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5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橄榄,原产于地中海地区,喜温暖抗干旱,生长期需适当高温才能生长旺盛,冬季无严霜冻害地区最适其生长,对土壤适应性较广,只要疏松透气、排水良好都可生长良好。油橄榄保健营养价值高,是食用油、医药、化妆品等的原料。位于云南省南部,隶属峨山县的甸中镇,多河谷、丘陵、山地,过去石漠化严重。如今,石漠化严重的荒山成为漫山遍野的油橄榄种植园。漫山遍野的油橄榄不仅成为乡村振兴、群众脱贫致富的“摇钱树”“致富树”,也使土地石漠化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下图示意甸中镇位置和石漠化、油橄榄景观。

(1)分析甸中镇土地石漠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2)阐释甸中镇选种油橄榄作为致富树和摇钱树,就此作出合理解释。

2 . 北洛河为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流域内人类活动区域差异大,水土流失严重。近年来,当地政府加强了流域治理,兴建了一批生态恢复工程。读北洛河流域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若北洛河流域普降暴雨,则产沙量最大的区域是(     
A.黄土丘陵沟壑区B.林区C.高塬沟壑区D.阶地平原区
2.受流域内生态恢复工程的影响,当地(     
A.空气湿度减小B.大气温差减小C.地表径流加快D.地下水位下降
2024-05-11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普高联谊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地理试题

3 . 坡地退耕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科学家基于数字技术,以延安某流域为例,利用相关资料,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的分异特征。下图反映的是在该流域高程1100m、坡向为正南向的坡地,种植玉米、马铃薯、大豆和绿豆(豆类)产生的泥沙随地形坡度变化的模拟计算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水土保持效益最好的农作物是(     
A.玉米B.马铃薯C.大豆D.豆类
2.对坡耕地进行梯田改造、及早退耕还林还草的界限是(     
A.10°和15°B.5°和15°C.15°和20°D.20°和30°
3.推测该流域(     
①生态环境脆弱②坡向对泥沙流失影响很大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坡度与作物产量关系不大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鲁中南山区是山东省经济落后地区,20世纪90年代工农业总产值为350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为108.6亿元。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渔业分别占农业总产值的67.54%、3.43%、19.87%、8.57%、0.59%。本区是山东省地势最高、山地面积最广的地区,森林覆盖率为14.8%,其中幼龄林约占60%以上。耕地面积243.19万公顷,占本区总面积的41.29%。本区农业人口为2946.83万,占总人口的88.8%。全区水土流失面积达340.10万公顷,占山区的79.2%。图示意山东省地形、河流分布。



(1)说明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的成因。
(2)指出鲁中南山区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带来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5 . 黄河下游泥沙淤积严重,部分河段在大堤的束缚下河床不断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某悬河段两岸农民曾在黄河主河槽两侧自发加建生产堤。黄河滩区指黄河大堤与生产堤内的临河黄泛区,它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的重要区域,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图为该悬河段横断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农民在黄河大堤内自发加建生产堤的主要目的是(     
A.提高河水流速,提高冲淤能力B.减少水流对黄河大堤的冲刷
C.促进泥沙淤积,提高土壤肥力D.扩大耕地面积,提高经济收入
2.黄河滩区居民外迁、生产堤拆除有利于黄河下游(     
A.提高滩地土地利用率B.降低主河槽汛期水位
C.减少滩地泥沙来源D.增加河流汛期流速

6 . 读图“我国某生态环境成因与危害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指(     
A.土地荒漠化B.臭氧层空洞C.水土流失D.全球气候变暖
2.该环境问题在我国表现最突出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塔里木盆地C.华北平原D.长江三角洲
3.治理该生态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是(     
A.建设粮食生产基地B.发展交通运输业
C.提高第二产业比重D.增加植被覆盖率
7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北某地黑土流失触目惊心,局部地区在春季3~4月份的融雪期(白天均温约7℃,夜间均温约﹣3℃)融雪造成的黑土流失甚至比夏季更为严重。某科研机构在该地进行融雪侵蚀实验,模拟相同融雪径流量为3.7L/min条件下,土壤解冻深度分别为1cm、2cm、3cm的三次融雪实验侵蚀率(一定的径流量条件下,单位时间土壤的侵蚀量),绘制了侵蚀率随时间变化图(如图)。近年来当地农民采取了横坡垄作、覆盖秸秆、留茬耕作等相应措施,有效减轻了融雪对黑土的侵蚀。


       
(1)分析解冻深度1cm的土壤开始大量侵蚀的时间较解冻深度2cm、3cm的土壤早的原因。
(2)分析该地局部地区在春季融雪期造成的黑土流失比夏季更为严重的自然原因。
(3)简析当地农民采取的措施对减轻黑土侵蚀的作用。
2023-07-17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恒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8 . 兰考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50多年前,这里“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如今,通过持续绿化造林和“农桐间作”模式,使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兰考泡桐是阳性树种,喜温耐寒性不强,不耐积水,其吸收根主要集中在40厘米以下的土层内。生长速度快,材质轻,不易变形,是制作家具、模型、乐器的上等材料。下图为兰考县地理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兰考县“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风起三尺沙,黄土埋庄稼”,与之说法无关的是(     
A.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大,多水涝灾害
B.春季气温回升快且多大风,蒸发量大,盐分积聚于土壤表层,造成土地盐碱化
C.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易形成水土流失
D.地表多黄河沙质土壤,土质疏松,多大风,易形成风沙天气
2.兰考县大规模种植兰考泡桐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A.土层深厚B.生长周期长C.雨热同期D.昼夜温差大
3.兰考县政府积极推广“农桐间作”模式的根本原因是(     
A.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B.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
C.增加居民收入,加快致富步伐D.带动多种相关产业发展

9 . 河西走廊的石羊河流域年降水量小于年蒸发量。由于上游地区的植被遭到破坏以及中游地区的大水漫灌等,流域内生态环境问题严重。下图为石羊河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各小题。



1.石羊河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A.河流含沙量减少B.生物多样性增加C.土壤肥力提高D.地下水位下降
2.石羊河中游地区大水漫灌可能导致的生态问题是(     
A.上游山区荒漠化,下游绿洲盐碱化B.中游农田荒漠化,下游绿洲水土流失
C.中游农田盐碱化,下游绿洲荒漠化D.上游山区盐碱化,中游农田植被破坏
2023-04-19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 . 每年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壶口瀑布水量骤增,形成壮美的壶口瀑布群。由于此时正值沿岸山桃花盛开,该现象也被称为“桃花汛”。图一为壶口景观图,图二为黄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桃花汛”的主要原因是(     
A.支流河水补给量较大B.季节性积雪融水增多
C.上游冰凌消融水量大D.高山冰雪融水量猛增
2.壶口瀑布含沙量最大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023-02-19更新 | 13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