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中国疆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人为活动不同,水土流失的成因类型组合复杂。图为“某丘陵区水土流失过程模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滇B.鄂C.秦D.新
2.关于Ⅰ、Ⅱ、Ⅲ三阶段水土流失对应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植被覆盖率降低 ②成土过程较慢 ③基岩完全裸露 ④地表千沟万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①③D.②①④
3.该地土壤(     
A.土质疏松B.土体黏重C.腐殖质高D.土层浅薄

2 . 鱼鳞坑是在较陡山坡上有序挖掘的半月形坑穴,这些坑穴呈品字形交错排列,状若鱼鳞。鱼鳞坑具有一定的蓄水保土能力。图为我国某地鱼鳞坑景观。完成下面小题。



1.鱼鳞坑多位于我国的(     
A.云贵高原B.河套地区C.黄土高原D.南方丘陵
2.鱼鳞坑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     
A.地表径流B.地下径流C.水汽输送D.蒸发
3.鱼鳞坑品字形交错排列是为了(     
A.增强稳固性B.减少投入成本C.增加观赏性D.有效拦截径流
2024-02-27更新 | 1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3 . 石楼县位于山西省西部,曾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区域之一。近年来,石楼县大力实施坡改梯综合整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有效防治了水土流失。下图是石楼县在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黄土高原区位特征的是(     
A.地跨亚热带、暖温带、寒温带B.由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过渡
C.由第一级阶梯向第二级阶梯过渡D.由草原区向荒漠区的过渡
2.石楼县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A.沟壑纵横B.土质黏重
C.气候湿润D.毁林开荒
3.石楼县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措施是(     
A.全面封山育林育草B.陡坡上修筑水平梯田
C.全部退耕还林还草D.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

4 . 位于黄河入海口处的黄河三角洲是世界上面积增长速度最快的三角洲,形成三角洲的泥沙多来自黄河中游的黄土高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科学研究证实黄土高原上覆盖的黄土来自我国西北及蒙古、中亚等戈壁沙漠地区,其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抬升B.地壳下降C.流水作用D.风力作用
2.黄河三角洲面积的扩大得益于(     
A.流水作用B.风力作用C.冰川作用D.海浪作用
3.能够减缓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的人类活动是(     
①大规模修建梯田②陡坡建鱼鳞坑③开山挖沙取石④退耕还林还草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④
2024-01-24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育英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地理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我国西部地区主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⑤分别是(     
A.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江河水源涵养区、石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B.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C.江河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石漠化防治区
D.石漠化防治区、水土保持区、草原荒漠化防治区、江河水源涵养区、森林生态功能区
2.下列关于图中④生态功能保护区内生态问题的自然原因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酸盐岩易淋溶,成土缓慢B.山高坡陡,地表崎岖
C.年降水量丰富,暴雨频繁D.多冻雨灾害天气,侵蚀地表

6 . 下图为某地区森林的覆盖率和表层土流失程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反映的是森林的哪种生态环境效应(     
A.防风固沙B.保持水土C.净化空气D.平衡大气成分
2.与上图中森林的主要生态环境效应相同的是(     
A.城市园林B.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带
C.长江中上游的防护林带D.热带沿海的红树林
2024-01-05更新 | 206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西省阳泉市盂县第三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堰洲岛是与主要海岸走向大致平行的多脊沙洲,一般呈长而狭窄的形态。其形成主要受海平面变化、河流和海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图1为两种常见的堰洲岛形成环境。美国东部和南部海岸线堰洲岛分布广泛,而西海岸鲜有存在。图2为大西洋沿岸堰洲岛法尔岛的地理位置与景观图,该岛被当地开发为集海滩、度假、观光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1)结合周边海陆环境,推测甲、乙两地形成堰洲岛的不同过程。
(2)分析堰洲岛在美国东海岸分布广泛而在西海岸难以形成的原因。
(3)推测飓风登陆可能对堰洲岛造成的影响。
(4)指出可能造成堰洲岛面积减小或消失的人类活动。
(5)结合堰洲岛海岸环境,提出保护堰洲岛的可行性措施。
8 . 阅读图表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是某地理兴趣小组模拟流水地貌形成过程的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

实验用品可升降水槽(下图,A面不光滑)、掺杂少量沙子(颗粒粗细不一)的土壤、长嘴水壶、量角器、直尺。


实验步骤
1.在水槽A面铺上一层较厚的土壤。
2.将倾斜角度α调至25°,从斜面A顶端用长嘴水壶缓缓倒水,使水流呈线状,直至B面形成较明显的扇状堆积体为止。
3.加快在斜面A顶端倒水的速度,倒水时间和其他操作同步骤1、2。
4.将倾斜角度α调至35°,倒水时间和其他操作同步骤1、2。

(1)说出该实验模拟的地貌类型。
(2)推测实验中B面扇状堆积物颗粒粗细分布规律,并说明原因。
(3)对比实验步骤2~4,指出两次改变实验参数的目的。
(4)该实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模拟水土流失的形成过程。针对三次实验结果的差异,指出防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2023-12-10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9 . 黄土高原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恶劣、经济发展滞后的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且极大地威胁着黄河下游的安全,成为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心头之患。在长期同水土流失的斗争中,黄土高原地区的人民总结探索出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淤地坝。淤地坝建设不仅能够有效拦截泥沙、保持水土、防洪保安,而且能够淤地造田、发展灌溉、便利交通,是一项利国利民的重要生态建设措施。人们在缓坡修水平梯田,在陡坡种柠条,同时在沟谷节节筑坝、层层拦蓄、淤地种植……持续治沟治坡,既涵养了水土,又增加了粮食产量。下图是打坝淤地的真实图片。

(1)以前的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土质____(疏松/紧密),降水集中在____(季节),过去植被覆盖率____(高/低),由此易引发的地质灾害是____
(2)从土壤的角度,分析在沟谷打坝淤地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原因。
10 . 黄土高原综合治理和保护环境的正确措施是(     
①植树种草②打坝淤地③开垦荒地④发展水田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