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及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乙图中有效风能的分布特点,并分析江苏省开发利用风能的主要原因。
甲图中的玛曲湿地是维系黄河生态安全的天然屏障;有专家指出:若这个“屏障”被破坏,刘家峡水库每10年就得清淤一次;黄河流过玛曲后平均年径流量由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64 亿立方米,被称为“黄河蓄水池”。
(2)简述玛曲湿地面积减小对黄河A段产生的主要影响。
2005年人口普查江苏省人口密度729 A/km2、甘肃省人口密度57人/km2
(3)分别说明江苏省和甘肃省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
南京和敦煌分别为江苏和甘肃两省著名旅游地,都分布有世界遗产。

(4)据表概括南京客源特点,并评价敦煌客源市场条件。
(5)与江苏省相比,说明甘肃省河西走廊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016-11-18更新 | 616次组卷 | 2卷引用:2010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卷(文综)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某校学生到伊犁河谷开展研学活动。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走访科研院所,探究坡面保护措施

为研究西北干旱区自然降雨与退化草地坡面产流产沙的关系,及坡面管理措施对水沙变化的影响,某科研院所开展自然降雨径流监测实验,在同一坡面设置枯草覆盖、水平沟、增渗孔以及对照(自然状态)4种管理措施,比较不同管理措施的效果,如下表所示。

措施枯草覆盖水平沟增渗孔对照
产流量总量(mm)0.790.802.102.80
削减率(%)71.871.425.0
产沙量总量(t·km-2)2.510.930.440.4
削减率(%)93.773.024.7

(1)绘制统计图,指出减少坡面产流产沙的最有效措施,并阐述其作用。

任务二考察伊犁河谷水稻生产状况

“中国碗”里要装“中国米”,生活在伊犁河谷的三代育种人心里装着这个信念,接力培育优良水稻品种30余种,截止2022年伊犁河谷水稻亩产已连续20年位居全国前列。


(2)列举伊犁河谷水稻亩产高的优势条件。

任务三解释当地天气现象

2023年1月10日夜间至11日11时,伊宁市出现大到暴雪,期间伴有6~7级大风。下图为北京时间2023年1月12日2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3)推断在锋面系统影响下,伊宁市出现暴雪和大风的原因。
2023-04-23更新 | 64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届北京市顺义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修水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属国家级贫困县,自古有“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历史上,受片面追求农业“以粮为纲”观念的影响,修水县水土流失面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的30余万亩,增加至八十年代的170余万亩。左图为修水县地图,右图为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图。



(1)概括1980年代修水县水土流失的特征,并说明该地区水土流失形成的主要原因。

俗话说“雾芽吸尽香龙脂,峻山秀水出好茶”。茶树适宜种植在雨量充沛、土壤偏酸性的低山丘陵缓坡处。修水县自唐代以来就是著名的产茶地,该县的“宁红茶”是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2)分析修水县茶叶生产的优势条件。

一个熟练的采茶工需一周时间才能采完一亩鲜茶。修水县目前有茶园约8万亩,每年3~4月与9~10月为采茶高峰期,近年来面临采茶工短缺的问题。


(3)从茶叶生产角度,说出采茶工短缺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
2020-02-11更新 | 326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海淀区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4 .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土层和沟壑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过渡地区
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特色窑洞景观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B.借黄土肥沃优势,发展了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像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就达十六亿吨!就在这大自然无数黄色的皱褶中,世世代代生活和繁衍着千千万万的人。无论沿着哪一条“皱纹”走进去,你都能碰见村落和人烟,而且密集得叫你不可思议。(引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文中“黄土地”所在的地形区(  )
A.受降水影响形成深厚的土层
B.地处温带草原和荒漠的过渡地带
C.有革命圣地延安及窑洞景观
D.农业地域类型为传统稻作农业
2.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
A.受热量条件制约,选择在河谷地区修路建村
B.发挥黄土肥沃的优势,发展大规模机械化农业
C.不合理耕作破坏植被,导致石漠化现象严重
D.通过植树种草及打坝淤地进行有效水土保持

6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自吴越时期,为了便于蓄、灌、排和区间运输,人们在杭州、嘉兴、湖州地区筑东西向的“横塘”、南北向的“溇港”,逐步形成了“横塘纵溇”的水系结构。



(1)说出“横塘纵溇”修建前该地区频发的自然灾害,并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成因。

杭嘉湖地区植桑养蚕历史悠久,塘边植桑,桑叶喂蚕。与北方蚕区一年养蚕2~3次相比,本区一年养4~5次。桑蚕养育工序复杂,需投入较多的劳力。唐朝以来,丝绸业一直是该区域的特色产业。


(2)分析杭嘉湖地区养蚕的有利条件。
(3)简述下图所示农业循环生产的过程,并说明其对环境问题的有利影响。

杭嘉湖地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水文化、稻作文化、渔文化、丝绸文化。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崛起,杭州建立文化创意产业投资银行,引进文创意专业人才,使得杭州在两岸42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排行中位居第4。


(4)说出促进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迅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2016-11-26更新 | 3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二模文综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