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工业地域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31日,海南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海底专属云数据舱稳稳沉入35米深的海底,标志着数据舱首期工程正式竣工,目前运行稳定。数据中心内各种电器设备密集,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下图示意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陆地数据中心相比,陵水建设商用海底数据中心主要考虑(     
A.缓解城市热岛效应B.减少能源消耗C.保障数据稳定传输D.降低维护成本
2.对陵水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运行影响最小的是(     
A.作业船只B.海底地震C.海水透明度D.海流冲击
3.商用海底数据中心运行对陵水县的主要影响是(     
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②改善海洋环境③催生新经济产业④改变能源消费结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0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同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2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东北部巨大的山间断陷盆地,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目前是中国内陆河分布最多的盆地,同时也是世界上盐沼分布面积最大的地区。柴达木盆地内的盐沼一般分布在戈壁荒漠内,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盐湖中蕴藏有丰富的氧化钠、氯化钾、氧化镁等无机盐,湖周围和湖盆中形成了厚厚的盐壳。下图示意图茶卡盐湖位置。


(1)简述茶卡盐湖的形成过程。
(2)有人建议加大对茶卡盐湖的开发,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
(3)列举依托茶卡盐湖可以发展的产业。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同城化是地域相邻、经济社会联系密切的城市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和协同合作,实现基础设施互联、产业分工合作、空间开发整合、公共服务共享和行政管理统一等融合一体和协调发展的过程。

材料二202397日,习近平主席考察东北地区,提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长春是我国汽车产业的发源地,依托一汽集团等重点企业,整合公主岭零部件配套优势,融合发展打造国际级汽车产业基地,推动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发展,以辐射带动周边城镇。图为长春公主岭(由长春代管)同城化协同发展示意图。

(1)分析长春—公主岭同城化发展的区位优势。
(2)同城化发展的核心是产业融合,指出长春—公主岭汽车产业融合发展中长春汽车产业存在的不足。
(3)说明长春一公主岭同城化发展对全面振兴东北的意义。
2024-06-0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4 . “去工业化是指国家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转移,本国只保留研发、销售等核心部门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巴西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之后巴西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服务业占GDP比曾高达75%,但国家经济却走向了衰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西选择“去工业化”是为了(     
A.优化产业结构B.降低生产成本
C.减少环境污染D.延缓资源枯竭
2.“去工业化”未能推动巴西的经济繁荣,主要原因是该国(     
A.政策支持力度不足B.服务业的带动能力较弱
C.低端制造业占比小D.工业高端环节竞争力弱
3.针对巴西经济出现的问题,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应该(     
①继续提高服务业比重②重新吸纳低端制造业
③优化本国的工业体系④发展高附加值制造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024-02-29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锂矿是制造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也是一种重要的新型战略资源。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玻利维亚、阿根廷和智利构成的“锂三角”地区。数百万年前,“锂三角”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该地区与海洋分离。周边山区富锂岩石分布广,“锂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众多富锂盐湖、盐沼。“锂三角”地区锂矿储量约2903万吨,占全球各种类型锂矿总储量的76.1%。该地区盐湖卤水中锂离子的浓度较高,镁等伴生元素较少,易于开发利用。

截至2018年末,“锂三角”地区锂矿产量约2.13万吨,开发程度非常低。2020年我国超过70%的锂矿来自进口。预计到2025年“锂三角”地区锂资源产能约33万吨,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我国锂矿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下图为“锂三角”地区示意图。

(1)说明“锂三角”地区富锂盐湖的形成过程。
(2)指出“锂三角”地区锂矿资源的优势特点。
(3)分析我国从“锂三角”地区进口锂矿的意义。
(4)指出我国保障锂资源安全的途径。
2024-05-2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长泰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

6 . “去工业化”是指国家将制造业中、低端环节转移,本国只保留研发、销售等核心部门的过程。1980年前后,巴西已经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经济增长速度居于世界前列。20世纪80年代后,巴西走上了“去工业化”的道路,服务业占GDP比重达75%,但国家经济却走向了衰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巴西选择“去工业化”是为了(     
A.扩大生产规模B.降低生产成本C.避免资源枯竭入D.优化产业结构
2.“去工业化”未能推动巴西国家经济繁荣的主要原因是其工业(     
A.政策支持力度不够B.国内市场广阔C.高端环节竞争力弱D.劳动力素质低
2024-04-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深圳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钴是制造锂离子电池的关键原料之一,全球近一半的钴储量集中在刚果(金),刚果(金)钴矿品位高且多露天矿,当地形成了一种有特色的“手抓矿”行业。手抓矿,就是手工直接从地表采集、挖掘矿石,其安全性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备受舆论诟病。下图为刚果(金)某露天钴矿床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材料二:中国近年来成为刚果(金)最大钴矿投资来源国,刚果(金)约94%的钴出口给中国,且高度依赖“刚果(金)—德班—中国”航线。德班港始建于1824年,是非洲最繁忙的港口,也是非洲最现代化的深水港之一。下图为非洲局部区域图。

(1)描述材料一图中露天钴矿床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2)分析刚果(金)“手抓矿”行业的形成原因。
(3)分析德班港成为刚果(金)钴矿主要输出港的原因。
(4)说出当地从中国公司开发钴矿中获得的利益。
2024-04-19更新 | 33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湖州市等3地高三二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某大型工业园聚集了107家企业,形成了以医药、染料的特色产业体系。因区内各企业构建产业链和产业共生、集中治污,推进园区低碳化和循环化。在共享共建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合理配置上下游企业生产环节,充分利用中间产品生产过程的副产品,在“双碳”战略下,实现经济与资源、能源和环境协调发展。图为该工业园染料和医药行业为核心的循环产业链示意图。

(1)从产业链的角度,说明该工业园生产染料的循环经济过程。
(2)分析大量化工企业在该工业园区集聚的优势。
(3)简述该工业园区向制造高端化转型的措施。
2024-05-19更新 | 413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甲地有全世界最大的露天铜矿,该矿易采易选,冶炼铜需要大量的水。甲地经百年开采,形成了长4300米、宽3000米、深700米的巨型深坑,横亘在沙漠中,如同地球上一块巨型伤疤,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现甲地所在国重视环境保护监管,建立了有效的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简析甲地铜矿开采和冶炼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并说说该如何避免经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2024-04-1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连城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10 .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地处赣江、湘江分水岭。为解决缺水和暴雨内涝并存的问题,萍乡市开始建设海绵城市。萍乡市海绵城市的建设带动了当地“海绵产业”的发展。完成下面小题。

1.萍乡市产生暴雨内涝问题的原因有(     
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③湖泊众多,容易积水④地下排水管网设施不健全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萍乡市建设海绵城市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A.水循环过程加快B.地下水位上升
C.地表水快速流入湖泊D.地表水下渗减少
3.“海绵产业”的发展对萍乡市的影响是(     
A.加快城市郊区农业发展速度B.加快传统工业被淘汰进程
C.带动园林生态相关产业发展D.导致城市服务业产值降低
2024-04-02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高考文综模拟地理试题04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