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面两图分别为秦汉时期和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组合合理的是(     
A.草地减少——过度开垦B.耕地增加——草地退化
C.荒漠扩大——水土流失D.森林减少——矿山开采
2.与秦汉时期相比,明清时期黄土高原土地利用的变化对图中大河下游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②河口海岸线后退③径流季节变化减小④通航能力下降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 .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云南元谋县位于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发育,水土流失严重。当地开展的“平沟建园”工程,挖掘冲沟沟壁土体填入沟道,再压实平整形成梯级台地,并修筑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种植水果、蔬菜。下图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简述云南元谋“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2021-05-13更新 | 567次组卷 | 7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七次模拟检测文综地理试题
3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公路、铁路等建成后,要对施工后的道路两侧坡面进行工程加固,再通过恢复地表植被来减少水土流失的影响。某研究小组于2009年4月构建了G85成渝高速永川段试验区,在试验区内分别构建了草本、灌木,乔木、草-灌一乔混合四种初始乡土植被类型,并进行了为期5年的观察,图a为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差异,指数越大,物种越丰富;图b为试验期间不同初始植被配置所在边坡的产沙漠数的变化差异,模数越大,产沙量越大。


(1)概括试验期间四类型植被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2)实验显示草-灌-乔混合型边坡植被保持水土能力强,试分析原因。
(3)道路两侧的边坡治理早期应以种植草本植物为主,试说明理由。
2020-05-23更新 | 593次组卷 | 8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三9月月考地理试题

4 . 近年来,我国日光温室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日光温室内由于受特定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影响,加上长年覆盖栽培和不合理灌溉,表层土壤会产生盐分积累,出现次生盐碱化现象。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区域的日光温室较易出现土壤次生盐碱化现象的是
①丘陵缓坡地带     ②平原洼地地区     ③雨林气候地区   ④季风气候地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日光温室长年覆盖栽培加剧了土壤次生盐碱化,其原因是
A.减弱雨水淋溶作用B.减少土壤含水量
C.加剧地表水分蒸发D.增加地下水盐分
3.为缓解日光温室土壤次生盐碱化问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增施化肥B.轮作休耕C.减少灌溉D.换土更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