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兴安岭北部是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大兴安岭北部秋季开始积雪,到来年春季消融殆尽。研究发现,自1974年以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呈弱上升趋势,积雪初日显著推迟,积雪终日显著提前。积雪深度越大,对地面的隔热作用越大,雪面和地面温差越大。图1示意大兴安岭北部,图2示意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平均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

(1)说明大兴安岭北部成为我国三大稳定积雪区之一的原因。
(2)推测近50年来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气候变化。
(3)指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深度及日数年内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4)比较大兴安岭北部积雪期间雪面温度与地面温度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5)有专家认为大兴安岭北部积雪变化可能对当地水土保持产生不利影响,试加以说明。

2 . 谷坊是在易受流水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坝高一般1-3米。专家提出增加沙棘植物“柔性坝”,组成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沙棘植物柔性坝是按一定株距和行距垂直于水流方向交错种植的若干行沙棘体。下图为内蒙古准格尔旗西召沟的综合生物、工程坝系网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谷坊修建可使(     
A.河流含沙量增加B.沟道下蚀作用增强
C.下游山洪危害减轻D.沟道出口地区土壤肥力增加
2.“柔性坝”的建成后,谷坊坝内(     
①泥沙颗粒变细
②泥沙沉积增多
③水体含沙量减少
④耕地增速加快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3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季节性洪沟是季节性河流流经的沟谷。下图示意黄河上游某区域十大季节性洪沟分布,该区域受风力与流水作用影响显著。暴雨时洪沟径流含沙量极高,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大量泥沙输入黄河。20世纪90年代以来,该区域通过植被修复、打坝淤地等措施,输入黄河的泥沙明显减少,生态环境改善。



(1)分析暴雨时洪沟下游水位迅速上涨的原因。
(2)分析季节性洪沟中泥沙的主要来源。
(3)洪沟打坝淤地后入黄泥沙减少,试分析原因。
4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陷穴是在地表流水、地下浸水产生的机械侵蚀和化学溶蚀作用下,地表局部湿陷而形成的出露于地面的洞穴。金沙江干热河谷某些土层湿陷性强,陷穴地貌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是长江泥沙的主要来源,附近居民在沟谷部分地段栽培了灌丛以防治水土流失。干热河谷里生长的热带水果品质优良,畅销全国,于是当地人大量开挖土地,“平沟建园”栽培葡萄、芒果、蔬菜等,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图1示意云南元谋地区金沙江某沟谷纵剖面,图2示意“平沟建园”前后景观。

(1)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图2所示沟谷底部的地质地貌特点对陷穴发育的影响。
(2)指出栽培的灌丛对陷穴发育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平沟建园”工程对耕地的有利影响。
2021-11-22更新 | 1302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建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18年10月热播的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讲述了自1949年以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当地人民群众坚持不懈植树造林、改造生态环境的故事。右玉县位于山西省的西北边陲,地处黄土高原晋蒙交界处。解放前的这里森林覆盖率只有 0.3%,风沙灾害频发,“白天沙尘遮天点油灯,黑夜一觉醒来土挡门”,当地人称这种现象为“黄龙”。 近70年来,右玉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党员干部群众,坚持植树造林,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52%以上。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右玉县夏季气候凉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洋流D.海陆
2.右玉县森林覆盖率大幅度提高以后,该区域河流(       
A.径流量变小B.含沙量减少C.结冰期延长D.出现凌汛
3.下列关于历史上右玉“黄龙”灾害多发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
B.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地表松散物质多
C.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地貌特征,天然风口,多大风天气
D.植被覆盖率低,对风沙的阻挡作用弱
6 .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揭河底”是黄河小北干流(下图)堆积游荡性河道的一种特殊水文现象,表现为河道剧烈的冲刷,大块大块的河床淤积物被洪水掀起,露出水面高达数米,垂直于水流流线形成一道道泥泥墙,铺天盖地,如排山倒海。数小时后,水退滩露,全部洪水归于一个宽仅数百米的槽中。


(1)分析黄河小北干流出现“揭河底”现象的原因。
(2)评价黄河小北干流“揭河底”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
(3)针对“揭河底”现象造成的危害,请说出应对措施。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

材料二 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三 下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

(1)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该流域城市体系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
(2)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
(3)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的利用与治理。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
(4)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读以下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陕北地区是国家批准的我国唯一的一个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该地将成为国家西电东送基地、西气东输基地、大型煤化工基地、大型商品煤基地。

材料二 长期以来该地区以种植耐旱杂粮农作物为主,广种薄收式的经营方式, 不仅使农民的经济效益低, 而且使该地区成为我国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现在, 该地区兼顾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 不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逐步建立一批以红枣、核桃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
(1)根据-地区年降水量线的分布,指出该区域的干湿状况及影响年降水量分布的因素。
(2)说出图中最主要的环境问题并分析主要的人为原因。
(3)简述该地区建设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的条件。
(4)简述该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生产有利的气候条件及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意义。
2015-03-20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陕西省安康市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调研考试地理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