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地域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4 道试题

1 . 江苏南通地处长江北岸的冲积平原,有着数百年的植棉种桑和纺织历史。从明末清初的南通(通州)土布,到今天全国最大的家纺专业市场,集聚企业3800多家,拥有一大批知名家纺品牌,成为全球家纺产业流行趋势的风向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早起南通(通州)纺织业兴起,主要是因为(     
A.生产原料充足B.纺织技术发达C.劳动力充足D.产业历史悠久
2.南通家纺产业集聚,形成的主要优势不包括(     
A.产品种类丰富B.产品更新换代快C.产业配套完善D.交通运输便利
2021-11-07更新 | 154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10月)地理试题

2 . 跨国公司通过渐进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家,采用渐进式的投资策略,逐渐对东道国进行连续跟进投资,例如早期跨国公司以代表处的形式进入东道国,随后将制造销售研发和总部功能陆续迁入,逐渐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研究表明,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多次连续跟进投资,其功能布局和演化与城市等级及区域经济环境变化高度相关。基于1979年至2012年,财富五百强外资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数据,探讨跨国公司功能区为在中国的时空演化趋势及原因。

1.跨国公司采用渐进式的方式进入东道国家的原因是(     
A.当地基础设施不完善B.东道国科学技术落后
C.东道国市场不确定性D.东道国劳动力素质低
2.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生产和办事处机构占全部功能比重,从1979-1991年超过80%到2008-2011年仅占30%,这说明(     
A.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职能由生产转为研发B.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的功能升级趋势
C.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制造业开始转移衰落D.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受到了政策限制
2021-10-10更新 | 755次组卷 | 10卷引用:2021届河南省洛阳市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20年5月11日至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山西大同、太原等地进行调研。习近平强调,长期以来,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建设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是党中央赋予山西的一项重大任务,也是实现山西转型发展的关键一招。山西要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战略谋划,争取早日瞠出一条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材料二: 山西省略图。

材料三 “碳达峰”是指中国要在2030年前,使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峰值之后,不再增长,并逐渐下降。“碳中和”是指在2060年前,中国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产业调整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图为我国2018-2050年电力消费结构变化趋势图。

(1)分析煤炭资源丰富的大同却大力发展光伏产业的原因。
(2)请你为山西“兴于煤、困于煤,一煤独大导致产业单一”这个发展难题出些金点子。
(3)说出我国实施“碳中和”的主力能源并分析实施的可行性。
2021-09-20更新 | 52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苏州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本土东北部工业区形成于19世纪后期,在长达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是美国制造业最为集中的地区,被称为美国的“制造业带”。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传统制造业逐渐呈现衰落趋势,钢铁、汽车、化学、机械等部门的发展停滞不前。东北部工业区遗弃的设备锈迹斑斑,因而又被称为“锈带”。而在西部太平洋沿岸和南部“阳光地带”,高科技园区、新兴工业区则迅速崛起。下图为美国主要工业区和主要城市分布图。



(1)简述东北部工业区繁荣长达一个世纪的形成条件。
(2)分析东北部工业区又被称为“锈带”的原因。
(3)说明西部“硅谷”新兴工业的特点。
2021-02-0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底特律始建于1701年,1830年后工业稳步成长,1903年世界第一家汽车公司建立,此后迅速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城市”.20世纪70年代受到石油危机重创,加上日本、德国等国汽车生产的冲击,开始走向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后发展了赌场等第三产业,但未能扭转经济衰退趋势.2007年房地产市场崩溃,2013年2月19日底特律市宣布已经陷入财政危机.

材料二 北美五大湖地区主要工业城市分布图(图1)

材料三 底特律人口数量变化图(图2)


(1)底特律人口变化有何特点?
(2)试分析底特律发展汽车工业的有利条件。
(3)分析底特律20世纪70年代后日趋衰落,直至陷入财政危机的主要原因。
(4)简述底特律的兴衰给我国城市经济活动的启示。

6 . 读我国不同产业地理集中程度变化趋势统计图(基尼系数数值越高,表明地理集中程度或专业化程度越高)回答问题。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分布从较为分散到显著集中的产业是(     
A.电子制造业B.食品加工业C.服装制造业D.黑色金属冶炼业
2.服装制造业分布趋势的变化直接引起了我国(     
A.人口迁移B.生态恶化C.资源短缺D.产业升级
7 . 阅读资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下表为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和鲁尔区产业人数变化图。

1957

20XX

煤矿(座)

140

7

钢铁厂(个)

26

4

煤矿工人(万人)

47

4

钢铁工人(万人)

30

5

资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和钢铁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分析)
(2)图中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3)试从地理环境变化角度分析首钢迁出北京的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子信息产业是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07~2010年,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现进一步集聚发展的趋势,四川、重庆等中西部省份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新兴发展地区。下图为2007~201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各省转移额图。



(1)简述北京、江苏、浙江等省市电子信息产业呈现进一步集聚发展的原因。
(2)简析四川、重庆等中西部省份成为电子信息产业新兴发展地区的自身优势。
(3)说明2007~2010年江苏省电子产业转移额的变化产生的影响。
2020-11-07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豫北名校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9 . 下图为鲁尔区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德国鲁尔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鲁尔区处于欧洲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
B.多瑙河交通便利,可直通海洋(     
C.铁矿资源丰富
D.劳力丰富
2.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开始衰落,衰落最明显的工业部门是(     
A.宇航工业B.电子工业C.煤炭工业D.劳动密集型产业
3.20世纪90年代以来,鲁尔区大气污染物含量呈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     
A.发展第一产业B.调整了产业结构C.破坏了森林资源D.工业萎缩
4.鲁尔区钢铁工业布局,从环境因素考虑(阴影部分表示工业区,非阴影部分表示居民区),最合理的模式是(     
A.B.C.D.
5.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该区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①能源短缺②劳动力素质差③用地紧张④环境污染严重
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目前半导体产业布局呈现分散趋势,形成全球生产系统。下图为半导体产业链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半导体产业布局呈现分散趋势,主要得益于(     
A.区域发展协调性减弱B.地区间信息联系更加便捷
C.地区间人才流动减少D.产业对自然资源依赖增强
2.半导体产业分散布局有利于企业(     
①推行清洁生产②避免无序竞争③提升技术水平④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1-09更新 | 7687次组卷 | 41卷引用:2021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卷(1月选考)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