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降雨发生时,雨滴由一定的高度降落到地表,具有一定的雨滴动能。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团粒被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雨滴溅蚀是土壤侵蚀的初始过程。近年来,许多地理学者针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降雨因素,通过室内模拟降雨或野外定位监测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某高校林学院研究团队,在研究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采用了室内模拟降雨方式进行,下图为研究团队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资料。



(1)与野外定位监测相比,说明研究团队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原因。
(2)指出该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所涉及的具体方面。
(3)据材料描述地表泥沙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分析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2 . 据历史记载,最早的余地坝是自然形成的,即所谓天然聚湫(水池),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后来逐渐演变为人工修筑,而如今,淤地坝(图所示)是黄土高原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中最为简单有效的工程措施,给当地带来了有利影响,但有时坝体溃决对当地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及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极大危害。完成下面小题。


   
1.天然聚湫的形成过程为(     
A.阻塞河道→黄土垂直裂隙发育→引发坍塌、滑坡
B.引发坍塌、滑坡→黄土垂直裂隙发育→阻塞河道
C.阻塞河道→引发坍塌、滑坡→黄土垂直裂隙发育
D.黄土垂直裂隙发育→引发坍塌、滑坡→阻塞河道
2.引发坝体溃决的主要自然因素有(     
①超标准暴雨②坝体开荒率③入库泥沙量④库底面坡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2018·新课标卷)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
1253.0无明显洪峰
2480.3无明显洪峰
35100.1无明显洪峰
4273.2无明显洪峰
5290.7洪峰流量346m3/s
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   ②强度大   ③下渗少   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2018-06-09更新 | 10303次组卷 | 48卷引用: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新课标II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