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大理河是位于无定河流域黄土丘陵区的一级支流,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实施了淤地坝(设计寿命为10~20年),坡改梯、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水土保持生态工程。下图示意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淤地坝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A.净化水质B.蓄水拦沙C.营造耕地D.整治人居环境
2.推测大理河流域淤地坝建设集中期为上世纪(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
3.上世纪80年代后,大理河流域淤地坝拦沙量逐渐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B.坡改梯工程实施
C.淤地坝设计寿命到期D.年降水量逐减少
2023-03-20更新 | 427次组卷 | 9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农安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地理试题

2 . 下图所示为我国华北地区特殊的耕作方式,称为“垄沟耕作”,即第一年将作物种在高起的垄上,第二年则将原来的垄挖成沟,作物仍种于垄上。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此种耕作方式的产生是由于该地区(  )
A.水利设施不足B.环境污染严重
C.人口密度过大D.干旱少雨
2.下列最不可能种植在垄沟耕作区的作物是(  )
A.谷子B.小麦C.棉花D.甘蔗
3.如将该耕作方式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则有利于(  )
①杜绝水土流失    
②肥料集中深施,提高了利用率 
③加大了地面坡度,减缓了地表风速 
④加厚熟土层        
⑤有效蓄纳降雨,增加土壤储水量
A.①②③B.②③⑤C.②④⑤D.③④⑤
2019-05-05更新 | 3861次组卷 | 16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地理试题

3 . 地坑院也叫天井院,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的“地下四合院”,据说自其出现至今已有约四千年了。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 m,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洞,其中一孔洞内有一条斜坡通道通向地面,是人们出行的“门洞”,其他孔洞作为房屋使用。结合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地坑院直接反映的当地环境特点是(  )
A.土层深厚B.冬暖夏凉
C.降水较少D.木材短缺
2.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
A.挡风B.防水
C.阻沙D.遮阳
3.图示地区可能位于(  )
A.陕西B.黑龙江
C.新疆D.福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