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乡村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之一。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农场生态农业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农场畜产品收入占30%,水产养殖收入占20%,水田、果园收入占35%,其他收入占15%,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
A.大牧场放牧业B.水稻种植业
C.商品谷物农业D.混合农业
2.如果过度采伐薪柴,则可能引起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臭氧空洞B.水土流失
C.酸雨D.水体富营养化
单选题-题组 | 适中(0.64) |
名校

2 . 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如果不施加入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有可能变为
A.aB.bC.1020米等高线D.1010米等高线

3 . 蔚县地处河北省张家口市,是典型的山间构造盆地,其北通大漠、南接雁门关,历史上是塞外游牧民族和中原政权频繁征战的地方,自然条件和战争影响了新增聚落分布,明王朝末期与塞外蒙古部族关系缓和,促进了清朝时期新增聚落的分布演化,下图示意不同历史时期蔚县新增聚落空间分布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元朝新增聚落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A.交通B.水源C.土壤D.军事
2.明朝新增聚落可能导致(     
A.城镇化水平提高B.沙漠化问题凸显
C.水土流失加剧D.湖泊面积萎缩
3.清朝时蔚县北部新增大量聚落,推测这些聚落的主导产业是(     
A.农业B.牧业C.手工业D.商贸

4 . 下图示意中国某地小流域土地利用。该地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地形为丘陵,河谷两侧为坡地,坡度多在15°~20°,海拔高度50~20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四种不同土地利用状况,发生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由轻到重的顺序可能是(     
①顺坡胡柚地②梯田胡柚地③草灌地④裸露土壤
A.②①③④B.④①②③C.③②①④D.③④②①
2.考虑植被及其它自然因素,下列土壤肥力最高的一组土地可能是(     
A.梯田橘子地、农林混作地B.草灌地、顺坡板栗地
C.梯田橘子地、顺坡板栗地D.草灌地、农林混作地
2023-03-20更新 | 264次组卷 | 6卷引用:浙江省平湖市当湖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阶段检测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区域各地理要素间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将“①色暗、肥沃的土壤,②地理位置,③冷湿的温带季风气候”按一定顺序填入a、b、c三个方框内,下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②③①D.③②①
2.森林面积锐减对该地区土壤和河流带来的影响主要有(     
①使土壤腐殖质增多             
②使水土流失加剧,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
③使河流含沙量减小             
④降水多时易形成洪水,无降水时河流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 . 洛川县位于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部,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全县面积1 886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22.57万人。洛川县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经济发展落后。下图示意陕西省洛川县及其乡镇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造成洛川县水土流失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过度放牧B.过度樵采C.过度开垦D.过度开矿
2.如果要制作一幅反映该县各乡镇的水土流失现状图,需要的地理信息图层主要有(  )
①等高线图②人口密度图③土地利用现状图④地表植被覆盖图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7 .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是反映地表植被覆盖状况的一种遥感指标(正值表示有植被覆盖,且随覆盖率增大而增大)。黔桂喀斯特山区包括贵州中南部和广西中西部,土地石漠化严重。下图示意黔桂喀斯特山区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变化。统计表明,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黔桂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的原因是(     
①降水少,地表水缺乏②成土慢,土层薄
③植被少,基岩裸露④地形崎岖,水土易流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的总体变化是(     
A.海拔400~600m处均达到最大值
B.800米以下NDVI随海拔变化都一致
C.森林植被的NDVI值较其他植被类型高
D.不同植被类型NDVI随海拔变化呈线性减小趋势
3.推测海拔高于2400m的植被遭破坏后极难恢复的主要原因是(     
①气温较低,植被生长速度较慢②土壤贫瘠,植被生长营养不足
③蒸发强烈,植被难以生存④光照不足,光合作用受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省延安市黄土丘陵区实施治沟造地,与传统的打坝淤地相比,治沟造地重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灌排工程、道路修建,促进了农村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由小农经济向商品农业转变。调查显示,实施治沟造地后该沟谷常住人口下降约60%。下图展示某地治沟造地前后对比图。



(1)分析治沟造地对黄土丘陵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
(2)治沟造地重视坝系修复和灌排工程,说明其作用。
(3)实施治沟造地后该沟谷流域常住人口下降,推测其原因。
2022-01-17更新 | 67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地理试题

9 . 甘肃省庆阳市合水县地处黄土高原西部,黄土塬、梁、峁地貌发育完整。合水县居民区全部位于塬面上,该县把“固沟保塬”工程作为创建山清水秀自然生态的抓手之一,全力建设黄土高原生态安全屏障。下图示意合水县塬-梁-峁演化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大塬向残塬演化的最主要地质作用是(     
A.侧向侵蚀B.下切侵蚀C.溯源侵蚀D.流水磨蚀
2.推测合水县“固沟保塬”工程的重点实施对象是(     
A.大塬B.残塬C.树杈梁D.似圆峁
3.合水县“固沟保塬”工程的有效措施是(     
A.坡面植被恢复B.塬面水沙集蓄
C.沟头打坝建库D.推进沟道渠化
2022-01-01更新 | 933次组卷 | 5卷引用: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等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地理试题
2023·江苏南通·一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侵蚀作用主要为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和冰川侵蚀等,与季节、植被覆盖率、土壤颗粒物粒径的大小、地形等因素有关。

材料二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在风力吹扬搬运下,经过长距离的搬运、分选、堆积形成。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黄土高原表现出了强烈的侵蚀作用。图示区域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为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土壤颗粒物的大小差异较大,中部高原沟壑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1)推测图示区域黄土颗粒物平均粒径的空间变化,并简要说明原因。
(2)描述图示地区侵蚀作用的季节差异并简述原因。
(3)为缓解中部高原沟壑区的水土流失,专家建议了多种草少种树的策略;请从自然角度说明理由。
2023-03-07更新 | 1600次组卷 | 14卷引用:2023届江苏省如皋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