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京某中学学生参与了青少年河湖科考公益活动,考察了北京市首个国家级河湖治理“样板间”凉水河(下图)。


任务一:查资料,说措施

历史上的凉水河曾发挥了水运、排洪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的发展,凉水河作为防洪、排污的主要河道,沿河排污口超过1000个,曾被称为¨臭水河”。2004年,凉水河管理处成立,正式启动流域综合治理工程。2017年,凉水河管理处推行“河长制”,开展常态化巡查。


(1)针对凉水河水污染问题,列举治理措施。

任务二:观现状,说效益

经多期整治,凉水河及沿岸变成了“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滨水公园。


(2)指出凉水河滨水公园的生态效益。

任务三:看改造,说优势

在凉水河某河段,同学们发现河岸正被改造为“蜂窝式梯田”岸坡(下图乙所示)。



(3)与甲岸坡相比,说明乙岸坡的优势。
2022-01-20更新 | 366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 .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分布区。地质学家刘东生通过对陕西洛川黄土剖面的研究,向世人展现了该区域两百多万年以来自然环境的变迁。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距今两亿年前,黄土高原所在地区有个巨大的庆阳湖,那时生长的茂盛森林已变成如今的煤炭。青藏高原抬升逐渐阻挡了印度洋的水汽,中国西北地区逐渐形成了沙漠、戈壁。此后的两千万年来,强劲的西北风吹来了沙尘;大约距今一百多万年开始,黄河蜿蜒流经该区域,成就了中国早期的农业文明。

资料二:“风成说”(黄土高原形成的主流学术观点)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来源于强劲的偏北风所携带的尘土堆积,再经过成土作用形成。

资料三:图为洛川地区某黄土剖面及土质分析信息示意图。



(1)“风成说”认为,黄土高原地区黄土的成土母质为____
A.古老湖泊洼地中的淤泥B.当地岩石碎解的沙石
C.风源地区的沙粒和细尘D.黄河携带而来的泥沙
(2)结合不同颜色土层的土质分析结果判断:壤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生长的植被应以____为主,气候较____;黄土层形成时期,该区域风力相对较____,生长的植被可能为____
(3)洛川地区黄土呈现深浅颜色土层交替的变化,说明两百万年以来,当地反复变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主要是____
(4)综上,黄土高原的土壤在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气候、________等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窑洞是黄土高原传统的民居形式,建造过程中不立梁柱、不设砖瓦。当地人在修筑窑洞时,多选择____(红色/黄色)土层作为窑洞的屋顶,原因是____
3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生态脆弱区是指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往往是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界过渡区域。东北林草交错区是我国生态脆弱区之一。下图为东北林草交错区示意图。

(1)分析东北林草交错区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

近年来,地处东北林草交错区的兴安盟大力开展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通过草原虫害防治项目,向当地牧民发放草原灭蝗牧鸡16万只。随着养鸡规模的扩大,实现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双赢。

(2)说明当地牧民饲养草原牧鸡的好处。

东北林草交错区针对工程创面生态修复困难、工程护坡维护成本高等问题,在较干旱的区域采取了植生袋修复的方法。植生袋内部填充土壤和营养成分,具有透水不透土的过滤功能,不限制植物根系的生长,随时间推移,护坡愈加牢固。下图为两种护坡方式景观图。

(3)结合当地自然和人文环境特点,说明植生袋护坡在生态修复中的作用。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家住贵州乌江流域地区的小亮,对村寨所在小流域的土地石漠化及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调查。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流域内石灰岩岩层广布,是我国主要的石漠化发生区。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下图为乌江流域和流域内石漠化景观。

(1)概述乌江流域主要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任务一:查阅文献,获取乌江流域坡度与土层厚度关系的相关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组abCdefg
坡度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
土层厚
度(mm)
120818078714220
(2)绘制统计图,并说出坡度变化对土层厚度的影响。

