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理信息系统(GIS)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22年09月05日12时52分,在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成都、绵阳等地震感强烈。下图为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状况和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


   

材料二:2022年1月,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喷发,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到达30千米高空,形成气溶胶层,对局部气温造成一定的影响


(1)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____地震发生时会产生两种地震波,图中甲波表示____波(选填纵或横)。地震预警装置就是利用纵波和横波速度差,图中____波(选填甲或乙)先到达地面。图例中两个不连续界面名称分别为:A____界面,B____界面。
(2)到地震灾区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北斗用户机是一种____设备;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评估本次地震造成的房屋受损情况,需要用到____图层信息,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____功能(单项选择,填写正确序号)
①信息接收②卫星星座系统③住宅④道路⑤导航⑥空间查询与分析
(3)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来自于图中____属于地球内部三个圈层的____
(4)震前准备是个人和家庭开展地震自救最为重要的一环。震前准备应包括什么?
(5)火山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气体会使得局部地区的昼夜温差____(变大或变小);从大气受热过程分析火山灰导致气温发生该变化的原因____
2 .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北省武汉市地处长江和汉江交汇处。2016年6月30日至7月6日,湖北武汉遭遇特大暴雨洪涝侵袭,累计降水量超过580毫米,刷新有气象记录以来的周降水最高值。至7月11日,武汉有100多万人受灾,12万公顷农作物受损,8000多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近40亿元。


(1)武汉此次洪涝灾害严重的主要原因:从天气气候看____;从水文因素看,该地位于____;从人口和经济水平看____
(2)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根据提供的材料,完成洪涝的一条灾害链条。(每个空格只填1个代表正确答案)
备选项:①淹没农田②泥沙淤塞河道

A.____B.____
(3)地理信息技术在此次武汉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及时获取受灾面积信息,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____;为准确获取受灾人员的位置,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____;为设计最佳的防灾减灾方案,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____。(每个空格只填1个代表正确答案的数字序号)
①全球卫星导航系统②遥感技术③地理信息系统④数字地球
2023-06-10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1月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北京时间2021年5月2202时4分,青海省玛多县黄河乡发生里氏7.4级地震,震源深度17千米。有关部门提醒,此区域的地震常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市发生里氏7.8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图为玛多县及周边区域示意图。



(1)与唐山地震相比,玛多县在此次地震中灾情较轻的主要原因有:震源深度较_______,烈度较________:人口密度较_______等。
(2)推测图示区域的地震常诱发附近山体滑坡的理由。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评估本次地震造成的房屋受损情况,需要用到_______等图层信息,发挥地理信息系统的_______功能。(单项选择,分别填数字序号)
①住宅       ②道路       ③导航       ④空间查询与分析
(4)到地震灾区的救援人员所携带的北斗用户机是一种_______设备。(单项选择,填数字序号)
①信息接收       ②卫星星座系统       ③地面监控系统
(5)北斗用户机所起的作用是______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7月前后,江西省受连日暴雨影响,鄱阳湖水位不断上涨。卫星监测显示,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为近10年最大,7月8日,鄱阳湖的面积已于达到4942.6平方公里,暂时成为中国第一大湖。下图为鄱阳湖水系分布图。



(1)2020年人汛以来,鄱阳湖水位持续上涨,造成洪水危害,请说出鄱阳湖洪水发生的自然原因。
(2)列举个人和家庭在防洪减灾中可以采取的措施。
(3)可以实时监测洪涝灾害形成过程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技术,为抢险救灾提供决策参考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4)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害链条:参考旱灾引发的一条灾害链条,完成某平原地区暴雨灾害链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2019年1月5日电 经过18天、1 250多千米的风雪跋涉和沿途科考,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16名队员于当地时间4日17时30分顺利抵达南极昆仑站。

材料二 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和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
(2)“数字南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南极数据纳入互联网,将南极研究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更新。利用“数字南极”不能(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技术
D.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试举两例。
2020-01-09更新 | 399次组卷 | 9卷引用: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返校考地理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央气象台2009年7月18日18时发布台风橙色紧急警报:第6号台风“莫拉菲”的中心今日17时位于广东省深圳市东偏南方大约225千米的海面上,即22.0°N、116.7°E,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2级(35米/秒)。 材料二 台风路径概率预报图(图甲)

(1)要监测台风“莫拉菲”的位置,需要用到的地理信息技术为___________。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7月18日一艘正行驶在海上的渔船要想预估未来一天自己所处海域的风力状况,除了借助图乙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___技术的帮助。若该渔船在遭受十级以上大风袭击后,发出求救信号,广东海事局调度船只进行营救时需要运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
(3)要完成台风“莫拉菲”未来48小时路径概率预报图的整个绘制需要________________共同完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