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黄土沟谷特征点是对黄土沟谷的发育以及沟谷形态起重要控制作用的核心点位,黄土沟谷特征点的基本类型见下图。径流源点(也称沟谷源点)是产生径流过程的起点,即形态上沟谷的起始点;沟谷节点是在沟谷体系中,沟谷之间在空间上形成的交汇点;裂点是溯源侵蚀作用下沟道坡度突变的部位;沟谷中点是某个沟谷段的几何中点;局部侵蚀基准点(也称流域出口点)为流域的出水口,控制整个水系的发育。为了治理流域内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地区逐步推广建设淤地坝(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河流下蚀作用最强的点是
A.径流源点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D.裂点
2.关于图示区域地貌特点及其成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山地众多一地壳隆起B.平原广布一流水沉积
C.沟壑纵横一流水侵蚀D.丘陵连绵一风力沉积
3.淤地坝最适宜建在
A.径流源点B.沟谷节点
C.局部侵蚀基准点D.裂点
2019-07-31更新 | 959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文综地理试题

2 .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按建筑材料不同可分为土坝、石坝、土石混合坝。淤地坝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主要由坡面上流失下来的表层土淤积而成。黄土高原地区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筑坝淤地已有几百年的发展历史。随着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据多年调查,坝地粮食单产是坡耕地的6~10倍,特别是在大旱的情况下,坝地抗灾效果更加显著。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从建设条件角度分析,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数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①黄土资源充足,筑坝材料丰富②人口增多,对于耕地的需求量大
③筑坝历史悠久,筑坝经验丰富④沟壑数量多、面积大,基础条件好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与坡耕地相比,坝地农业实现高产、稳产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①坝地由坡面流失的表层土淤积而成,有机质含量大,土壤肥沃②坝地平整,表土不易被侵蚀、流失
③优化农业结构,实现高产④坝地为汇水区,土壤较湿润,抗旱能力强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5-09更新 | 38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实验学校(成都石室阳安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消落带是指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三峡水库以防洪为首要目的,有涨落幅度达30m的消落带。随着江水常年冲刷,消落带区域出现土地荒芜、水土流失等问题。近年来,湖北省宜昌市采取措施对三峡库区消落带进行全域复绿。图左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图右为出露的消落带景观图。

(1)指出三峡库区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时期并说明理由。
(2)分析三峡库区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推测消落带复绿植被应具备的适应性特征。
(4)说明消落带复绿对三峡水库的生态作用。
2019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4 . 水库消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约350平方千米。下左图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右图为被水淹没的三峡库区澎溪河白夹溪消落带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缺少植被的保护       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   ③水位的反复涨落   ④水库波浪的侵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19-12-04更新 | 126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水库消落区,是水库季节性涨落而使周边被淹没土地周期性地出露于水面的一段特殊区域。消落带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成为库区泥沙淤积的主要来源之一。以防洪为首要目的的长江三峡水库,其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相差近30米,消落带面积约350平方千米。下左图为三峡库区消落带示意图,右图为被水淹没的三峡库区澎溪河白夹溪消落带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三峡水库消落带出露面积最大的季节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三峡水库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包括
①缺少植被的保护       ②雨水和坡面径流的冲刷   ③水位的反复涨落   ④水库波浪的侵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下列对消落带的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是
A.扩大粮食种植的面积,保证库区粮食安全
B.构建消落带基塘系统,注重库区环境保护
C.发展林泽工程,加强库区消落带水土保持
D.开发人工浮岛,创建独特的水上花园景观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某校学生赴陕西省绥德县王茂沟流域考察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淤地坝建设。同学们了解到,该流域自1953年开始建设淤地坝,经过多年的改造、调整和完善,形成了非常完备的淤地坝体系,现存不同类型的淤地坝数十座。当地农民告诉同学们,这里的农田以前以坡耕地、梯田为主,单位面积产量低,特别是坡耕地基本靠天吃饭,每年夏秋季节,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严重;淤地坝建成后经拦泥淤地,部分坝地可开垦为高产农田,增加的坝地农田促进了坡面耕地退耕还林还草措施的推行;据当地水文站统计,王茂沟流域的淤地坝体系建成后,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逐渐绝迹。

(1)据图指出该流域不同类型淤地坝的数量差异及分布差异。
(2)与坡耕地相比,说明该流域坝地农田种植农作物高产优产的原因。
(3)该流域淤地坝体系建成后,沟道坡面滑(崩)塌现象逐渐绝迹。解释其原因。
2024-05-05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高中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洛河流域位于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为黄河主要支流,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上游为秦岭北坡,多为石山区。下游区域为黄土覆盖,植被覆盖率较低,且处于低山丘陵向平原的过渡带,地表物质疏松,是黄河下游的水沙主要形成区,其中泥沙主要来自洛河。下图示意伊洛河流域多雨中心分布。



(1)分析甲区域成为多雨中心的原因。
(2)伊洛河冬季不结冰,试对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洛河成为黄河下游沙源地的主要原因。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头道拐-潼关区间(下左图)是黄河泥沙的主要来源区,得益于退耕还林政策,这里成为中国植被恢复最快的地区,黄河含沙量显著下降。研究发现,枝叶繁茂林地保持水土能力特别强;头道拐地区人工林地表层土壤含水量出现了异常(下右图)。



(1)从黄土高原地形特征角度说明流失土壤更多的原因。
(2)统计发现图示区域东南部森林植被恢复速度快于西北部,分析原因。
(3)研究发现森林枝叶越繁茂,治理水土流失效果越好,对此进行解释。
(4)说明头道拐地区人工林7、8月表层土壤含水量相较于其他月份很低的原因。
2022-06-03更新 | 43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2届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高考模拟测试(五)文综地理试题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棉花喜温好光、北半球棉花生长季节为1~9月。甲(美国阿巴拉契亚山脉东南部地区)、乙(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两地均为世界棉花主要产区,但自然环境差异较大。20世纪初、美国的生物、化学技术和工业水平快速发展,为本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奠定基础。由于长期大规模种植棉花、甲地水土流失严。下图示意甲、乙两地地理环境。



(1)与甲地相比,分析乙地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
(2)说明农业现代化对甲地棉花生产的积极影响。
(3)分析甲地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以水少沙多、含沙量高而著称,其多年平均输沙量16亿t(吨),天然径流量为534.8亿。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黄河水沙情势发生明显变化(表2),并引起一系列新的问题。长期人工退耕还林还草可能带来植被退化和水资源失衡等问题。因此,专家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不宜继续人工扩大退耕还林还草面积,而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

(1)黄河壶口瀑布位于黄河中游河段,瀑布流向与图中此河段的整体流向一致,图中照片的拍摄者此时正位于________省(简称)境内。
(2)根据表2简述1997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水沙情势的变化。
(3)简述黄河水沙情势发生变化的可能原因。
(4)推测黄河水沙情势变化对下游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5)专家建议未来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应以植被自然演替为主,试解释其原因。
2018-04-23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德阳五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