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坡度较大的坡面上沿等高线挖半月形境,形如鱼鳞,称鱼鳞坑(图左),将树植在坑中,坑内可保土、保水、保肥。现实中这种鱼鳞坑的蓄水能力较弱,需要成片规则排设才能有较好的效果。科研人员经过多次试验发现,如果将鱼鳞坑扩大,提高外硬的高度(图右),将坑内乔木和灌木混交,这被称为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鱼鳞坑保土、保水、保肥效益明显提高。



(1)与云贵高原相比,说明在黄土高原采用大鱼鳞坑双苗造林技术的适宜性。
(2)指出大鱼鳞明比传统鱼坑鱼鳞坑效益更好的表现。
2022-06-17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部分重点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一:中科院发布的《东北黑土地白皮书(2020)》显示,2019年东北黑土地水土流失面积占黑土地总面积的20.1%。水土流失主要来源于3°-15°坡耕地,占黑土地水土流失总面积的46.4%。60%以上的旱作农田发生了水土流失问题,黑土层正以年均0.1-0.5厘米的速度剥蚀流失。侵蚀沟发展已造成耕地破碎化,东北黑土地侵蚀沟已累计损毁耕地33.3万公顷。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研究探讨黑土区坡耕地水土流失规律。该地位于北纬48度。

材料二:以下是小组实验获得数据,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三: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

(1)分析东北黑土广布的气候因素。
(2)据题目信息判断该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说明判断依据并分析该作物控制水土流失效果最好的原因。
(3)分析并比较不同雨强及不同耕作措施下径流量异同
(4)针对黑土区水土流失严重的现状,有不同观点,观点一:应该停止开发北大荒;观点二:为保障粮食产量,要继续开发北大荒。你支持哪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2022-06-17更新 | 840次组卷 | 10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检测地理试题18题及变式题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3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3次组卷 | 47卷引用:2017届河北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地理试题
2022高三·江苏·专题练习
4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黑土侵蚀退化严重,有机质明显下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融雪期土壤由于受到融雪径流、冻融作用及未完全解冻层影响,在季节性积雪地区,因积雪融化形成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占全年土壤总侵蚀量比例较大。横垄耕作是东北地区主要的保护耕作措施之一,专家指出,采取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的农耕方式,可有效减轻土地的退化。近年来,当地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对田、土、水、路、林、电进行综合整治,优化土地结构,解决土地“碎片化”问题,提高农业基础设施配套水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机械化耕作水平,建成了“田地平整、土壤肥沃、路渠配套、林网适宜”的高标准农田格局,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效。



(1)从气候角度分析东北地区黑土有机质含量高原因。
(2)分析东北地区坡耕地春季融雪侵蚀严重的原因。
(3)阐述横坡垄作+垄沟秸秆覆盖耕作方式对减轻坡耕地退化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493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届河北省昌黎第一中学高三第七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克孜勒河发源于帕米尔高原与天山西南支脉高山区的结合部,目前该河建有10座大小不一的水库。与我国西北地区其他河流相比,克孜勒河水流比较稳定。克孜勒河上游流经山区,水质良好,中下游流经极易侵蚀的第三纪红色泥岩底层,河水变得非常浑浊。下图示意克孜勒河出山口后的中下游部分河段,喀什以东地区的土壤盐碱化较严重。



(1)简述克孜勒河河水浑浊的原因。
(2)推测克孜勒河水流较稳定的原因。
(3)简述喀什市以东地区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

6 . 泥沙输移比为河流断面的输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比值。东北黑土分布区坡面侵蚀量大,春、夏季水蚀较强,但河流输沙量小。下图为“松花江流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④四个河流断面中,泥沙输移比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与夏季比,该流域春季水蚀的特点是(     
A.侵蚀量大,坡面侵蚀强烈B.侵蚀量大,侵蚀速度较快
C.侵蚀量小,沟谷侵蚀为主D.侵蚀量小,侵蚀范围较广
3.为减少土壤水蚀,当地农业生产应(     
A.沿等高线耕作B.增施有机肥料C.退耕还草还牧D.实行作物轮作

7 . 千沟万壑是黄土高原典型的地貌特征,在黄土沟谷系统中,发育着不同时期、不同规模的细沟、浅沟、切沟、冲沟、河沟等沟壑。据野外观测资料可知,切沟是黄土地貌发育过程中最活跃的侵蚀沟类型。这类侵蚀沟是在暴雨或积雪融水期,地表径流集中冲蚀下切形成的沟道,其深度达数米以上,横断面呈窄窄的“V”形。切沟是浅沟进一步发展,下切加深,切过耕作土层形成的。下图示意切沟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的切沟一般发育在(     
A.较陡峻的谷坡B.梯田连片地带C.坚硬岩石裸露区D.平坦的黄土塬上
2.黄土高原切沟地貌对耕地的影响较大,主要表现为耕地趋于(     
A.贫瘠化B.破碎化C.盐碱化D.石漠化
2022-05-27更新 | 65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河北省沧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第一阶段为缓坡开挖梯田,旨在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土壤侵蚀,但是水土流失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阶段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效果并不显著。第三阶段,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果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下图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1)说明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实施削峁建塬的理由。
(2)分析在山腰与沟坡进行植被建设时,选择草本、灌木结合的原因。
(3)如何评价第三阶段可持续景观模式带来的显著效益。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内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和淤地坝建设,1999年以来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大规模的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显著改变了流域的下垫面条件。但实地调查发现,当地人工林草均不是自然植被的建群种和优势种,种植密度大,有些树种耗水过大,形成土壤干层,致使坡地林木“成活不成林,成林不成材”,影响生态恢复。下图示意北洛河流域位置及地形分区。



(1)分析北洛河流域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的自然原因。
(2)说明流域内生态环境建设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措施对减少黄河下游输沙量的作用。
(3)与自然植被相比,简析该流域人工林草更易导致土壤干层形成的原因,并对后期植被恢复提出合理化建议。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堌堆是毗邻黄河下游地区的一种古遗址形式。先民们为了躲避洪水而向高处居住,在平原上堆积了众多土丘,这些土丘被称为堆。历史上,黄河下游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中华民族活动的中心,黄河在这块土地上的决溢改道,对下游地区人民生产生活的正常进行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堌堆是人类改造自然环境后保留下来的遗迹,因而堌堆的出现与黄河下游洪水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下图为黄河下游地区堌堆遗址空间分布图。



(1)黄河下游地区受洪水威胁大的原因。
(2)描述黄河下游地区堌堆遗址空间分布特征并解释这种分布特征的形成原因。
2022-05-0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全过程纵向评价地理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