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20世纪50年代,海南瞻州市在莲花山开采石灰矿而留下废弃矿坑。2020年当地以“矿坑修复+环境治理+文化注入+产业带动”模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成功打造了莲花山文化景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莲花山废弃矿坑区早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滑坡频发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水资源短缺
2.与传统的废弃矿坑回填后植被再造相比,莲花山生态修复模式的主要优势是(     
①耕地面积更大②就业机会更多③植被覆盖率更高④旅游资源多元化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④
2 . 【地理一选修6:环境保护】

金沙江干热河谷区冲沟侵蚀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土壤瘠薄。某研究选择在该区母岩、土壤类型一致的同坡面撂荒坡的不同坡位上,栽种叶片宽大、根系发达的巨菌草,以裸地为对照,发现巨菌草能改善水土流失。


种植巨菌草能改善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水土流失,请说明理由。
2023-10-03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3 . 东北黑土地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当地高强度的农业垦殖造成了大量侵蚀沟,导致了严重的黑土流失。某研究团队分析了东北低山丘陵区侵蚀沟的基本特征与时空演化趋势,探讨了坡度和坡向对侵蚀沟发育的影响,为当地选择展开黑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和确定治理措施提供了大量科学数据。下图示意东北低山丘陵区不同坡度(甲)和坡向(乙)的侵蚀沟沟壑密度变化(2021年),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当地坡度和沟壑密度的关系分析,可推测(     
A.9°以下为森林地带B.15°以下垦殖强度最大
C.18°以上为石质荒地D.21°以上坡面汇流最强
2.从坡向看,影响当地沟壑密度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不包括(     
A.黑土质地B.地表径流C.年降水量D.昼夜温差
3.当地黑土保持的重点区域应选在(     
A.3°以下的东坡B.6~9左右的南坡
C.12~15°的东南坡D.18~21°的西北坡

4 . 甘肃省定西市属于黄土高原的丘陵沟整地区。多年来定西人总结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还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花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定西市生态环境脆弱的自然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年降水量大B.土质致密,直立性强C.植被破坏严重D.土质疏松,易被侵蚀
2.该治理开发模式的优势是(     
①改善局部气候②增加了农民收入③保持水土④延长了生产链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其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依据材料分析当地被形容为“穷山恶水”的自然原因。
(2)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
2022-06-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一江两河”中部流域是西藏造林的重中之重。造林是为了建设生态林,主要分布在宽谷两岸河滩地、阶台地、冲积地、山地缓坡上。读“一江两河”人工造林区域分布简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河滩地上建设的生态林可以有效防治(     
A.冬春季的风沙B.夏季的洪水C.夏季的泥石流D.雨季的滑坡
2.该区域人工造林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土壤肥力不足B.热量不足C.土壤水分不足D.光照不足
2022-04-15更新 | 640次组卷 | 7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7 . 鱼鳞坑是在山坡上修筑的半月状蓄水小坑,呈鱼鳞状品字形排列。下面是鱼鳞坑景观图和鱼鳞坑纵剖面模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建鱼鳞坑的主要作用不包括(     
A.拦截坡面径流B.提高植被存活率C.保持水土,涵养水源D.增加地表粗糙度,减小风力
2.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建鱼鳞坑的是(     
A.黄土高原B.内蒙古高原C.华北平原D.云贵高原
2022-02-21更新 | 268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阆中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月学习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为我国黄土高原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地区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


(1)分析当地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2)有人建议在当地河流上修建多座小水也站,你是否赞成?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9 . 土壤在水和风力等外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的过程,称作土壤侵蚀。读下图示意南亚某国家土壤侵蚀强度空间分布,完成下列小题。



1.甲、乙、丙、丁四地中,土壤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甲B.乙C.丙D.丁
2.甲、丁两地土壤侵蚀强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海拔、降水量B.土质、地形
C.降水量、地形D.风力、海拔
3.为防治土壤侵蚀,甲地区可采取的措施是(     
①平整土地,大力发展种植业        ②将坡耕地改为水平梯田,减轻水土流失
③造林种草等生物工程措施             ④进行大规模生态移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1-05-31更新 | 165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降雨发生时,雨滴由一定的高度降落到地表,具有一定的雨滴动能。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团粒被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雨滴溅蚀是土壤侵蚀的初始过程。近年来,许多地理学者针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降雨因素,通过室内模拟降雨或野外定位监测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某高校林学院研究团队,在研究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采用了室内模拟降雨方式进行,下图为研究团队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资料。



(1)与野外定位监测相比,说明研究团队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原因。
(2)指出该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所涉及的具体方面。
(3)据材料描述地表泥沙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分析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