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下图为中亚地区及阿姆河流域水系图,甲和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阿姆河流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整个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B.从甲到乙河段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C.以积雪、冰雪融水、降水补给为主D.从甲到下游河段含沙量减小
2.阿姆河的河流上游地区植被破坏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引发土地荒漠化B.加剧山区水土流失C.旱涝灾害频繁D.加剧次生盐渍化
3.阿姆河流域大规模发展棉花种植,最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严重B.次生盐碱化C.红色荒漠化D.草场退化
2022-06-1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县莲塘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12-13高三·辽宁沈阳·阶段练习

2 . 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效益高,农民开垦坡地种菊花,因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山市某地因菊花经济致使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这体现了(     
A.环境要素的相互制约B.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C.不同区域之间相互制约D.一个区域的变化影响到另一个区域
2.若此种活动不加以限制,任由其发展则最可能直接导致该地区(     
A.蒸发量增加B.降水量增多C.地下径流增多D.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2022-06-16更新 | 513次组卷 | 4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九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和亚热带湿润、半湿润气候条件及岩溶发育的自然背景下,受人类活动干扰,地表植被遭受破坏,导致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或砾石堆积的土地退化现象,也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石漠化土地面积统计图。



(1)描述我国石漠化严重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
(2)简述我国石漠化面积最大的省区市形成的人为原因。
(3)请为我国治理石漠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022-06-16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五中学等名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联考地理试题

4 . 泥沙输移比为河流断面的输沙量与该断面以上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比值。东北黑土分布区坡面侵蚀量大,春、夏季水蚀较强,但河流输沙量小。下图为“松花江流域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①~④四个河流断面中,泥沙输移比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与夏季比,该流域春季水蚀的特点是(     
A.侵蚀量大,坡面侵蚀强烈B.侵蚀量大,侵蚀速度较快
C.侵蚀量小,沟谷侵蚀为主D.侵蚀量小,侵蚀范围较广
3.为减少土壤水蚀,当地农业生产应(     
A.沿等高线耕作B.增施有机肥料C.退耕还草还牧D.实行作物轮作

5 . 人们对黄河的治理历经千年,清朝《河防述言》记载了一种“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河方略,即沿着原有河床两侧,内筑多重堤防(如下图),“蓄清刷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道修建多重堤防的主要目的是改变河流(     
A.水量B.含沙量C.水质D.流速
2.设计用于对抗常年河道摆动风险的河堤是(     
A.遥堤B.缕堤C.月堤D.格堤
3.该治河方略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此后黄河仍出现洪泛甚至改道现象,主要是因为当时(     
A.工程技术手段较落后B.对水文变化预测不足
C.没有配套的水利工程D.对水土流失治理不当
2022-05-09更新 | 84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2届江西省赣州市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6 . 某学校地理教研组老师利用暑假进行地理研学活动,研学团队沿图中虚路线从①地出发,最终到达图中的⑧地。下图为“研学路线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研学团队进行了下列考察活动,其目标能实现的是(     
A.①→②考察原始森林B.②→④穿越三级阶梯
C.④→⑤农耕文化相似D.⑤→⑧民族风情之旅
2.研学团队在活动中最适宜选择航空出行方式的是(     
A.②→③B.④→⑤C.⑥→⑦D.⑦→⑧
3.研学团队给当地政府提出的农业发展策略,不合理的是(     
A.①—节约用水,调整土地利用结构B.②—植树种草,打坝淤地
C.⑤—粮食为主,种(植)养(殖)结合D.⑦—利用气候,发展“彩色农业”

7 . 土壤水分是黄土高原植物生长发育和生态环境重建的主要限制因子。研究人员在黄土高原中南部的某流域自然坡面上进行试验,选取了草地、沙棘(落叶灌木)、油松(常绿乔木)、油松沙棘混交林为代表性的4种植被覆盖类型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草地枯枝落叶层最厚,沙棘林植被覆盖度最大,根系分布深度油松>沙棘>草地。下图为不同植被覆盖条件下试验小区土壤含水量的垂直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Ⅰ、Ⅱ、Ⅲ对应的三种植被分别是(     
A.Ⅰ—草地Ⅱ—沙棘Ⅲ—油松B.Ⅰ—草地Ⅱ—油松Ⅲ—沙棘
C.Ⅰ—沙棘Ⅱ—草地Ⅲ—油松D.Ⅰ—油松Ⅱ—沙棘Ⅲ—草地
2.在气候异常干旱年份,该流域最易存活下来的植被是(     
A.草地B.沙棘C.油松D.油松沙棘混交林

8 . 生物结皮是由生长于土壤表层和近地表数毫米内的蓝绿藻、苔藓、地衣等与土壤复合而形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复合体。黄土高原的黄土沟壑区由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生物结皮在退耕坡地上广泛发育,研究发现生物结皮坡面的初始产流明显早于翻耕后的裸土坡面。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坡面产流量和产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裸土相比,生物结皮对坡面的影响是(     
A.产流量增加B.下渗量减少
C.产流率降低D.初始产流延后
2.两种坡面初始产流早晚存在差别的原因在于降雨初期(     
A.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B.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
C.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快D.生物结皮坡面土壤不稳定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位于云贵高原东南边缘,是典型的岩溶地貌,峰丛、洼地众多,山峰环绕着洼地。山峰坡度陡,土层薄,一旦植被破坏就会出现严重水土流失;洼地地形坡度小,324个原始古朴的瑶寨分布在洼地底部。当地逢雨就涝、无雨便旱,全乡人均耕地面积仅0.8亩,人们生活极度贫困。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当地政府带领农民积极探索脱贫致富的道路。下图为七百弄乡地理位置及景观示意图。



(1)分析七百弄乡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分析七百弄乡“逢雨就涝、无雨便旱”的自然原因。
(3)推测当地为实现脱贫致富可能采取的措施。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主要指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呈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九万大山南麓,岩溶地貌分布广泛,“八山一水一分田”是这个地区的写照,传统农业以种植玉米为主。由于水土垂直渗漏严重,生产方式不科学,石漠化严重,生活贫困,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科研人员和政府的共同努力,采取各种措施治理石漠化,如种植多年生牧草和养牛,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实现了人地和谐发展(下图)。



(1)分析罗城山区产生石漠化的自然条件。
(2)罗城治理石漠化的措施之一是由种玉米改种牧草,分析这一措施的合理性。
(3)联合国相关机构考察了罗城当地的环境,认为不适宜人类居住,应将人口外迁以恢复自然生态。你是否赞同此观点,表明你的态度,并说明理由。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