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 道试题

1 . 重庆铜锣山石灰岩资源非常丰富,曾经的41个矿坑就像41个疮疤分布在山脊上,安全隐患突出、生态退化严重。2018年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第三批试点,该市明确提出要高标准建设铜锣山矿山公园。按照“生态保育区、生态修复区、合理利用区”分区思路,统筹开展“山上”“山腰”“山下”系统修复。完成下面小题。

1.铜锣山附近曾经聚集大量建材厂,其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原料B.能源C.市场D.劳动力
2.铜锣山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退化严重主要表现是(     
A.土地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湿地退化
3.在铜锣山矿山公园建设中能够体现出维护我国环境安全的途径有(     
①因地制宜地设定保护基准②建立自然保护区③加强生态修复④发展旅游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 . 黄土沟壑区由塬面、塬坡和沟谷组合而成。塬坡是位于沟沿线以上、塬边线以下的部分。如图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塬坡形成与发育过程及沿A-D连线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塬坡、沟谷发育,主要是由于(     
A.风力侵蚀和风力沉积B.流水侵蚀和重力崩塌
C.流水沉积和重力崩塌D.冰川侵蚀和重力崩塌
2.相比沟谷,塬坡(     
A.侵蚀强度更大B.土壤肥力较高
C.地势起伏更大D.搬运能力更强
3.随着塬坡、沟谷发育,该地(     
A.沟间地扩大B.塬面扩大C.沟谷线延长D.流域扩大
2024-02-29更新 | 651次组卷 | 9卷引用:专题2 选择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洞穴是深厚而疏松的黄土层经流水侵蚀形成的相对较小的地下洞穴,它是我国黄土高原第四纪地层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特殊地质灾害。在黄土高原上常见的黄土洞穴有黄土冲穴、黄土陷穴或黄土井、黄土暗穴、生物黄土洞穴等四种基本类型。黄土洞穴的形成与地层厚度、气候,水实、地形地貌、节理(即裂隙)及生物活动等密切相关、图示意黄土洞穴的层次发育特征。

(1)对黄土洞穴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灾害做出合理解释。
(2)简述黄土洞穴的形成与黄土厚度、水、地形地貌的关系。
(3)黄土洞穴既是一种自然景观,也是一种空间资源。请从两个开发利用方向上任选其一说出其利与弊。
①:利用黄土洞穴发展研学旅游。②:利用黄土洞穴发展蔬菜储藏。
2024-02-06更新 | 188次组卷 | 5卷引用:专题3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
4 . 下图为黄河水系及黄土高原位置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沿岸地貌景观多样。在上图中甲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是____(选择填空),说明你的判断理由____
A.B.
C.D.

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状况,国家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鱼鳞坑(下图)是黄土高原常用的水土保持方式,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交错排列,状若鱼鳞,坑内种植树木。


(2)从水循环环节的角度分析鱼鳞坑保水、保土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植被恢复是生态修复的重要手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黄土高原实行大面积的“退耕还林”和“退耕还草”政策。中国科学院专家团队通过对土壤侵蚀速率研究为治理黄土高原提供有效评估手段。


(1)概括形成黄土高原的主要外力作用
(2)推测从A到B土壤颗粒大小分布,并说明理由。

表:我国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南小河沟流域自然植被修复的董庄沟和人工植树造林修复的杨家沟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土壤侵蚀速率t/km2/yr)对比。

时间(年)修复类型1954-19621963-2012
董庄沟自然修复46003000
杨家沟人工修复1200500

(3)依据表1数据绘制两个时段土壤侵蚀速率统计图。说明两种修复方式修复效果的异同。
2024-01-26更新 | 0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6 . 贵州省普定县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区(图12),水土流失严重,进行植被修复非常迫切。在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普定县坪上镇农民由原来种植价格低廉的玉米和土豆,改种当地特色水果冰脆李,受到国内市场欢迎。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普定县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据研究,当地不同岩性对地表植被的组成有较大影响,白云岩岩性较致密,石灰岩岩性较疏松(下图)。



(2)阐释白云岩和石灰岩不同岩性对地表植被组成的影响过程。
(3)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说出坪上镇农民种植冰脆李的效益。
2024-01-19更新 | 155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7 . 某科研小组对一小流域两次降雨(下图)后流域的产流产沙情况进行了研究。该流域地形以丘陵为主,地势整体北高南低,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下垫面条件多年无明显变化。在前期均未发生降雨的情况下,两次降雨在流域内的降雨总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等特征基本一致,但降雨移动方向、降雨量分布不同。流域出口处水文站的监测数据表明,两次降雨后流域的产流产沙状况有显著差异。完成下面小题。

1.两次降雨移动的大致方向分别是(     
A.自东南向西北,自南向北B.自西北向东南,自北向南
C.自东南向西北,自北向南D.自西北向东南,自南向北
2.与第1次降雨相比,第2次降雨后流域出口处水文站测得的(     
A.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小B.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小
C.径流峰值小、产沙量大D.径流峰值大、产沙量大
2024-01-11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专题2 选择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

8 . 2023年5月19日是第十三个“中国旅游日”,长白山景区面向所有游客免门票开放。游客上山过程中经过位于海拔2000-2550米的苔原带,调查发现该时段正是长白山苔原带坡面土壤侵蚀最严重的季节。图示意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月均温垂直变化率(海拔每上升100米土壤月均温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土壤月均温随海拔增加而升高的时段是(     
A.立春—惊蛰B.谷雨—小满C.芒种—小暑D.白露—寒露
2.与夏季相比,春季长白山西坡苔原带坡面土壤侵蚀更严重,原因是(     
①土壤表层解冻,易被侵蚀②气温回升快,坡面径流量大
③山地地形,地势起伏较大④植被覆盖差,对径流阻挡弱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游客增多可能给长白山区带来的影响是(     
A.增加碳排放,加快全球变暖B.破坏山地植被,导致坡面径流加剧
C.提高知名度,促进经济发展D.流动人口增多,基础设施条件变差
2023-11-12更新 | 555次组卷 | 6卷引用:北京市通州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7年的65%,发挥了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共同影响下,黄河中游水循环和水文—泥沙一植被演变过程,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

(1)据图a和图b,说出区域生态建设主要采取的措施。
(2)数据显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后其土壤含水量减少,从水循环角度分析。
(3)结合图b,分析生态建设对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
(4)若生态建设长期疏于维护,将出现图c所示现状。利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探讨该状态下区域各自然要素的演变。
2023-11-01更新 | 291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3 综合题重难提升专练(30题)
10 . 北京某校学生于假期赴陕西绥德韭园沟开展研究性学习调查活动。如图为韭园沟流域坝系工程建设示意图。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面问题。

任务一:分析韭园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韭园沟为黄河支流无定河中游的一条支沟,为典型的黄土丘陵沟壑。韭园沟流域面积约70.7平方千米,海拔820~1180米,其中7、8、9三个月降雨量占年降雨量64.4%。流域内沟壑面积占流域面积43.3%,地面坡度≥25°的地区占60%


(1)说明韭园沟流域自然特征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任务二:探究坡度与水土流失的关系

如表为实验中不同边坡坡度与边坡土流失量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坡度15°30°40°45°
流失总量(g)3268390439814102
(2)绘制统计图,并分析边坡坡度对边坡土流失的影响。

任务三:总结韭园沟水土流失治理经验,韭园沟于1953年开始综合治理,以坝系为中心构筑水土保持防线


(3)说出韭园沟坝系工程建设的主要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