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中国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下面为我国南方丘陵地区某小流域不同海拔下土壤侵蚀类型的面积(单位:hm2)变化表和不同海拔下轻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占流域轻度及以上土壤侵蚀总面积百分比图。完成下面小题。

土地侵蚀类型海拔/m
300300—350350—400400—450450—500500
微度1118.451060.87612.66378.83220.55210.44
轻度52.35109.6419.187.152.772.11
中度46.67156.5846.2224.5011.058.75
强烈12.1493.5046.9826.9413.328.07
极强烈1.2027.7347.0242.7723.4613.65
剧烈0.042.6311.7717.1910.338.15

1.根据材料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随着海拔的升高,微度侵蚀面积不断减小
B.海拔小于300m的区域土壤侵蚀面积最大,450—500m的区域侵蚀面积最小
C.轻度及以上土壤侵蚀面积随海拔升高先增加后减少
D.海拔300—400m的区域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
2.相对于高海拔地区,海拔400m以下地区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B.海拔低,坡角大
C.耕地面积大,人类活动影响大D.土质疏松
2024-05-14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段考地理试题
2 . 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自古以“易淤、易决、易徙”而闻名,为了防治水害,两岸不断加高大堤,使得黄河下游高出两岸地面数米,成为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治黄的关键在于治沙,而黄河沙患的解决,需要流域内综合协调:侵蚀区需要减少入河泥沙量,堆积区需要减少河道泥沙淤积量。

(1)在黄河流域侵蚀区,为减少入河泥沙量,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每种措施各举一例)
(2)减少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最有效的工程措施是什么?简述该工程的实施过程。
2024-05-08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琼海市嘉积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海固”是西吉、海原和固原首字的简称,地处宁夏南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该区域山大沟深,年均降水量仅300mm左右,蒸发量却在2000mm以上。1972年西海固地区被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确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区之一,1982年宁夏开始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将居住在西海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地区的居民,分期分批迁移到生态环境和生存环境相对良好的宁夏北部。2020年11月16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宣布固原市西吉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这标志着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西海固地区全部“摘帽”,从此告别绝对贫困。

材料二:闽宁镇坐落在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该镇农民多数是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陆续从人口增长快、贫困落后的宁夏西海固地区搬迁来的生态移民。1996年,我国东西部扶贫协作开启征程,闽宁镇成为福建省的帮扶对象。该镇大力发展特色养殖、特色种植、文化旅游、光伏产业等。目前闽宁镇农民已经成功脱贫致富奔小康。

材料三:图1为宁夏回族自治区图,图2示意闽宁镇、西海固地区的地理位置。


(1)从区域整体性角度说明“西海固”地区20世纪六七十年代曾有“苦甲天下”之称的原因。
(2)指出“西海固”地区搬迁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推测当地采取的综合治理措施。
2023-12-28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海桂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教学检测(三)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50年来,我国对黄土高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在不同阶段,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下图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

20 世纪 70 年代末
至 90 年代末
2000 年至 2010 年2010 年至今
治理模式小流域综合治理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林还草治沟造地
主要措施梯田、淤地坝、植树造林、植被自然修复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取土填沟、植被自然修复、骨干坝
1.20世纪90年代前,黄土高原“修建梯田”的主要目的是(     
①缓解水土流失②拦截沟谷泥沙③发展梯田旅游④增加粮食供给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2010年以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采取“治沟造地”模式主要是为了缓解(     
A.粮食单产较低问题B.耕地质量下降问题
C.土地资源不足问题D.人口增长过快问题
3.我国对黄土高原的综合治理措施由“植树造林”向“植树种草”、“植被自然修复” 的方向转变,说明(     
A.生态环境治理要遵循因地(时)制宜原则
B.生态环境恢复不要进行大规模的人工干预
C.生物措施才是生态环境治理的根本性措施
D.多年来,黄土高原的气候发生了较大变化

6 . “中国龙”——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各河段的"病症",其主要成因及对症的"药方"对应正确的是(     
A."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燥——加高、加固堤坝
B."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C."腹泻"——地表植被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D."脚肿"——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形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2.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A.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B.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D.地处我国地势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3.下列关于合理开发黄河流域的正确叙述是(     
A.源头地区以水产养殖为主B.中游地区疏浚河道,发展航运
C.河套平原以旱作农业为主D.下游地区重点开采煤炭、铝土

7 .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
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
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7-08更新 | 15222次组卷 | 99卷引用:海南省北师大万宁附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10-11高二上·海南·期中
8 .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年份森林覆盖率(%)耕地面积(km2年降水量(mm)气温年较差(℃)河流含沙量(%)粮食平均亩产(kg)粮食总产量(亿kg)
19851933352038102051.025
19951047845042351350.975

1.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来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D.人口增长过快
2.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风沙危害严重B.水土流失严重
C.大陆性气候减弱D.光照条件变差
2019-10-04更新 | 153次组卷 | 12卷引用:2012-2013学年海南琼海嘉积中学高二下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地理卷
9 . 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2012·海南·一模
10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中,水土流失地区有哪些分布规律?
(2)分别说明A、B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及原因。
2016-12-12更新 | 1229次组卷 | 3卷引用:海南省文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