任务三:探究减缓石漠化的措施

小亮综合分析调查数据后认为,不恰当的土地利用方式会加重石漠化程度,不同坡度的土地利用应因地制宜。

(3)针对不同坡度,提出两条减缓该流域石漠化的具体措施。

5 . “红色荒漠”是指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土地荒漠化,植被覆盖率在30%以下。下图为红色荒漠形成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代表的内容分别是(     
A.人口增加、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B.水土流失、高温多雨、滥伐森林、人口增加
C.人口增加、滥伐森林、高温多雨、水土流失D.高温多雨、滥伐森林、水土流失、人口增加
2.某科研小组在裸露的红壤上进行人工降雨试验,降雨强度相同情况下,不同坡度与土壤冲刷量关系结果如下图所示。关于不同坡度土壤冲刷量与土地利用方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随着坡度的加大,土壤冲刷量持续增加
B.坡度超过30°以后,土壤冲刷量开始降低
C.坡度18°~24°地区,适宜修梯田发展种植业
D.根据坡度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
2022高三·北京·专题练习
6 . 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分析梯田减少效益

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少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0510152030405060
梯田减少比例(%)0828506782899294

注:梯田减少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少的影响。
2021-10-02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3区域生态环境建设-2021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项汇编(北京新高考专用)
2020高三下·北京·专题练习
7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河流域及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黄河流域部分站点的暴雨频数

地区资料年数暴雨总次数年平均次数最多年次数无暴雨年数
西宁28371.3237
兰州28371.3258
兴县241154.79120
三门峡241064.1780

材料三陕西省北部某县某年的经济产业结构

(1)河口、桃花峪为黄河上、中、下游分界点。与上游地区相比,从降水的角度说明黄河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更严重的原因。
(2)依据陕西省北部某县产业结构的特点,推测其可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任选该县一种环境问题,提出两项具体防治措施。
2021-09-09更新 | 127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年新高考地理三轮冲刺综合题答题技巧(北京专用)03--人地协调发展类
8 . 某校学生到甘肃省天水市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研学活动。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对比流域的径流量变化

天水市桥子沟流域包括自然条件相似的东沟和西沟两个小流域。东沟通过修建梯田等措施进行治理,西沟基本保持原状。同学们根据水文站的观测数据得知,在每平方千米面积内,东沟、西沟年径流量分别为4700m3、12500m3


(1)说出修建梯田对流域地表径流的影响,并分析原因。

任务二     调查梯田利用方式

调查发现,天水市自2000年以来调整种植结构,在海拔1000~1500米的梯田上引种樱桃。该地种植的樱桃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


(2)概述当地生产高品质樱桃的条件。

任务三     分析梯田减少效益

表为黄土高原小流域梯田减少与梯田面积关系的相关数据,同学们对其进行了分析。

梯田占流域面积的比例(%)0510152030405060
梯田减少比例(%)0828506782899294

注:梯田减少比例指修建梯田后减少的输沙量占治理前输沙量的比例。


(3)绘制统计图,并说明梯田面积变化对梯田减少的影响。
2021-09-06更新 | 7471次组卷 | 31卷引用:北京市2021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
9 . 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材料一: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下图为华北传统民居示意图。



(1)读图和材料,解释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而不植松柏的地理原因。

材料二:下图所示区域,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当地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2)简单说明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3)在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
(4)说明“小老头“”现象对于人们在生态建设过程中的启示。
2021-08-22更新 | 231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末地理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石台县地处皖南山区,山地面积占88.5%,最高峰牯牛降海拔1728m.境内石灰岩分布广,山上多松散的碎石和土层。本世纪初,全县陡坡多用于种植茶树,茶田一般在冬季翻地除草,春夏季节,水土流失十分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该县进行了水土保持区划,在五类不同的水土保持区内,采取不同的治理与开发措施,取得良好效果。

材料二   下图为“石台县水土保持区划图”。



(1)分析石台县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
(2)简述水土流失对当地水环境的影响。
(3)列举农业耕作区水土流失的防治措施。
2021-07-23更新 | 21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1年北京市高考地理试题(非选择部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