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1: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下图所示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草)等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种植的树木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材料2: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树木蒸腾的水分一般大于草地蒸散的水分,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



(1)说明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特点及其成因。
(2)说明图示区域实施退耕还林(草)措施的目的。
(3)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
(4)分析在图示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地区植树造林的不足之处。
(5)提出改变“小老头树”现象的对策。
2020-05-17更新 | 40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上海市虹口区高考二模地理试题
2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形区的名称。
(2)指出导致图甲中山地两坡自然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3)描述该地形区气温、水分条件的特征。
(4)该地形区哪些气候条件不利于农作物种植?应采取什么对策?
(5)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此应采取哪些相应的治理措施?
2019-07-09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3月月考地理试卷
3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三峡水库消落带是由于周期性水位调控在长江干支流沿岸形成的大面积“冬水夏陆区域,周期性的水淹导致原有植被种类变化明显。消落带的水土流失严重,以往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修复主要使用人为种植植物等生物措施和固土等工程措施,有学者建议今后应以自然恢复为主。8月涪陵长江边不同高度呈现裸地、草地和森林三种不同的景观。图为涪陵长江边消落带示意图。



(1)分别指出低水位时甲、乙、丙区域的景观,并任选其一分析形成原因。
(2)分析低水位时消落带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原因。
(3)与自然恢复相比,分别指出消落带生态修复采取生物和工程措施的缺点。
2023-04-11更新 | 425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工程每年都要进行泄洪排沙,利用现代化工程设施和调度手段,通过开闸放水,利用水流的冲击,将水库里的泥沙和河床上的淤沙适时送入大海,从而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以达到防洪和人工调节的作用。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泄洪排沙时间一般会选择在汛期之前,主要原因是(     
A.可以降低水库库容,为防汛做准备B.上中游来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可最大程度的冲沙减淤D.下游需水量增加,补充灌溉用水
2.为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下列建议和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
②下游大力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储集工程
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2023-07-11更新 | 109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蓟州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汀县地处福建省西部、武夷山脉南麓,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这里是中央苏区所在地,也是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出发地之一。往年,长汀县是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县之一,“山光、水浊、田瘦、人穷”是当时自然生态恶化、群众生活贫困的真实写照,其水土流失面积之广、程度之深、危害之重、影响之大居福建省之首。经过多年的治理与修复,长汀县从水土流失重灾区转变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逐步形成了“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2018年成功摘掉福建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帽子,成为山水秀美、景色怡人、脱贫致富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家园。下图为长汀县简图。

(1)分析长汀县水土流失面积广大且严重的自然原因。
(2)在治理水土流失、恢复生态环境的过程中,长汀县采用了先种草和灌木,再种乔木的生物措施。分析实施该措施的原因。
(3)为长汀县宜居宜业宜游生态家园建设的更加美好,提出合理建议。

6 . 根据黄河水情和水利枢纽工程的需要,黄河小浪底于2018年7月3日下午开闸泄洪,进行一年一度的调水调沙。黄河激流从坝上的洞群喷涌而出,形成一条气势磅礴的“巨瀑”,呈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景,也使库区泥沙淤积现象得到改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河调沙调水时间选择在此时段,是因为此时(     
A.黄河流域进入雨季前,降低库容可为防汛做准备
B.黄河中游径流含沙量大,有利于冲沙减淤
C.下游泥沙淤积量大,能最大量的冲沙减淤
D.黄河流域正值汛期,水量较大
2.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泥沙来自(     
A.上游的青藏高原B.中游的黄土高原
C.下游的华北平原D.所有的支流
3.为解决黄河下游地区“水少沙多”问题,下列建议和措施中合理的是(     
①中上游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加强水土保持②植树造林,遏制北方地区的沙尘暴天气③在中游地区实施天然降水和径流的收集与储集工程④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统一管理与调度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2021-08-09更新 | 669次组卷 | 22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选考)试题
7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是其重要内容。下图为我国某生态修复工程试点区域的局部地形图。该区域处于半湿润向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带,水土流失严重,人们常用“穷山恶水”来形容当地恶劣的生存环境。



(1)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分析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说明把当地的“穷山恶水”变为“绿水青山”的主要措施。
(3)有人建议在当地河流上修建多座小水电站,你是否赞成?请表明观点并说明理由。
8 .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相关问题。

无定河发源于陕西白于山区,经毛乌素沙漠及黄土沟壑区注入黄河。蒸散为生态系统中土壤蒸发、(植被)冠层蒸腾与冠层截留水蒸发之和。图甲是无定河流域示意图。图乙为无定河流域降雨、蒸散及其各分量月均值变化图。




(1)无定河流域在自然环境和土地利用方面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据此说明无定河流域的降水特征和地貌特征。
(2)推测无定河流域年蒸散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3)2002年8月的蒸散和蒸腾低于邻近两个月,分析其原因。
(4)有人建议,利用工程措施恢复无定河流域植被,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019-09-05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最后一卷)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