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2021·河北·模拟预测

1 . 云南元阳以水田为主的哈尼梯田(图1)和山西昔阳大寨旱地梯田(图2)是我国南北方山区人民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型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两地均形成了坡面“上部林地+下部梯田”的空间结构,林地对梯田的主要生态保护功能是(     
①防止山洪对梯田的毁坏       ②为梯田提供养分
③防止大风对梯田的毁坏       ④为梯田涵养水源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与大寨梯田相比,哈尼梯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独特性是(     
A.防止水土流失导致土层变薄
B.防止水分流失加剧土地干旱化
C.防止土壤侵蚀导致土壤养分流失
D.防止有机质快速分解与淋溶加剧养分流失
2021-01-25更新 | 1451次组卷 | 13卷引用:必刷卷03-2021年高考地理考前信息必刷卷(山东专用)

2 . 内蒙古十大孔兑是内蒙古河段的主要产沙支流,毛不拉孔兑是十大支流之一。1989年7月21日,毛不拉孔兑的流域面降雨量(流域内单位面积上的平均降水量)为86.93mm,2012年7月27日,毛不拉孔兑的流域面降雨量为85.7mm。下面ab两图分别为毛不拉孔兑两次降水形成的洪水过程中流量和含沙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A.a流量陡涨陡落,含沙量小B.流量与降水量最大值同步
C.与a相比,b流量与含沙量均减小D.含沙量变化滞后于流量
2.两次洪水流量与含沙量差异形成的原因有(     
①退耕还林还草             ②修建淤地坝             ③降水量减少             ④建设草方格沙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题组 | 较易(0.85) |
名校

3 . 下图为水库消落带,因蓄放水周期性出露水面。消落带的生态治理是世界级难题。经多年试验,专家们发现中山杉能持续抵抗干旱,也能承受较长时间水中浸泡,存活率高达80%以上,是库区消落带生物治理中较好的乔木树种。目前,万州大周段中山杉已成为重庆的“水中彩林”景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库区消落带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C.土地沙化D.滑坡
2.种植中山杉对当地的影响主要有(     
①净化水质   ②保持水土   ③降低河流含沙量   ④改善航运条件   ⑤丰富沿岸景观
A.②③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
2023-03-29更新 | 367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济宁邹城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区内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为了改善恶劣的生存环境,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榆林探索出“南治土,北治沙”的差异性防治体系,走上“向荒漠要绿色”的发展之路。2018年,榆林的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3%,年降水量提高至500~600mm,成为西北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下图是榆林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致使榆林采取“南治土、北治沙”差异性防治体系的原因,主要是两地(     
A.植被覆盖率不同B.降水量不同C.地形类型不同D.耕作方式不同
2.在“南治土、北治沙”防治体系中,均能发挥作用的治理措施是(     
A.修建淤地坝B.平整土地C.实施间作套种技术D.推广喷灌滴管技术
3.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给榆林带来的主要生态影响有(     
①空气湿度增加,温差增大②扬尘、沙尘暴天气减少③水土流失现象减少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3-04-28更新 | 331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因石漠化现象严重,曾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曾以种植玉米为生,用玉米和秸秆作为饲料养牛。在科研人员努力下,选择当地根系发达、生长迅速的多年生牧草代替玉米,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读图及文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翻耕土地,将会(     
①提高土壤疏松程度   ②破坏土壤结构   ③促进杂草生长   ④增加耕作面积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当地种植牧草代替玉米,有利于(     
①改变气候类型   ②促进岩石风化   ③增加植被类型   ④减少表土损失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中南山区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20世纪90年代工农业总产值为35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08.6亿元。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7.54%、3.43%、19.87%、8.57%、0.59%。本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14.8%,其中幼龄林约占60%以上。耕地面积243.19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41.29%。本区农业人口为2946.83万,占总人口的88.8%。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0.10万公顷,占山区的79.2%。图示意山东省地形、河流分布。



(1)说明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
(2)指出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带来的影响。
(3)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为该地区水土流失提出合理建议。

7 . 下图示意我国晋陕蒙接壤地区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情况,在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下该区域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均下降。完成下面小题。



1.晋陕蒙接壤地区林地、水域土地利用面积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不足B.降水较少C.热量不足D.人类较多
2.与该区域1990—2020年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关联性较小的上地利用类型是(     
A.耕地B.草地C.林地D.建设用地
2024-01-05更新 | 235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7-【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地理模拟卷(山东专用)

8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面整治经历了三个阶段(下图):第一阶段为缓坡开挖梯田,旨在增加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减少土壤侵蚀,但是水土流失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第二阶段以生态治理为核心,退耕还林还草,水土流失治理成效显著,但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效果并不显著。第三阶段,十九大报告和中央1号文件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构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可持续发展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削峁建塬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涵养水源能力B.方便耕作劳作C.增加耕地面积D.减少土壤侵蚀
2.在边坡地带选择种草本灌木,不选择种植果树的主要原因是(     
①草本灌木需水较少,存活率较高②草灌相结合,更有利于保持水土
③果树遮蔽阳光,阻碍农作物生长④草本作为饲料,经济效益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3.与传统的治理模式相比,第三阶段可持续景观模式更加注重(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完善水利设施D.经济生态协调发展
2021-05-28更新 | 603次组卷 | 10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第三高级中学中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下图示意我国不同地区农业土地生产潜力。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四地中,农业土地生产潜力最大的是(     
A.珠江三角洲B.长江三角洲C.四川盆地D.华北平原
2.甲地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酸雨危害
10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干旱半干旱环境条件下形成的风积物。严格意义上讲,黄土并非土壤,而只是富含矿物元素的成土母质。黄土在黄河流域农耕文明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近些年来,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必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采取多项措施进行整治:山顶削峁建塬;山腰构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农业。下图示意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治理。



(1)指出治沟造地的具体措施并说明其作用。
(2)分析在山腰与沟坡进行植被建设时,选择草本、灌木结合的原因。
(3)分析黄土在黄河流域农耕文明中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