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地理信息系统(GIS)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2月18日23时59分,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发生6.2级地震(下图),震源深度10公里。此次中级地震伤亡人数相对偏高。



(1)列举此次地震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
(2)推测此次地震损失相对较大的原因。
(3)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抗震救灾中的作用。
2024-03-04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黄冈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元月期末调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日本能登半岛于20235月发生6.5级地震,202411日发生7.6级大地震,并引发次生灾害。地震发生后,地理信息技术在灾后监测、搜救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图为石川县能登半岛地震灾区示意图。



(1)日本石川县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位于____地带,地壳极不稳定,地质活动频发。
(2)能快速识别此次地震影响范围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估算被地震破坏的住宅数量需要____技术支持。
(3)日本地震频发。如果你置身于日本,请从个人层面说出应做的震前准备。(回答两点即可)
2024-03-02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地理试题
3 . 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四川省丹巴县半扇门镇梅龙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壳活动活跃,岩石风化破碎严重,含有大量松散堆积物,地势陡峻多高山峡谷。梅龙沟流域呈窄扇形,上游和各支沟坡度较大,利于地表径流的汇集。2020617日,在较长时间的强降雨以后引发泥石流,携带的大量泥沙、大型块石阻断小金川河形成堰塞湖。灾后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加强研判,防范次生灾害和更大规模的泥石流灾情。民政等相关部门给予支持,认真评估、科学处置河道堰塞体,疏通河道排除险情,全面摸排次生灾害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1)根据材料,归纳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2)要在第一时间掌握泥石流范围,所利用的技术手段主要是(     )(单选)
A.地理信息系统B.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C.遥感技术D.“数字地球”
(3)当泥石流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单选)
A.朝河流下游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低处
B.垂直于河谷方向逃离,尽量逃往地势高处
C.沿着山谷向山顶奔跑,尽量逃往地势高处
D.原地不动,看清泥石流的前进方向再逃离
2024-01-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高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南方某山区地势险峻,河流丰水期水位易暴涨,易发山洪。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及河流分布图。



(1)请为身处甲地的民众选择山洪暴发时最佳的逃生路线(在线路①~④中选择),并简述理由。
(2)分析乙附近河段水位易暴涨的自然原因。
(3)判断甲地夏季易发生的地质灾害,并指出为防灾减灾提供支撑的地理信息技术。
2024-01-27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具有突发性,水量集中且流速大、冲刷破坏力强,水流中常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特点。山洪及其诱发的泥石流、滑坡,常造成环境破坏、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中国地形复杂,气候多样,山洪灾害频繁发生,下图示意我国山洪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山地,2023年8月12日发生山洪后引发了泥石流和山体垮塌。

(1)描述我国山洪总体分布特征。
(2)分析石棉县易出现山洪并引发泥石流的原因。
(3)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本次山洪救灾的应用。
2024-01-26更新 | 8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多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件垃圾指居民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具有一定回收利用价值的特定废弃物,包括废弃的床架、床垫、沙发、桌子、椅子、衣柜、书柜等体积较大的物品,整体性强,需要单独分类收集处理。传统模式处理大件垃圾往往先进行机械破碎分解,破碎后的物料被运往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下图示意大件垃圾人工分选再处理模式,该模式具有更好的碳减排效益。

(1)简述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大件垃圾处理中能够发挥的作用。
(2)推测大件垃圾回收站主要布局的城市功能区类型,并简述理由。
(3)与传统模式相比,人工分选再处理模式碳减排效益更好,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南方某山区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集中,受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相互作用,该山区是滑坡地质灾害频发区。为监控重点区域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当地利用地理信息栅格图像技术对区域地形和植被数据进行独立图层划分。下图示意该山区重点监控区海拔、植被覆盖率和人口密度三个独立图层数据空间分布,甲、乙为该地区的两个重点监控区。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条件。
(2)指出图示甲、乙两个重点监控区中滑坡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区域,并提供理论依据。
(3)列举出地理信息系统在滑坡地质灾害监测及救灾中的作用。
8 . 雨涝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发展的一个严重自然灾害,极大地影响了人民的生产生活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雨涝情况非常严重。

(1)珠三角地区的城市雨涝在时间分布上,具有集中分布在____月份的特征。此时段,____(灾害性天气)易影响珠三角地区,其带来的暴雨常引发城市雨涝。如果该灾害性天气恰好发生在农历初一和十六前后,暴雨会与海水的____运动叠加,给珠海、深圳等沿海城市带来严重的雨涝灾害。关注天津考生下载更多资料
(2)为降低雨涝带来的损失,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珠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进行评估时,研究人员需要调用的图层有(     )(多选)
A.土地利用B.人口密度C.土壤类型D.地下管网

(3)广州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进行“城市内涝的影响因素”实验研究。实验设计如下:
实验材料裸土、草皮、砖块,盛土容器3个,清水、量杯、计时器,接水器3个、纱布等
实验步骤1将土壤等量、均匀地铺设在容器内,并控制每组容器内土壤形成同样坡度。
2将草皮、砖块分别放在其中两个容器的土壤表面上。
3将接水器固定在容器底部。
4用等量清水在相同时间内匀速进行模拟降水。
5将接水器中的泥水分别倒入3个罩有纱布的量杯中,静置5分钟,记录各量杯中的水量。
6.计算3个量杯中的水量差异。

该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模拟不同地表在相同降水强度下,产生的________(水循环环节)的差异,来分析城市内涝的形成原因。
(4)从水循环的角度,提出解决城市内涝的措施____
2024-01-18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

材料二: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年平均降水量转化为径流的总降水量转化为地表径流的降水量转化为地下径流的降水量年平均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270
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5

(1)指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b____、c____
(2)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的是____环节(填名称)。水循环的三种类型中,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参与的是____循环。
(3)据表格数据,判断城市易发生内涝的地区____(城市中心区、郊外平原区)。
(4)当台风、暴雨来临,又恰逢天文大潮“三碰头”时,河流水位暴涨,常常形成城市内涝。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此时城市内涝面积大的主要原因。____
(5)试举例说明缓解城市内涝问题合理措施。____
(6)为降低雨涝带来的损失,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发生雨涝的风险进行评估时,研究人员需要调用的图层有(     
①土地利用   ②人口密度   ③土壤类型   ④地下管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0 . 地理学不仅让我们学会用地理的眼光欣赏和认识地理事物,还能利用“地理信息技术”探究自然与人文现象,并谋求人类的可持续发展。2022年9月,我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水位持续走低,大面积湖床裸露,变身苍翠碧绿的“大草原”。上海某中学地理教师于国庆节当天自驾打卡。完成下面小题。



1.获取图中两大淡水湖形态影像需要借助的遥感平台是(     
A.传感器B.飞机C.卫星D.探空气球
2.该地理教师自驾去鄱阳湖“大草原”打卡途中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GIS、BDSB.GIS、RSC.BDS、RSD.GIS、VR
2024-01-14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海事大学附属北蔡高级中学(海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