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0 道试题

1 . 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某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黄土塬演变顺序的是(     
A.甲→丁→丙→乙B.甲→乙→丁→丙C.乙→甲→丁→丙D.乙→丁→丙→甲
2.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3.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黄土塬面上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基塘农业B.立体农业C.种植业D.林牧业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21年暑假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黄土高原某区域开展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题的活动。出发前,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叫黄土梁,黄土峁为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材料二研学小组到达该区域后,选择了合适的观察位置,从该地点向东望去,正前方是一条狭长的黄土梁,黄土梁上分布有黄土峁,正后方地形较平坦开阔。小组成员还在沟谷坡面上看到梯田、防护林等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材料三图为研学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与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地貌景观图。



(1)判断①~④四个地点中研学小组进行地貌观察时所选的位置,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
(2)说出形成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根据地貌演变的过程按照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对其进行排序。
(3)研学小组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通过在坡度角小于15°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在坡度角大于15°(tan15°=0.268)的山坡上营造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减轻水土流失。说出斜线部分采取的工程措施,并分析该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024-0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读我国某地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地貌特征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地形崎岖、岭谷相间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起伏和缓、开阔坦荡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面对该地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下列治理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A.加强饮用水源地的治理B.加快生活污水垃圾处理
C.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带D.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
2023-08-11更新 | 251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地理试题

4 . 鱼鳞坑指的是在较陡的山坡上,挖掘出半月形的坑穴,因其呈品字形排列,状若鱼鳞,故称鱼鳞坑。下图为鱼鳞坑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鱼鳞坑的生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拦截地表水流,增强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
B.大幅度减少地表径流的冲刷,减少水土流失
C.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植被恢复
D.增加大气湿度,改善区域气候
2.以下工程措施与鱼鳞坑最相似的是(     
A.打坝淤地B.石头方格C.植树种草D.草方格

5 . 鲁中南山区是指以泰山—蒙山—沂山为主体的山东中部丘陵区,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本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14.8%,其中幼龄林约占60%,本区农业人口为2946.83万,占总人口的88.8%,耕地占本区总面积的41.29%。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0.10万公顷,占山区的79.2%。如图示意山东省地形、河流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鲁中南山区土层薄的主要原因是(     
A.水热条件好,有机质分解快B.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叶片面积小
C.昼夜温差大,岩石风化严重D.山区面积大,易受流水侵蚀作用
2.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有(     
①夏季多暴雨②石灰岩广布,地形崎岖③经济落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频繁④植被覆盖率较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6 .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造林需要由工程措施改善自然条件,提供适生环境。该地某小流域有宽广而平坦的塬面,经过多年的水土流失治理,塬面条田连片,沟坡林草茂密,沟底坝库相连。下图为“该小流域塬面附近综合治理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水土流失治理的早期,工程措施对造林的主要作用是(     
A.平整土地B.增加水分C.改善热量D.提高肥力
2.该小流域沟头防护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溯源侵蚀B.增加农业用水C.减少雨水下渗D.拦截泥沙造田
3.近年来,该地由打坝淤地转为人工削坡填沟增加沟道耕地数量,主要原因是(     
A.泥沙来源减少B.人工成本上升C.河流径流减小D.人口增长迅速
2023-07-12更新 | 14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苏省决胜新高考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份大联考地理试题

7 . 极端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在黄土高原植被恢复的沟坡上频繁发生,影响流域的产流产沙过程。下图为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某小区域模拟两次降水(a、b)后测得的产沙率随时间变化的折线图,其中一次降水引发了浅层滑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区域两次模拟降水(     
A.a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B.a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C.b为第一次降水,滑坡后植被减少效果降低
D.b为第二次降水,滑坡前植被减少效果明显
2.浅层滑坡发生后,导致产沙率变化的原因有(     
①滑坡后土壤裸露面积增大
②地表受侵蚀后坡度增大
③地表径流增强,挟沙能力上升
④滑坡深度大,下渗增强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
2023-06-07更新 | 685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高三攀登行动(二)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8 . 北京市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工程,确立了以水源保护为中心,构筑“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下图为”生态清洁小流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小流域整治措施对应正确的是(     
A.修复-利用自然修复生态B.治理-修筑梯田种植小麦
C.保护-大力发展水上旅游D.保护-恢复植被保持水土
2.“生态清洁小流域”给北京带来的效益有(     
A.解决水资源短缺B.改善人居环境C.减少沙尘暴频率D.调节局地气候
2023-05-30更新 | 30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盐城市高考三模地理试题

9 . 在山城重庆,为应对山地丘陵地貌及春旱夏涝的降雨特征,人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四季囤水的囤水田、冬季囤水的冬水田、夏季排洪的冲冲田等梯田水利技术,改变了曾经靠天吃饭的局面,并在低山丘陵地区形成了林高——田低——居陡的居住模式。下图示意当地的梯田和居住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水田的主要功能是(     
A.减轻霜冻B.保障春耕C.保持水土D.减少病虫害
2.推测低山丘陵区冲冲田多见于(     
A.陡坡山脊B.陡坡山谷C.缓坡山脊D.缓坡山谷
3.低山丘陵区林高田低居陡的居住模式主要是为了(     
①躲避洪涝灾害②保障耕地面积③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旱季水源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0 . 长汀县河田镇位于福建省,现在的河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地表失去植被的荒丘一遇暴雨就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冲入河道、水库,导致河床抬高、水库淤积,有的地方甚至河比田高。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红色荒漠景观的原因是(     
A.风力沉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流水搬运作用
2.对长汀县河田镇进行治理的措施,最合理的是(     
A.全面退耕还林,保持水土B.打坝淤地,提高植被覆盖率
C.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D.大力发展畜牧业和林果业
2023-05-13更新 | 93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七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