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循环经济 生态农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1 .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挖掘农业碳汇潜力,推进农业纳入全国碳市场”。农业生产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化肥、地膜等农资使用和能源消耗、畜牧养殖和秸秆燃烧等环节;碳汇主要来自植物光合作用、秸秆还田等植物和土壤固碳。表为“黄土高原区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碳效应对比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农业生产模式

具体生产形式

亩均碳排放量/吨

亩均净碳汇量/吨

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

0.131

0.195

设施作物复种模式

蔬菜/瓜果类轮作(多茬)

0.587

-0.194

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家禽家畜十经济林园

0.141

0.130

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

(粮食作物/作物秸秆/饲草)→(家禽家畜+沼气技术)→粮食作物

0.206

0.253

说明:净碳汇量常用碳汇量与碳排放量之间的差值来衡量
1.推测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的亩均碳排放量高的原因是(     
A.地膜使用量大B.温室加热耗能高
C.农药使用量大D.农业机械耗能多
2.关于不同农业生产模式的碳汇量的描述及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种养复合传统生产模式:碳汇量最大,粮食作物秸秆还田量大
B.设施作物复种模式:碳汇量最小,蔬菜、瓜果光合作用较弱
C.农林牧立体生产模式:碳汇量最小,因为土壤中固碳量较少
D.设施养殖循环生产模式:碳汇量最大,秸秆还田和土壤固碳量大
2024高三下·湖北·专题练习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绿肥植物是优质生物肥源,有机养分转化率远高于一般杂草。紫云英是与水稻搭配的绿肥植物,一般秋季播种,春节翻耕还田,曾经广泛播种。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劳动力减少,土地撂荒,紫云英逐渐淡出人们视线。紫云英花朵美艳,呈深紫色或粉红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加上有机农业的兴起,稻田里紫云英又悄然而至。下图示意我国某双季稻产区紫云英的利用情况。

(1)指出图中M的含义,并分析其对提高水稻产量的积极意义。
(2)列举紫云英种植对土壤品质的提升作用。
(3)在广大农村扩大绿肥植物种植规模有利于我国实现碳中和,解释其原因。
2024-05-28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高考冲刺卷一(湖北卷适用)-【名校之道】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阶段性模拟仿真冲刺卷(湖北专用)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用地是以发挥生态功能或生态效应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多寡、质量高低与时空稳定性更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县域总面积1793.12km²,生态用地空间分布不平衡,北部以基础生态用地为主,中南部以生产性生态用地为主。2009年至2019年,洛川县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不同程度转化,表1示意洛川县2009年、2019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比例(%)矩阵(以林地为例:2019年,2009年的林地中有89.07%的面积保持不变,有6.43%的面积转为草地,以此类推)。研究表明:基础生态用地的动态变化很难对其空间不平衡性产生有效影响,以果园(园地)为代表的生产性生态用地变化直接促进了整个县域生态用地格局的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地类林地草地水体园地耕地建设用地
基础
生态用地
林地89.076.430.181.572.290.45
草地57.8731.970.432.696.380.67
水体14.2910.2765.970.967.151.36
生产性
生态用地
园地2.750.940.0587.914.953.41
耕地7.450.320.5553.7034.503.49
非生态用地建设用地3.911.990.158.303.4582.19
(1)洛川县基础生态用地的动态变化很难对其空间分布不平衡性产生有效影响,请说明理由。
(2)解释洛川县生产性生态用地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原因。
(3)阐述洛川县生态用地变化及其影响对生态资源相对稳定区域开展生态建设的启示。
2024-04-08更新 | 20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多校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中学地理研学团队在李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海南开展研学活动。他们参观了当地某胡椒种植园,通过实地调研和查阅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胡椒是一种多年生藤蔓植物,生长慢,光照需良好,具有耐热、耐寒、不耐水涝的习性。胡椒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支撑柱供其攀爬,往往会选择较为粗大的石柱(一般为水泥柱)作为支撑柱(左图)。胡椒长期种植易发生土壤养分失衡、微生物多样性下降等连作障碍,是世界主产国面临的主要问题。我国胡椒产地相对集中、集约化程度高,连作障碍问题也更加突出,危害程度更大。近年来,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根据胡椒连作障碍的形成原因,研究出胡椒与槟榔(棕榈科植物,叶片蜡质化程度高)复合种植生态模式(右图)。下表示意海南东部胡椒优势种植区不同试验点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肥力指标差异。


地点模式有机质/(g/kg)速效磷/(mg/kg)速效钾/(mg/kg)
龙滚单作17.534.7354.18
间作17.341.58558.38
东红单作22.336.7745.22
间作22.143.2545.58
迈号单作18.932.8552.85
间作19.139.6156.28
注:间作指胡椒与槟榔复合种植
(1)从防灾减灾和提质增产的角度分析为什么用石柱而不用木柱作为支撑柱。
(2)说明胡椒与槟榔复合种植生态模式对胡椒种植的好处。
(3)解释胡椒与槟榔复合种植生态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不大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红托竹荪是贵州特色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喜偏阴湿的环境,高温会对菌丝生长造成危害。当地天然埋棒栽培有季节性,高海拔2—6月栽培,年内收获;低海拔9—11月栽培,翌年3—6月收获。近年来国内个别地区通过工厂化种植,已实现四季栽培。贵州黎平县好菇粮红托竹荪产业示范基地为当地林下经济扶贫产业示范基地,以“国有企业+公司+基地+贫困户(易地搬迁户)”的模式,利用林下闲置土地套种红托竹荪,实现“菌林共生,互促共赢”。村民每年初春温度回升后在林下埋菌棒(又称栽培袋,由棉籽壳、木屑、玉米芯等农副产品组成,并接种菌种),采收后菌棒残渣直接填埋。图示意林下埋棒式栽培红托竹荪(左:埋棒;右:已覆土)。



