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快的主要原因是(   )。
A.政策优惠B.科技发达C.劳动力廉价D.产业升级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01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国际直接投资额占全国的比重首次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B.长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不断上升,并超过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外贸额占全国的比重从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趋势
D.图中所示的变化与外商投资区位选择的变化有关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