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施生态建设,植被覆盖度由1999年的31.6%提高到2017年的65%,发挥了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在气候变化和生态建设共同影响下,黄河中游水循环和水文—泥沙一植被演变过程,呈现显著的时空变化。

(1)据图a和图b,说出区域生态建设主要采取的措施。
(2)数据显示黄土高原生态建设后其土壤含水量减少,从水循环角度分析。
(3)结合图b,分析生态建设对消洪抗旱减灾的作用。
(4)若生态建设长期疏于维护,将出现图c所示现状。利用自然环境整体性原理探讨该状态下区域各自然要素的演变。
2023-11-01更新 | 28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性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东辽县地处长白山余脉和松辽平原的过渡地带,属低山丘陵区,农业开发程度高且以顺坡垄为主,沟蚀(在坡地上,当地面径流集中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流量和流速的增加,将地面冲蚀成大小、深浅不同的侵蚀沟)现象严重。研究发现坡度、坡向是影响沟蚀差异的主要地形因素。下图示意东辽县不同坡度沟蚀情况分布比例图。



(1)分析东辽县沟蚀现象严重的原因
(2)据图描述沟蚀分布比例随坡度的变化特点
(3)据研究表明阳坡更容易出现沟蚀,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2023-01-1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地理试题

3 . “石堰梯田”是一种旱作农业生产系统,其石堰是由大小不一的山石垒起的梯田田埂。图为河北涉县王金庄村“石堰梯田”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石堰梯田”反映了当地(     
①山石较多②水资源丰富③土层浅薄④河网密布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与南方水田梯田相比,“石堰梯田”更有利于(     
A.防风固沙B.增加耕地C.保持水土D.减小坡度

4 . 纵比降是河段两端的高程差与流程之比,其变化主要取决于河床高程、河流水量等因素。黄河龙门一潼关河段(以下简称“龙潼段”)冲淤变化剧烈。三门峡水库(左图)建成后,该河段的水沙运移深受影响。1973年以来,三门峡水库调整运行方式,实现库区净排沙。右图示意1960~2000年龙潼段流量1000m3/s时的纵比降和龙门站年均流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60~1970年纵比降的变化趋势,反映出龙潼段(     
A.河道弯曲程度降低B.潼关附近河床抬升
C.雨水补给明显增多D.龙门附近侵蚀加剧
2.与1968年相比,1976年(     
A.潼关、龙门水位均较低B.潼关、龙门水位均较高
C.潼关水位较低,龙门水位较高D.潼关水位较高,龙门水位较低
3.与1976年相比,1998年龙潼段(     
A.流速较快,年输沙量较少B.流速较快,年输沙量较多
C.流速较慢,年输沙量较少D.流速较慢,年输沙量较多
2022-04-02更新 | 1823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广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季节性洪沟是季节性河流流经的沟谷。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十大季节性洪沟分布,该区域受风力与流水作用影响显著。暴雨时洪沟径流含沙量极高,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大量泥沙输入黄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通过植被修复、打坝淤地等措施,输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改善。

(1)分析暴雨时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的原因。
(2)分析季节性洪沟中泥沙的主要来源。
(3)洪沟打坝淤地后入黄泥沙减少,试分析原因。
6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常见的黄土地貌类型为塬、梁、峁。塬是由厚层黄土组成、面积较大的平坦台地,塬周被沟谷环绕;梁是黄土塬经侵蚀分割或堆积而成的条状延伸的岭岗;峁是一种黄土丘陵,呈穹状或馒头状。

       洛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自西北向东南斜穿黄土高原,在大荔县注入渭河,流域内的黄土地貌南北纵向区域差异明显,由南至北依次为洛川黄土塬区、甘泉一志丹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及吴起黄土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3个地貌区(见下图)。洛川黄土塬区沟间地与沟谷地之比为6:4;甘泉一志丹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以黄土梁为主体特征,出现梁与峁不同组分比例递变规律,沟间地与沟谷地之比为5:5;吴起黄土峁状(为主)丘陵沟壑区,以黄土峁为主体,沟间地与沟谷地之比为4:6。

(1)比较洛河流域三个地貌区流水作用的区域差异。
(2)说出洛河流域沟间地与沟壑比例关系在地貌上的表现,并分析其地形地质原因。
(3)说明洛河流域三个地貌区人口、聚落和经济密度的空间差异。
单选题-题组 | 较难(0.4) |
名校

7 . “前埂后沟+梯壁植草+反坡梯田”调控技术是将生态与经济、保护与利用、治理与开发、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一项现代坡地生态农业技术。下图为采用该技术的梯田果园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技术主要用于治理(     
A.土地荒漠化B.土地盐碱化C.水土流失D.湿地破坏
2.该技术最适用于(     
A.内蒙古草原地区B.新疆干旱地区C.黄土高原地区D.南方低山丘陵区
2021-07-02更新 | 1404次组卷 | 1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庙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8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降雨发生时,雨滴由一定的高度降落到地表,具有一定的雨滴动能。雨滴动能作用于地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土壤团粒被分散、溅起和增强地表薄层径流紊动等现象称为雨滴溅蚀作用,雨滴溅蚀是土壤侵蚀的初始过程。近年来,许多地理学者针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中的降雨因素,通过室内模拟降雨或野外定位监测对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基本特征进行了研究。某高校林学院研究团队,在研究降雨下喀斯特坡耕地土壤养分输出机制时,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调查等前期准备工作,采用了室内模拟降雨方式进行,下图为研究团队获取的部分实验数据资料。



(1)与野外定位监测相比,说明研究团队采用室内模拟降雨的原因。
(2)指出该实验前期准备工作所涉及的具体方面。
(3)据材料描述地表泥沙量随降雨历时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原因。
(4)分析喀斯特坡耕地土壤侵蚀可能会带来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9 . 中国是土壤侵蚀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生产力下降,严重影响区域生态平衡。我国某红壤山地丘陵区,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后,受流水强烈侵蚀后呈现“千沟万壑”的景象。如表为该地区某小流域土壤侵蚀面积(km2)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情况。


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丘陵区最有可能位于(  )
A.山东丘陵B.黄土高原C.河西走廊D.浙闽丘陵
2.根据材料信息,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微度侵蚀不断减少
B.高程小于300m时土壤侵蚀面积最大,450~500m的侵蚀面积最小
C.轻度以上土壤侵蚀先增加后减少
D.300~400m的区域为土壤侵蚀主要分布区域,应作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域
3.关于该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分析,叙述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分配均匀B.土质疏松,直立性强,易被侵蚀
C.河流众多,水系发达,地表侵蚀强烈D.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
10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路、铁路等建成后,要对施工后的道路两侧坡面进行工程加固,再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来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于2009年4月构建了G85成渝高速永川段试验区,在试验区内分别构建了草本、灌木,乔木、草-灌一乔混合四种初始乡土植被类型,并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图a为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差异,指数越大,物种越丰富;图b为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的产沙漠数的变化差异,模数越大,产沙量越大。


(1)概括试验期间四类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2)实验显示草-灌-乔混合型边坡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强,试分析原因。
(3)道路两侧的边坡治理早期应以种植草本植物为主,试说明理由。
2020-05-23更新 | 596次组卷 | 8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三高考适应性考试(四模)文综地理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