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4 道试题

1 . 垄作是东北黑土区重要而普遍的种植方式,包括横垄、顺垄及斜垄三种耕作垄向。横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方向垂直;顺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方向平行;斜垄指作物垄的方向和地块坡向介于垂直与平行之间。下表为某年黑龙江克山不同垄向水土流失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垄向坡面径流(m3/km2冲刷量(kg/hm2土壤流失厚度(cm)
顺垄729002200.54
斜垄1431801030.26
横垄413405.570.01

1.关于该地区三种垄作推断正确的是(     
A.斜垄坡面侵蚀最严重B.横垄保水保土效果最好C.顺垄拦蓄地面径流效果最好D.该地区最适宜采用顺垄种植
2.“秸秆覆盖还田、免耕播种”能有效减少黑土侵蚀,有关该耕作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A.秸秆覆盖的季节一般在夏季B.当地多用油菜秸秆覆盖地面C.免耕播种主要为降低成本D.秸秆覆盖还田可以蓄水保墒
2024-06-08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地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地貌类型有丘陵、高原、阶地、平原、土石山地等。黄土高原位于季风气候区,地处半湿润区向半干旱区过渡地带,年均气温3.614.3℃,年均降雨量150750mm,降雨主要集中在79月。该地大部分区域被黄土覆盖,土质疏松,全区植被稀疏。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治理分区。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黄土高原治理分区水源涵养效果最差的是(     
A.农灌区B.土石山区C.河谷平原区D.黄土塬沟壑区
2.近年来,河谷平原区植被生态效益率持续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风沙侵蚀加剧,土壤沙化面积增大B.降水量减少,干旱程度加剧
C.城镇化进程加快,植被覆盖率下降D.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

3 .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人民在长期水土保持实践中独创的治理水土流失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工程措施。下图示意淤地坝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治黄先治沙,治沙先治水”,说明(     
A.水土保持利于调沙减淤B.放水冲沙是黄河治沙的根本措施
C.解决黄河水害要先加高堤坝约束黄河的水流D.黄河含沙量大是水量不足的主要原因
2.淤地坝带来的影响有(     
A.水库发电能力显著增强B.河口三角洲面积增速变慢
C.流域内生物多样性减少D.下游“地上河”进一步抬升
2024-04-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第四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黄河洪涝灾害治理措施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上游修水库B.下游加固大堤C.下游挖入海新河D.加强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
2.甲地形区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黑土退化D.沙尘暴
3.河流在乙处附近流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量减少B.农业灌溉用水过多C.植被较少D.蒸发量增大
2024-04-18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红山区赤峰第四中学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侧与山西隔黄河相望,气候类型为暖温带半干旱向半湿润气候过渡区,年均降水量不足400mm,降雨多集中在7、8月份。独特的自然环境条件,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榆林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是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下图为榆林生态环境示意图。



说明榆林南北地区采取生态防治措施的差异并简述其对改善榆林土地生态带来的有利影响。
2024-03-14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6 . 读中国生态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干旱半干旱地区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丘陵、平原为主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2.北方土壤次生盐渍化比南方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大量开垦湿地B.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C.北方平原面积比南方多D.北方不合理的灌溉
2024-02-27更新 | 188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察哈尔校区 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恒河从胡格利河注入孟加拉湾。由于泥沙淤积,恒河向东改道,通过梅克纳河入海。从胡格利河口到梅克纳河口发育了规模宏大的三角洲。松达班岛屿群地处三角洲前缘,红树林广布。岛屿面临较为严重的侵蚀,尤其是西部的岛屿向海一侧侵蚀强度更大,而西部岛屿间河道发生淤积。1770年以来,当地居民在岛屿上大量开垦季节性耕地,加速了岛屿的侵蚀。下图示意松达班岛屿群的位置及蚀淤空间分布。

(1)判断松达班岛屿群遭到侵蚀最显著的季节,并简述理由。
(2)说明西部的岛屿向海一侧侵蚀强度更大的原因。
(3)分析造成西部岛屿间河道淤积的沙源。
(4)简述部分岛屿耕地扩张造成侵蚀加重的机制。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8 . 某小流域位于福建省西部的长汀县,以丘陵地形为主,曾因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大片的“红色荒漠”。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采取封山育林等生态恢复工程,主要种植耐贫瘠树种-马尾松,使流域内林地占比超70%,但部分地区的生态恢复状况仍然较差。近年来,当地通过混合种植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治理水土流失,效果十分显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新角度]20世纪80年代后,该小流域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仍较严重的原因是(     
A.土质较疏松,抗侵蚀能力弱B.林地面积少,涵养水源能力差
C.人口增长快,过度开垦森林D.林地树种单一,地表裸露严重
2.“红色荒漠”给长汀县带来的影响是(     
A.泥沙淤积,长江航运受阻B.雨季防洪难度增加
C.耕地面积增大,粮食增产D.气候变干,土地沙化加剧
3.下列有关该小流域治理的措施中,最合理的是(     
A.全面退耕还林,保持水土B.打坝淤地,提高植被覆盖率
C.农业综合开发,养护结合D.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
2023-10-10更新 | 276次组卷 | 4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海拉尔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9 .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十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坚持不懈的持续治理,已取得举世嘱目的成效,区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右图为黄土高原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不属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是(     
A.地势平坦B.土质疏松C.降水集中D.植被稀少
2.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合理措施是(     
A.采用喷灌技术B.陡坡修建梯田
C.退耕还林还草D.设置草方格沙障
3.黄土高原区域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后的主要影响是(     
A.黄河上游水质提高B.农业产值增加
C.黄河下游河床升高D.昼夜温差变大

10 . 据历史记载,最早的余地坝是自然形成的,即所谓天然聚湫(水池),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后来逐渐演变为人工修筑,而如今,淤地坝(图所示)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最为简单有效的工程措施,给当地带来了有利影响,但有时坝体溃决对当地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极大危害。完成下面小题。


   
1.天然聚湫的形成过程为(     
A.阻塞河道→黄土垂直裂隙发育→引发坍塌、滑坡
B.引发坍塌、滑坡→黄土垂直裂隙发育→阻塞河道
C.阻塞河道→引发坍塌、滑坡→黄土垂直裂隙发育
D.黄土垂直裂隙发育→引发坍塌、滑坡→阻塞河道
2.引发坝体溃决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超标准暴雨②坝体开荒率③入库泥沙量④库底面坡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