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尾闾河道是河流水沙入海的最后通道。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利津以下河段)频繁摆动、出汊、改道。2002年小浪底水库开始调水调沙,显著影响黄河下游及尾闾河道的水沙通量和地貌演变。左图示意黄河尾闾河道及观测断面位置,右图示意黄河尾闾河道不同河段冲淤强度变化(正值代表淤积,负值代表冲刷)。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2年后黄河尾闾河道从上游到下游冲淤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冲刷、淤积均增强B.冲刷、淤积均减弱
C.冲刷增强、淤积减弱D.冲刷减弱、淤积增强
2.自然状态下,黄河尾闾河道频繁摆动、出汊、改道的原因是(     
①河道蜿蜒,水流不畅
②河道宽浅,过水能力强
③地势低平,泥沙易淤积
④水位季节变化大,汛期时河水易泛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针对目前黄河尾闾河道状况应采取的最合理措施是(     
A.开挖新河,增加入海通道B.沿河植树,减小河流含沙量
C.调节水沙,减少泥沙淤积D.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2 . 水土流失是我国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治理难度极大,严重阻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下图为我国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况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辽河流域和黄河流域水土流失程度差异较大的主要因素是(     
①植被覆盖率②地形状况③土壤质地④降水季节变化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
2.水土流失不利于河流航运,主要是因为水土流失会导致下游(     
A.河流水量增大B.河流流速变急
C.河床不断抬高D.河流下切显著
3.水土流失对发生地的危害主要表现在(     
A.降低土壤肥力B.造成土地盐碱化C.加剧河流污染D.造成土地沙化

3 .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区域之一。以小流域为单元,因地制宜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是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在生物措施、耕作措施和工程措施的综合作用下,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林草覆盖率不断提高,黄土高原沟壑区农、林、牧业得到全面发展。图左示意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等高线分布,图右示意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之一的鱼鳞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b、c、d四处因地制宜采取措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地—塬面—植树种草B.b地—坡面—修筑梯田
C.c地—坡面—平整土地D.d地—沟道—打坝淤地
2.鱼鳞坑的主要作用是(     
①拦截坡面径流,沉淀泥沙
②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弱风力
③增加水域面积,发展渔业
④利于植物成活,植树造林
A.①④B.②④C.③④D.①③
3.关于图示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实行轮荒耕作制度,提高土壤肥力B.通过固沟、护坡、保塬工程,根治水土流失
C.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综合开发利用水土资源D.充分利用沟底谷地,扩大耕作业规模
2023-07-06更新 | 23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下图示意中国某地小流域土地利用。该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为丘陵,河谷两侧为坡地,坡度多在15°~20°,海拔高度50~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可能是(     
①顺坡胡柚地②梯田胡柚地③草灌地④裸露土壤
A.②①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
2.考虑植被及其它自然因素,下列土壤肥力最高的一组土地可能是(     
A.梯田橘子地、农林混作地B.草灌地、顺坡板栗地
C.梯田橘子地、顺坡板栗地D.草灌地、农林混作地
2023-03-20更新 | 266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网2011年2月4日报道,2010年入冬以来,华北、黄淮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七至九成,旱情发展迅速,部分地区粮食作物受旱严重,人畜饮水困难。

材料二:2011年2月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状况分布图


(1)此次受旱严重的粮食作物是(     
A.冬小麦B.水稻C.玉米D.甘蔗
(2)在图中,中等以上干旱区域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____
(3)我国北方地区经常产生春旱,原因之一是我国降水季节分布具有____的特点。
(4)为了解决我国水资源南北分布不均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____工程,把长江水系丰富的水资源,调到我国严重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5)图中A省(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B省(不包括B省)以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____
(6)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从黄土高原的气候和植被特点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其原因。
2022-10-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6 . 陕北地区地处我国半湿润地区,水土流失严重。1999年起,该地区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2000—2010年期间,该地区年降水量增加了95.94毫米。下表为2000—2010年陕北地区退耕区和未退耕区(采取其他修复措施)的土壤侵蚀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类型年土壤侵蚀强度(吨/公顷)
2000年2010年
未退耕区梯田16.7415.84
坡耕地41.5729.12
平均38.4127.43
退耕区原梯田15.2114.58
原坡耕地50.6626.30
平均48.4225.52
1.据表中可推断,陕北地区(     
A.坡耕地面积较小B.梯田土壤较紧实C.退耕区坡度较大D.未退耕区降水多
2.2000—2010年间陕北地区未退耕区坡耕地土壤侵蚀情况,反映该地区(     
A.极端暴雨频率降低B.地形破碎程度减小C.植被破坏程度减轻D.雨季坡面径流减小

7 . 在陕北黄土高原,在一道黄土墚靠近冲沟的边缘地区,平坦的墚面上突然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塌陷,颇似一个“大脚印天坑”,这个大坑并非天坑,而是一个黄土落水洞。一般分布在沟谷两岸的地表水与地下水转换较快的部位。下图示意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落水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③④①②D.②③④①
2.黄土落水洞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断裂塌陷B.断层发育C.流水侵蚀D.溯源侵蚀
3.黄土落水洞大都发育在黄土梁延伸向黄土沟的斜面上,主要是由于该处(     
A.汇水面积充足B.地势平坦开阔C.黄土质地疏松D.裂隙发育较好
2022-05-10更新 | 585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黄土高原某退耕还林试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85mm,土层深厚。刺槐抗干旱、耐贫瘠、速生丰产.是该区域植树造林的主要树种之一。图1示意该试验区生长季不同植被下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图2示意刺槐林不同生长季节的土壤干燥化指数分布。当干燥化指数小于1时,土壤出现干燥化,且指数越小,土壤越干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退耕还林试验区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土壤水分B.植被类型C.地势起伏D.水热状况
2.与耕地撂荒相比,种植刺槐后(     
A.地下水位上升B.生态效益明显C.土壤湿度降低D.经济效益显著
3.该退耕还林试验区刺槐生长最快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9 . 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末
至 90 年代末
2000 年至 2010 年2010 年至今
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1.20世纪90年代前,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①缓解水土流失②拦截沟谷泥沙③发展梯田旅游④增加粮食供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取“治沟造地”模式主要是为了缓解(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3.我国对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由“植树造林”向“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 的方向转变,说明(     
A.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B.生态环境恢复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干预
C.生物措施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性措施
D.多年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

10 . 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是人与自然高度协调的,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2015年哈尼梯田部地区开始试行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将养鱼、种稻、养鸭相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读哈尼族梯田生态系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森林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是(     
①减轻山洪对梯田的破坏
②为梯田提供养分
③防止大风对梯田的破坏
④为梯田涵养水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农民改用稻鱼鸭生态种养模式的直接目的是(     
A.节省劳动力B.促进生态循环C.提高经济收入D.提高土壤质量
3.该生态系统中村寨都建在半山腰的梯田上方,这是因为(     
A.可以减轻劳动强度B.可以获得清洁水源
C.可以避免洪涝灾害D.可以观赏梯田美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