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1 . 读“中国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地形特征通常描述为“三山夹两盆”,分别指出“三山“‘两盆”对应序号/字母及地理名称。
(2)指出我国北方两大平原面临的主要生态问题及主要治理措施。
(3)用板块构造学说的原理,解释④山脉的成因。
(4)指出我国地形特征和地势特征。
2024-04-17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联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无定河是黄河中游较大的一条支流。20世纪50年代起,无定河流域开始建设淤地坝工程(设计寿命为10~20年),20世纪70年代以来得到大规模发展。图为无定河流域示意图。



(1)分析大理河和海流免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2)说明淤地坝工程削弱流域洪峰流量的原理。
(3)推测大理河径流量在20世纪90年代有所回升的原因。
2024-01-06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5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罕台川流域位于黄河上游内蒙古段,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当地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罕台川上游流经砒砂岩裸露区,岩石结构松散,易风化,遇水后易崩解,中游穿越库布齐沙漠,下游为平原区,形成地上悬河。 近年来,随着淤地坝的建设,罕台川流域输沙量显著减少。下图为罕台川流域位置图。


(1)简述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简析罕台川流域下游形成地上悬河的原因。
(3)简述淤地坝建设在罕台川流域水土流失治理中取得的综合效益。
2024-02-29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分散式风电是位于用电负荷中心附近,不以大规模远距离输送电力为目的,所产生的电力就近接入电网,并在当地消纳的风电项目。分散式风电总装机容量一般低于5万kW,施工期1年左右。根据建设内容、工程布局、施工方法及工艺,可将项目分为3个工程区,下表示意各工程区主要建设、施工内容。为了综合有效利用周边地形地貌、风能等多种自然资源,陕北高原山地被列入陕西省新能源项目的重点建设区域,大力推广分散式风电站建设,但也加剧了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需要特别加以防范。

工程区建设内容主要施工内容
风机机组工程区风电机组风机基础开挖及部分回填、混凝土浇筑等
箱式变电站场地平整、变电站基础开挖及部分回填、混凝土浇筑等
吊装场地场地平整、起吊机械作业、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
集电线路工程区园杆塔塔基塔基基础开挖及部分回填、杆塔搭建等
牵张场牵张放线并紧线、材料堆放、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
道路工程区新建、改建道路道路开挖、回填、平整、边坡防护、施工结束后恢复原状
转弯平台家场地平整、施工结束后进行植被恢复
(1)简述陕北山区大力推广分散式风电站建设的合理性。
(2)分析分散式风电项目的实施能加剧水土流失的原因。
(3)说明分散式风电站建设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落带是指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三峡水库以防洪为首要目的,有涨落幅度达30m的消落带。随着江水常年冲刷,消落带区域出现土地荒芜、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采取措施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全域复绿。图左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图右为出露的消落带景观图。

(1)指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推测消落带复绿植被应具备的适应性特征。
(4)说明消落带复绿对三峡水库的生态作用。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指在山区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裸露的演变过程。云南省石漠化面积大,石漠化地区是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下图为云南石漠化景观图。



(1)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云南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说出云南喀斯特地区地表水缺少的原因。
(3)说出石漠化的防治措施。
2023-05-03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江镇位于贵州东南部多山地区,梯田种植水稻历史悠久。20世纪末,由于人地矛盾突出,当地积极改善生态环境,推动传统农业向农旅复合型产业转化。随着人地关系缓和与经济发展,2010年后当地人口回流,稻作梯田出现转型、破碎化趋势。近年来,当地采用“以农生旅,以旅带农”模式对梯田景观进行有深度、可持续的开发。西江镇某学校在校园附近开辟了一块稻田,并组织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参与传统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下图示意该镇稻作梯田可持续发展路径。


   
(1)说明山地修筑梯田能够减轻水土流失的原因。
(2)结合西江镇“以农生旅,以旅带农”模式,为其他梯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3)西江镇某学校组织同学们在课余时间参与传统水稻生产的各个环节,指出该实践活动的现实价值。

8 . 生物结皮是由生长于土壤表层和近地表数毫米内的蓝绿藻、苔藓、地衣等与土壤复合而形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复合体。黄土高原的黄土沟壑区由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生物结皮在退耕坡地上广泛发育,研究发现生物结皮坡面的初始产流明显早于翻耕后的裸土坡面。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坡面产流量和产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裸土相比,生物结皮对坡面的影响是(     
A.产流量增加B.下渗量减少
C.产流率降低D.初始产流延后
2.两种坡面初始产流早晚存在差别的原因在于降雨初期(     
A.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B.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
C.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快D.生物结皮坡面土壤不稳定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耕地撂荒是指在耕地利用过程中,生产经营者由于主观原因放弃耕种而造成的耕地处于闲置或未充分利用的状态。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区地处四川盆地东部,都以丘陵山地为主,喀斯特地貌发育,生态环境脆弱,土地利用效率普遍较低,耕地撂荒情况严重。下图为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区分布示意图。



(1)指出巫山县、西阳县和武隆区主要农产品。
(2)简析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区耕地撂荒现象严重的主要原因。
(3)简述巫山县、酉阳县和武隆区生态环境脆弱的主要原因。
2021-12-08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开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由于退耕还林、封山禁牧等大规模生态措施的实施,这一地区成为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区域,其五大景观单元的空间分布如下图所示。黄土丘陵沟壑区沟壑密度大,坡度大于15°的面积比例达45%,土地利用类型主要是草地、坡耕地和梯田,是五大景观单元中植被恢复速度最快的区域;土石山区土层薄,植被覆盖度较高;黄土高塬沟壑区分为塬面和沟壑2种典型地貌,塬面广阔平坦,平均坡度小于5°,沟壑深切,平均坡度达30°;平原区土地利用以耕地为主,经济发达,植被变化最小;风沙区位于半干旱区,降水量小,植被覆盖度低,以风力侵蚀为主。



(1)简述与土石山区和风沙区相比,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速度更快的原因。
(2)分析植被恢复对图示地区土壤的影响。
2021-11-18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大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