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数千万年前的板块运动致使青藏高原隆升,亚洲内陆地区变得干旱,形成了大面积的沙漠。这些沙漠的沙尘经过长途跋涉最终形成了地球上黄土分布最集中的黄土高原。如今的黄土高原虽然沟壑纵横,但已梯田成片,生态得到改善。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梯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黄土高原成因最为接近的地貌是(     
A.灌丛沙丘B.风蚀蘑菇C.冲积平原D.水上雅丹
2.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因为(     
A.流水冲积作用B.风力侵蚀作用C.流水侵蚀作用D.风力堆积作用
2024-04-2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宿迁市泗阳县桃源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2021年暑假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黄土高原某区域开展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题的活动。出发前,小组成员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黄土塬为顶面平坦宽阔的黄土高地,又称黄土平台,长条状的黄土丘陵叫黄土梁,黄土峁为穹状或馒头状黄土丘。

材料二研学小组到达该区域后,选择了合适的观察位置,从该地点向东望去,正前方是一条狭长的黄土梁,黄土梁上分布有黄土峁,正后方地形较平坦开阔。小组成员还在沟谷坡面上看到梯田、防护林等防治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

材料三图为研学考察区域等高线地形图与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地貌景观图。



(1)判断①~④四个地点中研学小组进行地貌观察时所选的位置,并说明选择的合理性。
(2)说出形成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的主要外力作用,并根据地貌演变的过程按照形成时间由早到晚对其进行排序。
(3)研学小组从当地相关部门了解到,当地通过在坡度角小于15°的山坡上修筑梯田、在坡度角大于15°(tan15°=0.268)的山坡上营造防护林等工程措施,减轻水土流失。说出斜线部分采取的工程措施,并分析该工程措施在水土流失治理中的作用。
2024-01-05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江阴市普通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23-24高一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广、厚度最大和黄土地貌最为典型的地区。黄土高原作为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

材料二:左图为某处黄土高原景观照片,右图示意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布。

      

(1)结合图例在空白方框内画出盛行风向;概括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粒径分布规律。
(2)描述图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并简述形成原因。
(3)有同学认为黄土高原地貌特征不利于当地人们生产生活,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3-10-18更新 | 23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一)地理试题

4 . 黄土塬是指黄土高原面上表面相对平坦的地形,是几千年来黄土高原上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黄土塬受侵蚀后会呈现不同的形态特征。下图中甲、乙、丙、丁示意某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的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黄土塬演变顺序的是(     
A.甲→丁→丙→乙B.甲→乙→丁→丙C.乙→甲→丁→丙D.乙→丁→丙→甲
2.黄土塬从大塬到残塬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
3.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看,黄土塬面上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     
A.基塘农业B.立体农业C.种植业D.林牧业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我国某县面积1010km²区内最高点海拔1394m,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2℃,年降水量约1600mm。2018年该县人口35万,人均GDP为5100元。1990-2018年,该县耕地面积扩大了35%,下图为该县1990-2018年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示意图(图中数字表示新增耕地来源百分比)。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关于1990-2018年该县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正确的是(     
A.新增耕地主要来源于林地14%
B.水域面积减少了10%
C.草地和灌丛有减无增
D.居民地增长幅度较大
2.该县可能面临的生态问题是(     
A.土地荒漠化B.水土流失C.次生盐碱化D.酸雨危害
2023-08-22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2022-2023学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地理试题(三)

6 . 读我国某地地貌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该地地貌特征的描述最准确的是(     
A.地形崎岖、岭谷相间B.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C.起伏和缓、开阔坦荡D.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2.面对该地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下列治理措施较为合理的是(     
A.加强饮用水源地的治理B.加快生活污水垃圾处理
C.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带D.严格落实禁牧休牧制度
2023-08-11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调研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梅州地区高速公路道路旁的挖方边坡上,可以看到如下图所示的工程建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的防护工程最主要是防范下列灾害中的(     
A.地震B.风沙C.泥石流D.滑坡
2.下列不是图中边坡网格状建设主要功能的是(     
A.生态修复B.加速径流C.保持水土D.道路美化
22-23高三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8 . 石漠化,亦称石质荒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图为我国三个监测期石漠化总面积及不同程度石漠化面积比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轻度石漠化面积的变化规律是(     
A.持续增加B.持续减少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
2.相对于黄土高原地区,我国云贵高原石漠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变率大B.土层较浅薄C.植被覆盖率低D.年均温高
2023-01-17更新 | 356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9 . 雨水下渗受降水强度、降水总量植被覆盖率、土壤含水量等因素综合影响。某年7月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经历了一次板端暴雨过程。下表示意此次暴雨过程的3次降水概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降水日期

降水时段

降水量(mm)

距上次降水时间间隔

7月26日

0:00--8:00

114.5

15天

7月27日

6:00-7:00

14

22小时

7月28日

6:00--13:00

31.8

23小时

1.该地此次暴雨过程中下渗最快的时段及影响下渗速度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26日0:00-2:00土壤含水量B.26日6:00--8:00降水总量
C.27日5:00--7:00植被覆盖率D.28日11:00--13:00降水强度
2.为提高暴雨状况下雨水的下渗能力,该地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A.大力推广节水农业B.疏浚河道,减少淤积C.提前腾出水库库容D.平整土地,植树种草

10 . 永和县隶属于山西省临汾市,地处吕梁山脉南端,黄河中游晋陕大峡谷东岸。境内梁峁重叠,沟壑纵横,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永和县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终于在生态环境治理上取得了重大进展,打赢脱贫攻坚战,于2020年2月27日,经山西省政府研究同意,退出贫困县,实现脱贫摘帽。下图为永和县境内黄河及地形地貌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永和县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盐碱化B.水土流失C.土地荒漠化D.酸雨
2.为治理上述生态环境问题,缓坡修筑梯田主要改造的是(     
A.气候B.地形C.植被D.水文
2021-06-30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