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1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清流县位于福建省西部、武夷山南端、九龙溪上游,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小具。清流县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5%,且呈集中连片分布,人工马尾松林、茶园等纯林、中幼林等林下水土流失比较严重,其中该区域85%的林地分布在平缓坡、缓坡上。近几年,清流具积极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采用整修梯田、种植低矮绿化植物等措施进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下图示意清流县地理位置。



推测清流县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简述该县水土流失产生的危害。
2022-03-2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三)地理试题

2 . 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末
至 90 年代末
2000 年至 2010 年2010 年至今
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1.20世纪90年代前,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①缓解水土流失②拦截沟谷泥沙③发展梯田旅游④增加粮食供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取“治沟造地”模式主要是为了缓解(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3.我国对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由“植树造林”向“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 的方向转变,说明(     
A.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B.生态环境恢复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干预
C.生物措施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性措施
D.多年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简述黄河中游含沙量陡增的主要原因。
(2)说明黄河上游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
(3)简析2021年秋季以来黄河防洪形势严峻的原因。

4 . 大白泥沟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处于小江中游,流域内年降雨量为600—800mm,而年蒸发量高达3000mm,且多断裂带分布,树木成活率低,泥石流灾害多发。当地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在坑内栽树以提高树木成活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④地中受泥石流危害最大的地点是(     
A.①B.②C.③D.④
2.推测该流域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原因最可能是(     
A.位于背风坡,气流下沉B.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
C.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D.植被稀少且下渗量大
3.该流域内树木成活率低,当地采用漏斗底鱼鳞坑整地造林技术,在坑内栽树以提高树木成活率。该技术的主要作用是(     
A.减少土壤水分蒸发B.防止野生动物啃食
C.降低坑内风速度,稳定树木D.收集雨水,保持土壤水肥
2021-09-28更新 | 418次组卷 | 4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三第九次月考地理试题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南小河沟流域是黄土高原的典型沟壑区。由政府投资、补偿,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

持工作。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林草覆盖率达84%,被誉为“黄河中游的一块翡翠”。下图为南小河沟流域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模式图。



(1)下列治理措施对应最合理的是(     
A.山谷——水平沟   B.陡坡——梯田   C.山脊——鱼鳞坑   D.塬面——淤地坝
(2)鱼鳞坑内利于植被生长,说明其原因。
(3)简述沟道中修建多座淤地坝的作用。
6 .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图示区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有人建议该区域应大力植树造林。但有人认为,树木是“抽水机”,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7 .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D.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3.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源头地区以水产养殖为主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河套平原以旱作农业为主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11-12高二上·江苏扬州·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是水土流失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序号按“地表起伏大、植被条件差、地表侵蚀”顺序排列的是(     
A.③②①B.②①③C.①②③D.②③①
2.水土流失对内河航运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     
A.地表起伏增大B.河流含沙量增大C.土壤质地变差D.植被条件变差
2020-11-13更新 | 151次组卷 | 35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B卷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董志塬内的南小河沟流域(图1中白色为无植被区,黑色为植被覆盖区)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区,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约为523毫米,主要土壤类型为黄绵土、粉质壤土。流域内塬面、源坡和沟坡具有明显的分界特征。自20世纪50年代起,该地区大规模开展了“塬、坡、沟三道防线”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等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土壤可蚀性是指土壤对侵蚀的敏感性,不同地貌部位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可蚀性有明显差异。图2示意南小河沟流域不同地貌部位及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可蚀性情况。



(1)简析南小河沟流域成为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的自然原因。
(2)仿照河流地貌的发育,从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南小河沟流域沟谷的扩展过程。
(3)说出不同地貌部位土壤可蚀性等级的差异,并对较易侵蚀部位提出合理的治理措施。
2020-07-31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2019-2020学年高三6月高考模拟演练地理试题

10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7-08更新 | 15219次组卷 | 99卷引用: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