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 道试题

1 . 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沉积泥沙②减少地表径流③固定表土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集中放水C.枯水期持续放水D.洪水期集中放水
2020-10-31更新 | 330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过关考试地理试题

2 .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酸雨C.水土流失D.气候变暖
2.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地表崎岖不平B.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干旱和大风现象D.不合理垦殖
10-11高二下·甘肃天水·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定西市位于甘肃中部,是一个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方。多年来定西人因地制宜,总结形成了“山顶植树造林戴帽子,山坡退耕种草披褂子,山腰兴修梯田系带子,山下覆膜建棚挣票子,沟底筑坝蓄水穿靴子”的治理开发模式。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该治理开发模式为( )
A.鱼塘一台田模式B.立体农业模式
C.基塘生产模式D.小流域综合
2.该治理开发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B.荒漠化C.土壤盐碱化D.森林减少
2020-10-21更新 | 387次组卷 | 4卷引用:2011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下学期第三阶段测试地理卷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下图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0-10-19更新 | 150次组卷 | 18卷引用: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合作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

5 . 地处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汾川河洪峰情况
1253.0无明显洪峰
2480.3无明显洪峰
35100.1无明显洪峰
4273.2无明显洪峰
5290.7洪峰流量346m3/s
6254.4洪峰流量1750m3/s
1.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
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2.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的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10-11更新 | 299次组卷 | 10卷引用:甘肃省嘉峪关市等三地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6 . 森林是以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其生态功能显著。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不同森林的自然生产力差异明显。历史上,我国黄土高原森林遭受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森林类型中,自然生产力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2.在黄土高原治理中植树种草的主要目的是(     
①固定表土 ②减少径流 ③沉积泥沙 ④降低风速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修建水库不仅可以拦截泥沙,还可以放水冲沙,以减少下游河床淤积。冲沙效果最佳的水库放水方式是(     
A.洪水期持续放水B.枯水期持续放水
C.洪水期集中放水D.枯水期集中放水
2020-09-06更新 | 7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卷

7 . 下图为“我国生态问题主要分布省区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下列不同地区及其主要生态问题的组合,正确的是(     
A.A地区—草地退化B.B地区—土壤侵蚀
C.C地区—生物多样性减少D.D地区—森林破坏
2.目前治理B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不包括(     
A.因地制宜的植树造林
B.退耕还林、还草,恢复自然植被
C.采取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措施
D.跨流域调水,大力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3.E地区经济发达,下列有关E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导致酸雨严重
B.因常规能源缺乏,电能需从三峡调入
C.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生物多样性减少
D.珠江径流量丰富,经济发展不需要担心水资源短缺问题
2020-08-05更新 | 153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二)

8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7-08更新 | 15219次组卷 | 99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第九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700多个行政村,其中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A.水文、地貌、植被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D.水文、植被、地貌
2.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     
A.风俗习惯改变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2020-07-08更新 | 13514次组卷 | 77卷引用:甘肃省民勤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文)试题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路、铁路等建成后,要对施工后的道路两侧坡面进行工程加固,再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来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于2009年4月构建了G85成渝高速永川段试验区,在试验区内分别构建了草本、灌木,乔木、草-灌一乔混合四种初始乡土植被类型,并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图a为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差异,指数越大,物种越丰富;图b为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的产沙漠数的变化差异,模数越大,产沙量越大。


(1)概括试验期间四类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2)实验显示草-灌-乔混合型边坡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强,试分析原因。
(3)道路两侧的边坡治理早期应以种植草本植物为主,试说明理由。
2020-05-23更新 | 593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