(1)不同海拔红托竹荪天然埋棒栽培季节相反,试解释其原因。
(2)试解释该种植模式如何达成“菌林共生,互促共赢”。
(3)相比较工厂化竹荪生产,林下种植对当地更具可行性,试解释其依据。
2023-02-09更新 | 398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地理试题(六)18题及变式题
2021·福建·高考真题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数百年来,贵州省Z侗族村寨在密林中土层较厚的地方修建高埂梯田(下图),种植品种多样的糯稻,并在稻田里养鱼养鸭,形成“稻-鱼-鸭”农业生态系统,2011年被列为世界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与一般水稻相比,当地糯稻具有高秆(成熟时稻株高达2米左右)、耐阴、耐寒的特点。每年11月,丰收的糯稻晾晒在禾架上,形成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1)从梯田位置角度,分析Z村在种植水稻时,选择品种多样糯稻的原因。
(2)稻田的田埂通常高约0.4米。解释Z村“稻-鱼-鸭”系统中,梯田田埂高达1.5米的现象。
(3)稻谷通常铺置于地面晾晒。从气候和地形角度,分析每年11月Z村利用禾架晾晒糯稻的原因。
(4)简述Z村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可采取的措施。
2021-11-11更新 | 5618次组卷 | 30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5-冲刺2024年高考地理真题重组卷(福建专用)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喀斯特石漠化是指在喀斯特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地表呈现类似于荒漠化的景观过程或结果。贵州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1000~1300mm,岩溶面积为13×104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73.6%,生态环境退化和贫困成为该省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贵州省某地充分结合目前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拟实施岩溶生态冷水沟渔业发展模式(下图)。

(1)分析贵州省喀斯特石漠化形成的原因。
(2)指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对应图中甲、乙的位置,简述该发展模式所取得的效益。
(3)简述该发展模式对贵州省石漠化地区致富的启示。
2024-02-27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察哈尔校区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甘蔗是一种热带经济作物,对水肥的需求量大,其根系发达,喜疏松透气的土壤,成熟期低于13℃的气温有利于糖分积累。广西金秀县是重要的甘蔗产区,一般3月份种植,11-12月收获。

材料二传统工艺中每生产1吨蔗糖会产生2-3吨蔗渣,广西金秀县某制糖产业园(如图左)一直使用蔗渣发电,供应榨糖所需电力资源,剩余部分并入电网获得额外收入。2018年前后由于蔗渣来源减少等问题,经济效益下滑,园区随即提出“糖林双产业循环经济”的规划,另引进一条竹木加工产业链,与蔗糖产业链相互辅助发展。但有专家认为,该规划尚不完善,投产时应控制其生产规模。图右为“糖林双产业循环经济”示意图。

(1)分析广西金秀县种植甘蔗的优势自然条件。
(2)简述“糖林双产业循环经济”规划的实施,将会对金秀县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3)从生态可持续发展角度,说明专家认为该规划“尚不完善,投产时应控制其生产规模”的原因。
2023-07-05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5 环境与发展(4大考点+百题过关)-【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末真题分类汇编(新高考地区专用)

9 . DPSIR模型是在可持续发展视角下,基于驱动力(D)、压力(P)、状态(S)、影响(I)、响应(R)五个维度互相作用对区域生态环境进行评价,描述该地区经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作用关系(图左)。图右示意DPSIR模型下2005~2020年新疆生态承载力各维度指数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2005年以来新疆生态承载力(     
A.压力(P)指数持续下降B.驱动力(D)指数波动上升
C.状态(S)指数波动明显D.响应(R)指数呈上升趋势
2.关于图中压力(P)指数变化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A.前期,新疆农业生产中化肥、地膜的不合理使用,使生态承载压力增大
B.前期,新疆工业化进程中过量排放“工业三废”,使生态承载压力增大
C.后期,新疆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向“绿色低碳”转型,人地矛盾有所缓解
D.后期,由于新疆经济发展、消费需求增加,生态承载压力先下降后升高
3.2005~2020年,新疆地区(     
①产业结构不断优化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③生态问题得到解决④能源利用效率提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05-11更新 | 98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2 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高频选择题60题)(6大考点)-【好题汇编】备战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真题分类汇编(辽宁专用)

10 . 农业废弃物梯次利用是指农作物或禽畜粪便已经使用过(如作为粮食或能源),再通过其他方法使其继续使用的过程。下图为我国某地区的农业废弃物梯次利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农业废弃物实现梯次利用的核心环节为(     
A.废弃物收储运、预处理B.沼气池厌氧发酵
C.脱硫、脱硝、脱碳D.碳、氮、磷营养回收、还田
2.我国大力提倡该农业废弃物的梯次利用模式,其主要目的为(     
A.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B.减少碳排放,践行碳中和的理念
C.减轻农村及周边环境污染D.推进农业农药、化肥的减量增效
2024-01-01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1 环境与发展--备战2024高考地理二轮必刷选择题(人教版2019)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