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 . 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河谷(25°N,101°E)是典型的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地。下表示意金沙江干热河谷中某小流域河流两岸整地的基本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整地类型坡度(°)坡位植被/作物平均高度(m)植被/作物覆盖度(%)
反坡台整地8.0坡中下部0.8970
水平阶整地8.0坡中下部0.8575
自然坡面7.8坡中部1.1585
坡耕地15坡上部0.215

1.与金沙江干热河谷水土流失严重相关性较大的是(     
A.河网密集B.燥红土土层薄C.年降水量稀少D.狭管效应显著
2.该小流域中产沙输沙量最大的是(     
A.反坡台整地B.水平阶整地C.自然坡面D.坡耕地
2024-05-24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地理试题

2 . 岩溶洼地是石灰岩地区一种形似漏斗,空间狭小,是干旱和水土流失易发区。表层岩溶带是岩溶洼地开发的关键带。下图示意岩溶洼地土地利用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表层岩溶带上部(     
A.容易崩塌B.渗水性强C.岩层厚度大D.蓄水量大
2.需要重点防控水土流失的区域是(     
A.水源保护区B.集约利用区C.混合种植区D.表层岩溶带
2024-01-16更新 | 28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惠州市大亚湾区普通高中毕业班联合模拟考试(一)地理试题

3 . 植被覆盖度是指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是描述生态系统的重要基础数据,也是区域生态系统环境变化的重要指示,对水文、生态、区域变化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各级植被覆盖重心迁移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状况较好的方位是(     
A.东南部B.东北部C.西南部D.西北部
2.图示地区植被覆盖状况的改变,使该地区(     
A.草场全面覆盖B.水土保持增强C.昼夜温差变大D.地表流量增加
2023-09-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联考地理试题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4 . 我国生态脆弱区类型多,分布广。为治理生态脆弱区,人们在坡地上大量修筑鱼鳞坑(如下图),在坑内栽种植被,生态环境问题明显改善。鱼鳞坑是山坡上挖掘的有一定蓄水容量的土坑,多呈半月形沿等高线排列,且上下鱼鳞坑呈“品”字形交错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鱼鳞坑呈“品”字形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A.分散地表径流B.减少径流下渗C.增加地表粗糙度D.利于植被生长
2.鱼鳞坑的主要功能是(     
A.美化环境B.防风固土C.调节气候D.储水护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恢复是黄土高原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但在沟坡区,由于植被恢复改变了表层土壤的物理性质,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进而对产流、产沙产生重要影响。为研究强降雨诱发的浅层滑坡对产流、产沙的影响,某研究团队在黄土高原王东沟小流域沟坡上建立了2.5m×20m的试验小区(平均坡度为40°。植被覆盖度为85%),利用专业设备模拟两场强降雨,单场降雨时长90分钟,降雨间隔12小时,在第1场降雨72分钟时发生浅层滑坡。下图示意该试验小区浅层滑坡发生前后径流和产沙随降雨时长的变化。



(1)植被恢复后,黄土高原沟坡区在强降雨的条件下极易诱发浅层滑坡。试分析原因。
(2)依据图文材料,说明植被恢复在防治黄土高原沟坡区水土流失中的作用。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工植树造林和植被自然恢复是黄土高原坡面生态治理最主要的措施。杨家沟和董庄沟两个小流域位置相邻,面积和降水量相近,中科院某研究团队从1954年开始,对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和董庄沟植被自然恢复进行了60多年对比观测研究。目前,杨家沟已经形成人工森林小流域,董庄沟则形成自然草地小流域。下图是2016—2018年两个小流域径流量差异对比统计图。



(1)说明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状况的差异及其原因。
(2)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指出杨家沟小流域径流量大小,并解释其原因。
(3)比较杨家沟和董庄沟小流域水资源的数量差异,并说明理由。
(4)若黄土高原推广杨家沟人工植树造林的生态治理经验,分析其对黄河下游地区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2019-05-08更新 | 520次组卷 | 4卷引用:【市级联考】广州市2019届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地理试题

7 . 石漠化是指在亚热带湿润的喀斯特地区,因土壤严重侵蚀导致基岩大面积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下表示意贵州省典型石漠化地区2006~2010年土壤侵蚀情况。


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区石漠化严重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垦殖B.降水丰富C.地形崎岖D.过度放牧
2.高原山地的土地利用方式中,土壤侵蚀量最大的是( )
A.水土保持林B.撂荒地C.经济果木林D.坡耕地
3.目前,高原峡谷区土壤侵蚀程度较低的原因主要是( )
A.土层薄,已近无土可流B.植被多,水土保持良好
C.坡度大,开垦耕作困难D.径流小,土壤侵蚀量小

8 . 下图为“黄土高原及其附近地区从戈壁带到黏黄土带的粒度分带图”。黄土高原主要由细颗粒物(黄色粉尘)组成。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给黄土高原带来黄色粉尘的风主要有(  )
①盛行西风        ②东北信风      
③冬季风           ④夏季风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甲地黄土堆积较少,原因最可能是(  )
A.农耕发达B.风力增强C.降水偏多D.山脉阻挡

9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黑土是大量枯枝落叶或草本植物难以腐化、分解,历经长时间形成的肥沃土壤。下图示意某黑土优质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区域农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黑土侵蚀严重。90年代起,该区域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耕地措施,黑土侵蚀明显减少。

(1)说明气候条件对图示地区黑土形成的影响。
(2)分析20世纪50年代以来该地区黑土侵蚀严重的原因。
(3)简述该地区土壤侵蚀减轻带来的生态效益。
9-10高一下·浙江杭州·期中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主要是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
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
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
3.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2016-11-26更新 | 1114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2-2013学年广东省佛山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科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